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介绍林语堂, 分别是林语堂的生平介绍、 作品介绍、 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实践的赏析与评价和个人对其理论所进行的理解与评论. 在这四部分中, 后两个部分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特别是翻译中的见形舍意、 见意舍形以及美译的内核以及美译的形式, 同时在翻译中越位也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翻译手段.在本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基于林语堂的翻译理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以及评论.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成就卓著的翻译大家,正是源于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对中英文的精通,创作并翻译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化间性理念.本文通过列举《浮生六记》的主要译文事例,从文化间性这一角度对其翻译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宋述林 《新西部(上)》2009,(9):158-158,160
在汉代,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物画注重社会教化以及实用功能的实现,因而重"存形";至晋代,佛学、老庄、玄学之影响渐次渗入人物画,士人参与绘事,在这种情况下,人物画由"存形"向"以形写神"过渡.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战国时代以寻找到了自己的周天子作为故事的阶段性结尾。看似形散的欧盟,最终还是证明了他们的神似。布鲁塞尔欧盟议会大厦的空中长廊上,写满了欧盟二十几个国家语言的欢迎来到欧盟议会的字样。仔细观察一下,发现其中大部分文字出奇地形似,有的如果不仔细辨认,甚至还会误认为是同一种语言的重复。但在欧洲,它们被定义为完全不同的语言,尽管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13,(2):49-54
形神论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一对重要哲学范畴,其所论述的是画者的情感、气质、人格思想与绘阃客体,即所描述的景物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是指对象的造犁特征,而“神”表达是作者本人所发掘到的客体的内在精神世界;形是形式,神是内容:神是绘画的意义所在,绘形是传神的具体手段,绘画的最高境界则是达到形与神和谐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体经济》2013,(5):49-54
<正>超孔超,1988年生于山东,200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主修水墨人物专业,师从李洋,田黎明,史国良,任惠中等名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在读,师从李洋教授。获奖情况:2006-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2007-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本文分析了汉诗英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许多学者对诗歌翻译的神似和形似部做了自已的见解,这些见解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多有助益.可以舍其形而保其神,从而遵循先神而后形的翻译原则,并通过两首古诗词的翻译证明了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绛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女性作家和翻译家,其译作虽未与原创等量齐身,但是却成就卓然.杨先生在翻译实践中强调对原作和读者负责,注重合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可读性也极强.本文详细阐述和分析杨绛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9.
左芳  吉丽霞 《魅力中国》2010,(26):236-236
“给外国人讲中国文化”的林语堂在其著作《吾国与吾民》,编译作品《孔子的智慧》等等中翻译了中国儒家经典,将“仁爱”、“礼让”、“和平”等儒家思想成功地输入到西方文化,挑战了当时被西方人丑化了的东方形象。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成为必然,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要求其译作具有美感,汉语古诗词的诸多特性更使得翻译美学成为指导其英译实践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1.
在法美学看来,法律之美除了体现在其内容美外,还体现在其词汇—语法层面的诗性特征和结构之美。从翻译美学的视角而言,审美目标在于诚信适体、达意,故在法律翻译过程中应对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语序等进行适当调整,以尽可能让原文和译文在语义上、情态上、功能上基本上等量齐观,使译文在形式上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最终使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民族心理和接受心态而再现原文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张晓梅 《发展》2009,(7):117-117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包括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语言的问题等两个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3.
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是翻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此理论中强调了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为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翻译资料的处理方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本文在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下,对影视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和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钱绘 《魅力中国》2014,(13):86-8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电影也越来越国际化。当代电影名的翻译也不仅仅局限于忠于原电影名或表达电影主题,怎样的翻译既忠于原电影名又体现出翻译本身的蔓感是好的译者所追求的。本文结合生活中的电影名称翻译,讨论了在翻译电影名称时经常采用的两种策略。以达到注重电影名翻译的美学特征和吸引观影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金融活动也日趋频繁,那么我们的法规也要国际化,所以这就需要对中国的一些法规进行翻译。法规的翻译要遵循准确、严肃和忠实的原则,但是在接受美学视角下对法规进行翻译,仍不失为一个较为崭新的视角并且正在被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翻译重在传递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笔者拟以林语堂的“美”的标准和许渊冲的“三美”论为指导,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来赏析他们的翻译名篇《声声慢》,探讨二人是如何将原文的“美”用英语的形式再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和谐翻译"理论为依据,选取《红楼梦》两译本中《葬花吟》诗词翻译为语料,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表现诗歌意象的艺术角度来体现"和谐理论"在翻译中的呈现,对比分析译文在整体上正确而协调地表达出原文的诗歌意象,从而说明和谐翻译是翻译领域一种较为科学全面的翻译标准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美代表着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美,美本意为美学、美谈、美德,它不仅是文艺的主要形式与属性,也是人类发展中物质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更是人类意识系统得以建立和走向成熟的完美结晶。  相似文献   

19.
文化翻译观是巴斯内特翻译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即将翻译的实质看作是跨文化信息转码,是译者通过语言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本文以文化翻译观为理论基础,讨论了在影视作品中应重视文化因素翻译的重要性,皆在能够引起人们对影视翻译中文化层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杨馥榕 《新西部(上)》2013,(7):113-113,115
本文探讨了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思想。第一,分析了他所处社会文化背景对其翻译思想的影响;第二,王佐良的翻译思想是一种文化翻译观;第三,他主张翻译是一种促进文化交流的观点;第四,希望更进一步把翻译同“比较文化”这个新学科结合起来,这样翻译研究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