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对杨小凯、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回顾与概括《后发劣势》是杨小凯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双周经济学会上的一篇发言稿,其表述方式是阐发式的.主要介绍了沃森所提出的“后发劣势”这一概念,并列举了英国与法国,前苏联,南北美洲发展的对比,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及我国家电行业,电子商务,股票和期货市场等诸多现实例证,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既有"后发优势",又有"后发劣势".文章结合清远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先运用"后发优势"理论对清远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解释,接着运用"后发劣势"理论分析了清远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清远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克服"后发劣势"进而实现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是国家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受历史、社会结构以及要素禀赋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存在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准确理解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动态演进过程和内在逻辑关系极其重要。对此,发展经济学不仅应呼应和回答后发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结构性问题,而且应重点研究后发国家不同阶段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变化问题。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经过艰辛探索与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其他后发国家技术创新、制度变革等具体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结合前期研究,围绕中国三次比较有影响力的关于后发优势、后发劣势的争论,总结提炼中国的成功经验,提出后发国家应聚焦科技自主创新与制度改革,以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后发国家内生性增长,进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尽快补齐短板,加快探索适合国情特色、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本文建议立足后发国家的成败案例和不同模式,深化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比较研究,构建新的发展经济学范式与实证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国第一笔养老保险费从何时开始缴纳,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工”退保,谁是第一个领取养老金的“农民工”,深圳市养老金水平为何全国最高…… 相似文献
7.
8.
9.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一直以“引进来”为主。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开始加快“走出去”步伐。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而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应该看到,当前“引进来”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暴露出来,“走出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洋为中用的结果,可名之中体西用.如果把它做到极致,其风险就是"王安石陷阱"即:政府以自己的意志完全"代行"市场机制,短时间看,很有快感,时间长了,必将导致经济破产.其病原是官僚体制的自我恶性膨胀.现在许多学者都担心的现象,如国企改革停滞,国企中的垄断大鳄天价拿地,以及行业协会垄断海外采购,其本质都是"王安石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再版. 相似文献
17.
18.
吴敬琏曾提出:中国的改革不但要回答“要不要市场经济”的问题,还要回答“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不只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商品和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经理市场、土地和自然资源市场、资本市场等都应该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而且这些市场的游戏规则应当清晰透明,政府的行为和私人行为同样应受到法律的约束,或者说应该实行法治的市场经济。”他的上述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无论是主流经济学者,还是非主流经济学者。一般来讲,在重大经济问题上,如果没有吴敬琏的声音,似乎就是缺憾。前不久,在《财经》年度论坛上,他在主题演讲和答记者问中,回答了一些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融科技是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谁掌握好这一先进的生产力,谁就拥有最强的金融核心竞争力。人民银行十分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并于2019年8月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导金融业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商业银行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把科技应用的初心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探索研究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取得卓越成效,使科技深刻融入金融血脉、铸入金融灵魂,极大地增强公众对数字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