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产生的 原因、危害及解决方法 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是指处于 非良性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 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 行贷款,一般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 呆账贷款三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实现信贷资产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影响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一、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成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状况是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诸多矛盾的归结和突出反映,既有企业和银行自身的原因,也与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有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环境方面看:1、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使银行经营缺乏自主权。譬如,前几年政府干预发加了大量的“清欠贷款”、“安…  相似文献   

3.
试谈银行“两呆”贷款剧增的成因及对策●祁松浦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发生了急剧变化。据凤城市人民银行对部分行社的调查表明,呆滞呆帐贷款已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5.9%。因此,遏制呆滞呆帐贷款的增长势头,既是银行加强经营管...  相似文献   

4.
贷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是银行利润的重要的来源。如果大量贷款不能回收,必然致使金融机构大量债权悬空,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国有资产流失,银行经营陷入困境。事实上,我国许多银行信贷质量低下,银行收贷困难,贷款有去无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1996年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已高达25%,1998年则又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均大大超过法律允许的15%的限度。认真研究解决银行收贷困难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比重较大,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几乎完全取决于信贷资产的质量。而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及不少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导致银行经济效益滑坡,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正常运营。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因此,研究如何防范和化解银行贷款风险,如何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存量和增量的问题就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积累了较大的风险,金融危机的冲击将贷款者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也会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等问题完全暴露。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内信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贷款者的信用级别,增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以全面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银行与企业存在的巨额不良债权债务已成为影响银企深化改革的现实难题。一方面,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至少占全部资产的20%,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负债率已由1980年的18.7%上升到1997年的85%以上,其中90%以上是对银行的负债,成为高风险借贷型经济。因此,化解银企不良债权债务已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我国要消除银企不良债权债务,可以采取这么一种思路:银行将一部分债权出售给基金这一中介机构,基全对企业控股和投资,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基金的资金来源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受益证券和股票来解决。基…  相似文献   

8.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自从它产生以来,存款和贷款作为维护银行信用的传统业务与基本业务,二者一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存款数额的多少决定着贷款的结构和规模,而贷款的合理投放与收回是银行盈利和兑付存款的保证。为了实现效益目标,避免支付危机的出现,必须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为此,银行须积极主动地寻求贷款对象,开辟贷款新领域,避免信贷资产沉淀,加快贷款的周转。而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1)银行存款中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如下表所示:受传统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职工下岗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大,银行的贷款风险也日益扩大。当前信贷资产中的风险贷款已占相当高的比例.它不仅严重影响银行、信用社的自身经营效益,而且还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金融信贷资产质量,加强风险贷款防范管理,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系数,确保信贷资产的绝对立全,对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风险贷款的成因及对策谈一下笔者的认识。风险贷款的成因既有银行外部原因,又有银行内部原因。银行外邮原因:一是企业经营重要钱轻管…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 在个人消费信贷中,由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年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零售业务”,被视为拓展信贷营销业务、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主要手段,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自然成为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贷款投向。  相似文献   

11.
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是制约我国银行改制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农发行产生信贷资产风险由指令性贷款、功利性贷款、农业生产单一性和风险的双重性、银行的双业性、历史包袱及对政策性贷款错误认识而导致,并针对上述原因形成的风险,提出强化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和创造有利于社会环境和法律的约束对策:搞好宣传,建好机制,制定政策和业务的界限,搞好立法,盘活资产,处理好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贷资产风险是银行诸风险中的核心,直接关系着银行的命运,所以认真分析信贷资产风险的表现和原因,研究对策,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金融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贷资产风险的表现 所谓信贷资产风险,是指借款者违约拖欠贷款,以及由于信贷资金周转滞缓,资产与负债失衡,造成银行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有效运行的可能性。目前信贷资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逾期贷款数额庞大,呆帐贷款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3年全国金融机构逾期、呆滞风险贷款已达20%,至少有上千亿元。有些贷款已形成坏帐,根本无法收回。信贷资产质量的低劣不仅限制了专业银行资金运作的回旋余地,导致资金供求状况日趋紧张,而且也削弱了银行参与金融同业竞争能力,直接影响到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系列中,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这一新课题,对于盘活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性的金融体制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银行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进行证券化] 由于住房市场活跃,西岸银行自2003年以后大量发放次级按揭贷款,这类贷款的借款人资信虽然相对于普通借款人较差,但贷款利率极高,平均达到20%左右。受高利率的诱惑,西岸银行不仅直接发放,还同时从一些小型贷款公司收购次级贷款债权。通过直接发放和收购两种途径,西岸银行的次级贷款余额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5.
林坚 《开放潮》2006,(1):52-5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当前银行急需在消化不良贷款历史包袱和争夺优质客户上下功夫。在此背景下形成的信贷文化只能是把防范风险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在贷款决策中只选择贷款决策的风险最小化,过分依赖抵押,使抵押从手段变成目的,从第二位的决定因素变成第一位。这样信贷资产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市公司集中就成了银行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应该说近几年来银行的企业化改造使银行原有的所有制歧视情结被打破,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也是各大银行竞争的优质客户。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青睐也在意料之中。问题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这种从上到下形成的错位的信贷文化越来越成为损害经济增长潜力、威胁经济平稳增长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当前,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量上升,已严重困扰着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如郑州市1997年8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就达137亿元,较年初增加52亿元,占全市贷款的比重达24%,经济较为发达的郑州如此,其他落后地区更甚。为此,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楠 《中国经贸》2010,(2):149-150
随着金融全球化、市场化的强力推进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信贷风险管理正成为银行谋求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加入世贸以来,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家银行都加大了贷款力度,针对这种形式,商业银行更应该严把信贷质量关,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这是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贷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目前情况看,信贷资产周转慢、呆帐多、风险大,不但直接影响着银行自身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贷款经济效益的发挥,而且严重威胁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困扰金融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邹欣 《山东经济》1998,(4):27-30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信贷资产中难以按期收回的各种贷款的总和,其中包括:已经过期尚未归还的逾期贷款;借款人短期内无偿还能力,但有相应的资产作保证的呆滞贷款和经过确认借款人已无法偿还的呆账贷款。据统计,目前“三项贷款”约占我国国有银行贷款总额的30%,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已成为制约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严重障碍。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理论界与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拟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一、借新还旧贷款业务隐含的资产质量风险及危害  由于借新还旧贷款业务本身是银行内部资金的一贷一收,根本不动用借款人的一分钱资金,客观上,就造成了借款人还贷意愿长期不强,完全依赖银行内部的会计财务处理。对于银行来说,借新还旧贷款业务除了那些实力强、信誉好的借款人不会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外,其他情况的借新还旧贷款都会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及清收的时机产生不利影响。按《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所借的贷款到期必须按期偿还本金及利息(暂时资金周转困难可申请展期并经银行审核同意的除外),对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