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选取了新世纪初6年时间发表在《经济经纬》上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刊载论文被引频次分析、论文作者被引频次分析、被学术期刊引用频次分析和被高等院校和重要学术会议引用频次分析,以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了解该刊物,以及对于刊物编辑进行科学的组稿策划,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我们选取了新世纪初6年时间发表在《经济经纬》上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刊载论文被引频次分析、论文作者被引频次分析、被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3.
温杰  韩德超 《当代经济》2010,(7):124-125
本文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年来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成果,目的在于总结经济学研究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发展线索和成果,为中国幸福感的研究奠定基础。文章重点讨论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效用和偏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以及偏好对幸福感的影响,并总结了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幸福感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不同的学科门类、发表的年限以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对1999—2008年国内8 200种主要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管理心理学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进行全面的检索和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管理心理学应用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数字金融发展质量对居民幸福感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1—2017年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后发现,数字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U型,即早期低水平的数字金融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中后期高水平的数字金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这意味着数字金融发展存在两面性,既可能损害居民利益降低幸福水平,也可能通过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增强幸福水平,需要建立完备的数字金融发展与监管体系。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影响个体的经济状况、精神状况和主观社会地位作用于主观幸福感。因此,应在完善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数字金融的建设力度,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多品类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居民增强幸福感赋能。  相似文献   

6.
征订启示     
《现代经济探讨》2006,(4):F0003
《现代经济探讨》为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国内夕卜公开发行。办刊24年来,不断发展创新,在全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被有关权威机构评定为全国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本刊同时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期刊。  相似文献   

7.
秦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265-267
近几年关于中国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快速增长,研究取向逐渐增多,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逐渐向多角度、多层面、更细致的方向发展,有必要对不同研究取向下影响中国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为今后的研究提出方向。目前关于影响中国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上,研究的角度也主要体现在与大学生幸福感有相关关系和预测作用的因素上,对调节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的研究有待开展,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系统干预方案有待制定,研究取样范围有待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综合调查2006年数据,对夫妻个人社会经济及双方家庭经济因素的匹配结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进行了考察。"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不-定能够带来幸福感,职业匹配、单位类型匹配和级别匹配往往会恶化男女婚后的主观幸福感,经济条件对等的婚配模式则有利于男女幸福感的提升。婚姻匹配结构对男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着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幸福感的定义入手, 分析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现状, 指出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获取路径: 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相似文献   

11.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与社会支持投入效能相关。关于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社会支持的定义和心智干预选择模型的观点,并以贵州苗族老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提高社会支持效能、保护与开发优秀的苗族传统文化资源、改善苗族生活品质内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梁爽 《经济师》2012,(5):110-111
随着高校负性生活事件数量的急剧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尤为突出的表现是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及人生态度。文章结合大学生实际心理状况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以期构建"幸福校园"。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购并失败的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数据库三大数据库,按照论文的发表年份、理论基础与作者的学科背景、研究主题的界定方式、研究论题的侧重与分类及研究方法的运用五个维度进行检索,对国内学术界关于"购并失败"问题进行研究的发展进程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元分析,梳理了近年来我国购并后整合绩效研究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目标设置理论,对2013年GEM数据库69个国家的16 976个创业者进行调查,探究创业动机(生存型动机与机会型动机)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分析创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规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创业动机正向影响创业效能感,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社会规范负向调节创业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可为改善创业者幸福感,打造“双创”战略升级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发现中国存在"收入-幸福悖论"现象。构建一个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框架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经济、家庭、工作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收入高、信任家庭、对工作满意、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积极的人幸福感较强。这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科学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多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切实增进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分析SCI论文探讨合作研究对提高高校科研水平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中国和浙江大学2002年与国内外合著SCI论文的情况,发现了浙江大学绝大部分学科合著论文的IMP(影响因子)平均值高于总论文和非合著论文的IMP平均值。提出了合作研究可以提高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观点,并从促进论文质量提高、推动学科发展和增强与高水平合作伙伴联系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6,(1)
文章利用ESI数据库,选择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兰州大学等国内四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近11年的科研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了这些高校的国际排名、论文总数、总引用频次、篇均被引次数和高影响论文等各项指标;了解各校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在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影响;分析各校的学科发展优势和不足,为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创建国际一流科研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笔者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住房不平等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区域差异;城市居民住房的绝对不平等影响了其幸福感,住房数量显著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而住房面积对幸福感呈现倒U型的影响;居民住房的相对不平等对幸福感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区域住房不平等(住房基尼系数)与幸福感呈现出倒U型关系,临界点在0.325左右,当低于临界点时,区域不平等的扩大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超过了临界点则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回顾和评述,大部分研究表明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比较低,而且随着收入层次高低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跨时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快速的增长.相对收入、相对剥夺对主观幸福感起决定作用,和绝对收入相比,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大,相关性也更强.通过对现有成果的简单总结,从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声明     
本刊已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