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我区气候条件也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渊复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我区气候条件也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我区气候条件也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我区气候条件也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我区气候条件也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威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病虫害,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极强,寄主死亡速度特别快,传播扩散十分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十分广泛。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也明显与日俱增,此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病害,当前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如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林业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这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病虫害,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极强,寄主死亡速度特别快,传播扩散十分迅速。元宝林场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十分广泛。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黑龙江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元宝林场辖区机会也明显与日俱增,此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病害,当前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如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林业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这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运输事业及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国内国际交往的增多,就更增加了人为传播的机会,使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历史上,许多毁灭性的林木病害,如板栗干枯病、榆枯萎病、白松疱锈病等,在大陆之间的传播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我国现今的某些农林植物的毁灭性病害也都是随着种苗的运输由国外带进来的,植物病害检疫就成为防止危险性病害的国际间或国内间人为传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5,(27):178-179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上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由于各森林病虫害随木质包装在国际间传播的速度和频率的加快和增高,进出境货物木质包装的检疫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本文就针对木质包装的松材线虫的检疫诊断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口岸相应的把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林木种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和希望,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空前提高,国家林业局对林业建设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这些都为我国林木种苗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1.
林木种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和希望,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空前提高,国家林业局对林业建设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这些都为我国林木种苗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国土经济》2008,(4):53-57
面对生态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与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首要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重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了林业基础地位;从维护本国生态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以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持续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林业与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有效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状况,而且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页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疆骑马山热力有限公司锅炉发生炉膛轻微爆燃为例分析了天然气泄漏的危险性以及防范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区林业标准化工作,虽然在制修订标准,贯彻执行标准、提高林业标准化队伍素质,加强队伍管理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指导全区林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摸索出一定经验,有效地促进了我区林业生产的发展。但是,林业标准化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 需要,更有效地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方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改进和提高。本文针对我区林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提出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方法和  相似文献   

15.
闫亮京 《民营科技》2011,(8):102-102
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等内容,以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湖北省生态建设任务艰巨,论文通过分析湖北林业当前生态建设情况以及绿色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湖北林业投融资面临的问题,探索支持湖北省林业发展的市场化、可持续的投融资路径,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融资意见和建议,助力"绿满荆楚"行动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7.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文章介绍了"十五"期间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及林业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从林业的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意识建设等方面入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精神,加强林业法制建设,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鲍富民 《价值工程》2010,29(21):197-197
林木种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和希望,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空前提高,国家林业局对林业建设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这些都为我国林木种苗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0.
林业生态建设需要不同的系统配合起来,共同促进林业建覆不同目标的快速发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加强林业建设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中的作用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