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建省 《商》2013,(6):145-145,131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最早确立于合同领域,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从国际立法发展趋势来看,新近的国际私法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已大大跃出合同领域延伸到侵权、婚姻家庭、继承等传统冲突法严禁意思自治的领域。本文以法律适用法中关于赋予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条款及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原理,参照外国之规定,从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与一般民事意思自治原则的异同以及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限制等方面,对于我国法律适用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意思自治原则是在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时的一项首要原则,它已得到世界各国立法的肯定,但是在诸如是否承认和采用默示的意思自治以及外国强制性规则对意思自治原则是否有限制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论,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提出在考虑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时,应结合最密切联系说,利益分析说等理论对个案是否适用外国强制性规则以限制意思自治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3.
张军  李菲 《消费导刊》2012,(12):154-156
流质条款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立法当中皆为绝对禁止,之所以如此,本是为保证合同的实质公平、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但若对此绝对禁止则有矫枉过正之嫌,背离私法自治这一基本原则。其实,流质条款并不违背担保物权的创设初衷和本旨,恰恰相反,其正是私法自治、合同自由、意思自治的绝佳表现,且有利于减少纠纷、降低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对于流质条款的法律效力实有承认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叶敏 《江苏商论》2011,(2):151-153
法人董事制度产生于法人了解、参与、监督其所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保护法人股东利益、体现股东意思自治、保护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等优点.确立法人董事制度,有利于在理论上完善公司法相关规则,在实践上解决法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防止控制股东滥用公司有限责任、独立董事独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的核心制度,整个民法体系均以之为核心而建立。民法作为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私法,在民事活动领域应当贯彻法律行为自由原则,不应当将合法性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而应当仅从效力上对民事法律行为进行评价。民事立法应当在私法自治和公共秩序与利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王芳 《商场现代化》2006,(18):232-233
意思自治属于私法的基本原则。公司法属于私法的范畴。在旧公司法中,当事人自治的领域较少。修订后的公司法在公司的设立、公司的转投资、股东收益的分配、股份的转让等方面规定了公司、股东的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7.
邵慧慧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231-232
意思自治原则由16世纪法国学者杜摩兰首先提出。他认为在契约关系中,应该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那一习惯法,即令当事人于契约中未作明示的选择,法院应推定其默示的意思,以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即根据整个案情的各种迹象来判断双方当事人意思之所在。杜摩兰的意思自治原则得到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华赫特、意大利法学家曼西尼、美国法学家斯托雷等人的支持,并且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各国司法实践和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也得到了运用和确立,甚至有关国际合同方面的法律适用公约也都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在确定合同准据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意思自治原则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通过对我国的立法规定与魁北克相关法律规定的比较研究,以期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8.
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实现法律对民事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但是意思自治必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任意创设权利、义务,必须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  相似文献   

9.
杨若愚  贺景 《中国市场》2012,(26):114-116
民主和自由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代中国政治民主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基层民主自治。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呈贡新区下可乐村进行调研并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分析其问题,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对基层民主自治现存问题进行剖析并试图寻求一种合适的、科学的解决路径。从特殊到普遍,以期找到一种有利于发展当地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并推广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0.
意思自治原则是国际商业贷款协议法律适用中的首要原则。本文介绍了在我国涉外商业贷款协议法律适用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地位和运用,并结合相关立法提出对我国涉外商业贷款协议法律适用中运用意思自治原则的立法完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2)
仲裁作为一种权威性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具有准司法的性质。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将意思自治贯穿于仲裁的机理与过程,这又体现了仲裁的契约性。仲裁的契约性与司法性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隐含在契约性之下的意思自治与以司法为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间的纠纷。因此,仲裁集中反映了意思自治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2.
熊敏瑞 《商场现代化》2006,(35):282-283
公司章程从不同的视域看会有不同的法律性质,从公司设立者角度看,其是设立者依据私法自治精神,来共同缔结的自治性工具,旨在实现设立公司的自由,排除公权力的不当干预;而从公司组成者的角度看,其是规制公司人员的依据,具有类法规范性。自治性是公司章程的对外属性,规范性则是公司章程的对内属性,其本身是对接自治与规制的公司准则。  相似文献   

13.
杨巍 《商》2014,(10):140-140
长期以来,公司是否向股东分配红利,公司法一直是作为意思自治的范畴。但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分红权,基于我们目前上市公司的分红实践,则存在对中小股东进行强制分红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确定于合同领域,是确定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近2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愈加频繁,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向非合同领域如侵权、物权、婚姻家庭、继承、国际民事诉讼领域扩张。本文主要介绍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表意人所为之意思表示可能出现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即始于德国民法理论的错误制度。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对于错误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自现代以来,日本民法学界提出了意思主义复权论,赋予了意思主义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交易安全视域下的新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错误的法律效果为无效抑或可撤销进行讨论,在制度构建层面树立意思自治原则与交易安全相平衡的思维路径,并明确相对人和第三人赔偿责任的信赖主义基础,使错误制度满足意思自由与交易安全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律所吧     
《进出口经理人》2006,(12):45-45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 王海军 诉讼中庭前调解机制是化解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该机制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避免了冗长的诉讼程序,也规避了可能出现的诉讼风险和执行风险。由于该机制的最大特点是尊重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自治,其调解方式及程序也非常灵活。  相似文献   

17.
洪萍 《商业时代》2007,(15):38-40
贯穿仲裁程序始终的意思自治原则赋予了当事人广泛的选择权,因此它是当今国际社会运用得较多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尤其在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强的现实,需要不断与国际经济社会相融合,必然要接受、适应这种机制,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作为仲裁规则灵魂的意思自治原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南存辉 《浙商》2021,(6):60-60
自1993年颁布《公司法》以来,历经多次修改,切实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一些条款也还存在制约因素,需要立法层面进一步为公司的意思自治赋权。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9)
对立案后到审理前的若干程序流程进行简要分析,以理清实际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精神为指引,讨论司法高效背景下是否侵害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私法权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尚没有关于共同遗嘱的明文规定。在理论界,学者对共同遗嘱颇有争论,与此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对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由案例出发,浅谈关于共同遗嘱的若干问题,提出共同遗嘱法律制度的框架及解决继承纠纷实际问题的意见。在继承立法中,对共同遗嘱作出相应的限制性规定,以减少有关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使共同遗嘱更符合遗嘱人对其遗产处分的真实意思的表现形式,保障公民的遗嘱自由,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