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万为突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并进一步指出了“十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即“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纲要》还指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和科技创新来推动”。那么,“十五”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战略意义?,怎样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如何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本文将主要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互关系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浙滇两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运用经典的"波特五力模型"对两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级别、提高从业者劳动收益、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体制创新、强化特色经营、提高旅游人才培养效率、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浙滇两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出发点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本文以珠三角区域为例,分析重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探讨科技服务业与重点产业发展的耦合与匹配,探讨适应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服务业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路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指出了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意义。通过对2005—2009年创新基金支持高技术服务业的数据分析,提出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以徐州为例,对其工业碳排放总量、工业行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低碳产业的相对划分、产业结构演进的能源消费效应等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加快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2)
在互联网思维深入渗透各行业和产业结构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对于推动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产业外部要素与企业内在机理角度提炼出影响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演化的要素;并调查研究核实这些要素对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演化的影响,据此为科技服务业跨界成功转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政府投资。1.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予以财政支持,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  相似文献   

8.
周小娟 《经济师》2014,(7):170-171
服务业的发展已被提升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发展立足点转换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事实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兴工业化目标以及今后就业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服务业的大发展。没有服务业的大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将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是辽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消费需求端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诉求、科技创新催生出服务业新业态、自贸区建设倒逼服务业转型升级三个视角论证了促进辽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根据辽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提出促进辽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学军 《经济师》2002,(6):71-72
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水平落后。发展高新技术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发展高新技术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传统产业高科技化  相似文献   

11.
焦子宸 《经济师》2023,(2):125-126+131
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标志,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山西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山西省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发展环境、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和发展潜力四个维度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山西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中部其他省份进行比较,明确山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障碍度分析,明确各项指标对山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阻碍程度,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后竞争的加剧,如何尽快提高河北省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成为“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题。为此,本文在对1997~2000年河北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深入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建议。1.以提高产业整体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知识竞争时代,河北省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整体的科技创新力。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应通过深化…  相似文献   

13.
孙飞 《经济与管理》2009,23(12):9-13
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以国内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增长与国际贸易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和服务业的年增长率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影响不大,而工业年增长率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发展优质、高产、高效、集约化的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向循环和集约型转变,积极提升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制定服务业外向型发展战略,以人才和创新推动服务业的国际参与能力的提高,以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涛 《经济师》2014,(12):165-166
面对国际气候政治压力,如何全面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实现煤炭行业的低碳发展。如何发挥好金融对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成为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山西省是全国能源大省,煤炭行业"高碳"运行特征明显。金融必须充分发挥结构性调整作用,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尽快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协调发展。实证表明,金融特别是银行信贷投放将成为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以来,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省、市(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一方面,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优化;另一方面,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效应不断显现。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缓慢、区域产业结构差距较大、科技创新产出效益低等问题。展望今后,在"十二五"规划的合理引导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会逐步加快,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低碳产业将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扬令 《生产力研究》2003,(4):12-13,28
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中小城镇和建设现代的新农村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对策是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商业、服务业和营销业、加快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运用"产业结构变化率"的分析方法,对甘肃省2000—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地优化。认为甘肃省应通过对第一产业进行内部调整以及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来发展现代农业;在改变传统工业增长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创新;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以"四抓三支撑"的工作思路和十六字方针的区域发展战略来推动甘肃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旅游业发展为参照系,对江苏省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以及旅游产业所包含的各个行业收入与旅游业总收入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江苏省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数与全国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数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江苏省旅游产业结构,尤其是内部行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江苏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 :通过研究技术对产业的决定作用和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揭示产业形成和结构变动的规律性 ,进而提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为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青岛市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青岛市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和归类。指出了青岛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青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