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Solow模型框架下引入了资源中间品生产部门,在开放条件下分析了资源中间品贸易下贸易小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并考察了资源节约对资源中间品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中间品部门的资本存量和产量与资源中间品的国际价格呈正比,但与本国资本存量的总体规模无关。依据资源中间品的贸易模式,经济增长可以被划分为专业化分工、资源中间品出口和资源中间品进口三个阶段。通常经济增长会在第三阶段进入稳定状态,但当资源中间品国际价格足够低时,贸易小国可以突破资源禀赋存量的约束,实现可持续增长。资源节约可以提高可持续增长的资源中间品临界价格以及稳状资本存量,从而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世界经济波动与国内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世界经济波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国内GDP的格兰杰原因,而利率并不是国内GDP的格兰杰原因。世界经济波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有同向影响,但国内经济波动主要还是来自于其本身的惯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出口基地和制造业生产基地,工业制成品出口极大地拉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中美数据分别计算了中美两国间贸易成本、垂直专业化指数和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成本不断下降,中国对美贸易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逐渐提高。贸易成本的下降和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对外来冲击的隔离能力大小是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作为处于赶超中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我国汇率受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差异这一实际变量的冲击,汇率制度又经历了从钉住美元向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重大变革,研究不同汇率制度下外来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对于丰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开放经济下,汇率的隔离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际汇率的稳定性;二是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程度。本文假设我国汇率所受外来冲击来自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差异,通过对比分析钉住美元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特点,发现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下文简称浮动汇率制)虽然名义汇率波动较大,但由于工资、价格调整幅度较小,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性并不弱于钉住美元汇率制(下文简称钉住汇率制);进一步分析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发现无论短期或是长期,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小于钉住美元汇率制,影响时滞也相对缩短。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加快了我国汇率调整速度,削弱了汇率对贸易影响,增强了汇率隔离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构建一个增广的VAR模型,分析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单个经济体宏观变量波动的影响程度而言,美国和日本GDP波动对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影响要高于欧盟。美国金融市场变量冲击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产生了显著且复杂的影响效应。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可能会对外贸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在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下,外部经济波动的传导效应会更加明显。这将为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带来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方法估算了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出口需求方程和进口需求方程,计量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进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同时还在中国贸易收支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汇率、国内实际收入以及外国实际收入冲击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检验结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较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变动的影响很小,这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适应,汇率政策理应成为中国调节外部经济的重要工具,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冲击效应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1978~2005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国际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解为供给冲击、国外需求冲击和名义冲击三个方面,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经验检验,识别了国际贸易结构性冲击,并考察了各种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期内,在国际贸易三种结构性冲击中,国外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所不同的是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前者短期效应较明显,而后者长期效应较明显;名义变量(贸易条件)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则不显著。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变,贸易条件冲击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不能用利率、汇率的变动予以解释,而与储蓄-投资缺口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结果显示:贸易差额、财政赤字、利率、汇率及 GDP(PPP)等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财政赤字、GDP 对贸易差额具有 Granger 影响,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增加,GDP 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减少;利率、汇率对贸易差额无 Granger 影响。其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控制包括财政赤字在内的有关宏观经济变量可以有效地调节中国的贸易收支。同时,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高储蓄、低消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利率和汇率的非市场化等,才能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在对制成品按技术结构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对1997年以来中国制成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做了经验分析。分别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并对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稳定性和成熟性做了检验;对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分析包括中国对世界和美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类别的制成品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贸易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性指数从总体上测度了各类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变动及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0.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中国连续五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 ,大量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将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引入一个区域经济的中间品生产过程 ,建立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 ,详细分析了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变动对于相关产品价格、产量、专业化分工程度及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增多 ,会提高工资率 ,降低中间品的价格。同时 ,公共基础设施规模的大小会影响专业化分工程度和产品的生产规模以及国际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与各国经济波动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动较大。进一步使用面板数据对经济协同性演变背后的动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双边贸易程度和金融一体化程度对经济协同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负;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程度、财政政策协调程度以及汇率波动程度也对经济波动协同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新兴增长经济体,劳动力价格低廉,本币价格相对偏低,以出口贸易为导向型的经济,都会出现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期。随着经济增长加快,贸易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需求自然产生: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开放本国银行和资本市场,改革汇率制度,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经济序列之间的协动性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这种协动性一般被定义为经济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首先对经济序列中的相关系数问题进行综述,特别是介绍了动态相关系数,并且作为衡量经济周期稳定性的新特征事实.然后介绍Engle最近提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估计方法.最后对使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进行描述.本文计算了消费、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净出口、CPI、M2、利率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汇率与GDP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发现了政府支出与GDP之间关系最为稳定的重要结论,并且和美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潘超  程均丽 《南方经济》2021,40(1):1-19
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冲击下,外国需求降低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文章通过构建包含贸易和非贸易两部门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福利分析研究央行"双政策双工具"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组合。结果表明:"保增长"的利率政策和"稳汇率"的汇率政策,能够更好的缓释新冠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在"保增长"的利率政策下家庭福利水平高于"防通胀"的利率政策,而在"稳汇率"的汇率政策下家庭福利水平高于"稳货币"的汇率政策,因此,通过确定"保增长"和"稳汇率"的货币政策短期目标更有利于缓释外部环境对于本国贸易部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聂庆平 《新财经》2007,(11):43-43
任何一个新兴增长经济体,劳动力价格低廉,本币价格相对偏低,以出口贸易为导向型的经济,都会出现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期。随着经济增长加快,贸易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需求自然产生: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开放本国银行和资本市场,改革汇率制度,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识别了多国环境下汇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并在国际比较视角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的贸易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竞争国货币贬值对一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以邻为壑”效应,其程度不低于双边汇率的影响。进口中间品质量和他国竞争者产品质量是竞争国汇率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渠道。面对竞争国汇率冲击,差异化产品、高质量产品和垄断产品相对“免疫”。产品质量的调整呈现“棘轮效应”,对竞争国货币升值的反应更大。与其他特别提款权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对其他国家出口的负面影响处于低位水平。本文研究为企业应对竞争国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国际声誉的维护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究竟如何影响经济波动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结合与贸易有关的其他经济变量加以研究。实证研究证实了“贸易发展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具有正向关系”的结论,并且更深入地指出影响协动性的关键是贸易强度,而非受贸易模式影响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在理论上,学者们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如不可贸易品、南北贸易模式等,试图对贸易传导机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并力图解决两国模型中产生的“数量异常”和“价格异常”。  相似文献   

18.
孙文莉  金华 《南方经济》2010,28(6):65-78
本文通过建立投资国一受资国一国际市场的三国框架,分三种投资区位的国际生产模式,就汇率冲击对垂直型FDI的区位选择和公司内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当区位成本优势不能抵消汇率不确定性导致的损失时,跨国企业将会调整投资区位决策,考虑撤资回母国;(2)当汇率相对波动幅度处于某一范围时,跨国企业具有较强烈的倾向将投资从原东道国转移到其引资竞争国;(3)汇率不确定性对出口价格的传导效应,具有不完全性特点。出口价格的汇率波动风险弹性取决于国际市场的外部竞争度以及子公司组装成本占国际市场该产品价格的比重;(4)汇率波动风险对公司内贸易余额的传导程度具有不确定性。随着汇率风险程度的逐步加大,其对公司内贸易余额的影响作用渐强,逐步从弱弹性转化为较强弹性的传导。  相似文献   

19.
谢宝成 《中国经贸》2010,(16):129-130
一、引言 在经济增长率越高的经济体,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升也越快。实际汇率作为一种相对价格水、乎,其变动将同时影响到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经济相对于他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时,往往由于本国贸易部门生产率得到较大提升进而带动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则较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历次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的特征进行经验比较后发现:贸易波动的幅度均高于经济波动幅度,同时贸易收入弹性值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而危机冲击时期贸易收入弹性值呈现明显的"放大性"并有出现负值的可能。因此,贸易增速历来高于经济增速的事实,很难准确解释危机冲击下的贸易大幅度波动。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特征的演进规律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应从国际分工演进和国际贸易自身特点入手,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