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湾区经济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在“三力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湾区经济的动力演进机制。结合港口的演进,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剖析了湾区经济演进阶段中港口经济发展与第一代港口、工业经济发展与第二代港口、服务经济发展与第三代港口、创新经济发展与第四代港口的高度契合性。基于世界三大著名湾区的演进历程,重点分析其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湾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湾区经济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在"三力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湾区经济的动力演进机制。结合港口的演进,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剖析了湾区经济演进阶段中港口经济发展与第一代港口、工业经济发展与第二代港口、服务经济发展与第三代港口、创新经济发展与第四代港口的高度契合性。基于世界三大著名湾区的演进历程,重点分析其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湾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次产业演进规律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性,旨在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分析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与三次产业雏形形成的基础上,阐述三次产业理论的创立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经济社会)演进的规律,进而分析我国三次产业演进的特点以及我国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后经济发展和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探究已久,但尚无定论。以低碳试点省份辽宁为例,引入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分析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14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区域发展的较低级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负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区域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则是经济发展的环境正效应更加显著。根据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的不同,14个城市可以归为三大类、六小类,不同类型的区域应选择不同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同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描述人类经济发展历史演进中“农业经济模式”、“线型经济模式”、“末端治理模式”的三个模式,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作者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中国的特殊性两个方面阐明了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特殊困难,针对困难从制度角度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供较好的制度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微观基础;明确政府职责,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三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区域城镇化演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东部中俄、中朝边境线长达2 000多km,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边疆要地,也是典型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地域。文章分析了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的区域基础,探讨了区域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和演进轨迹,预测了交通通道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区域城镇化演进态势与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更具意义的是,战略性地探讨了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系统对交通通道体系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响应及其对城镇化演进的制约,提出了未来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产业体系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载体这一概念。从分析国内外对“产业体系”的研究状况入手,从历史演进和中外比较纵横两个维度来观察产业体系的发展变化,探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和支撑。对不同历史阶段产业体系发展的内涵和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归纳,用最简化直观的模型图形式,把人类数千年创造并容纳一切经济活动的产业体系历史演进,浓缩抽象为10个结构形态模型图,并链接起来构成一幅产业体系结构形态历史演进一览图,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产业体系是一个内涵和结构形态不断演进的概念,必然会突破“三次产业划分”,演进为多元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竞争优先权是制造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它随着企业发展与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逐步演进和变化。为验证这一假设,以IMSS这一制造战略国际数据库17个国家558家企业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更加重视价格、质量等基本竞争要素,同时在所有竞争优先权中,质量对几乎所有国家而言都有最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问题历来是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分支。 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 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历史考察, 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运动的历史和逻辑分析, 马克思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且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与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相比, 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更加具有解释力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基于协方差的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1990年以来UNDP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然后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分析获得的主成分与HDI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替代传统的人类发展指数编制方法,其形成的动态权重结构还可以有效地透视人类发展差距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如预期寿命、知识教育和体面的生活等)在整体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变化。对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尽管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在经济、教育和健康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三项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地区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经济发展差距,这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而带来的片面、不协调的人类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强调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地方政府的服务型转型,是消除不平衡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分工和转移对世界经济平衡性演化结构的重塑产生重要作用。基于WIOD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对国际经济网络的特征进行探索,引入熵值指标和借鉴最优分割理论对国际经济网络演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经济网络联系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以2001年作为转折点,世界经济空间网络由南北两个极端的格局逐渐向有序、平衡的发展阶段迈进,其中,中国对世界网络平衡性演化的影响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吴江  郑慧娟 《经济前沿》2011,(5):115-121
根据资本-劳动替代的“拐点论”,经济发展的初期总是伴随着物质资本的积累,物质资本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占据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由于资本劳动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当物质资本积累处于一定阶段,产生对人力资本更多需求,人力资本则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资本;只有在经济持续发展,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信任、规范、网络和社会公德等社会资本才有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劳资关系在近30年均处于下降趋势,物质资本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人力资本意义上的劳动力尤其是高层次高素质的劳动力较缺乏;社会资本可以显著的促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物质资本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产生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积累的结果,人力资本积累也不必然促进社会资本的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资本演化创造物质条件,促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并在企业管理层面上促进合作型劳资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社会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要建立起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就必须建立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的价值理论。从社会利益的角度看,一切能增进人类利益的社会生产与自然活动,都是价值的源泉,因此生态环境和各种自然资源都具有价值,因此价值的分配,应快包括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产权理论的微观基础为分析视角,对西方产权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的差异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力资源是影响产权演化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因素。马克思产权理论分析框架,由于具有开发性特征,更适合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城镇群的共生发展研究--以浙中金华城镇群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永俊  胡希军 《经济地理》2006,26(2):237-240
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城镇群体间的竞争和共生作用也越来越激烈。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金华城镇群之间共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加强金华城镇群的一体化建设,建立对称性互惠共生机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是实现金华城镇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理论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发展经济学演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社会关系至关重要”。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丰富了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思路:发展中国家需要构造以社会资本为纽带的综合经济发展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协调社会资本与现代经济发展是经济学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Channeling human resources into occupations with high social productivity has historically been a key to economic prosperity. Occupational choices are not only driven by the material rewards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ous occupations, but also driven by the esteem that they confer. We propose a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in which occupations carry a symbolic value that makes them more or less attractive; the evolution of symbolic values is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by purposive transmission of value systems within families. The model sheds light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dentifies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value systems matter for long-run growth. It shows the possibility of culturally determined poverty traps and offers a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bout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valu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生态经济均衡论,引入协调性概念,对陕北榆林地区北六县草场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是根本解决本区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矛盾,保持草场资源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development economics has experienced a shift in focus from standard neoclassical analysis to institutions. While studying economic institutions is indeed important, evaluating their transformation and embeddedness is equally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human wellbeing,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where market institutions are not fully developed. With that perspective in mind, we consider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in Bolivia by combining the concept of contact zones with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IE). Contact zones refer to daily interactions in social spaces where culture and class meet and negotiate with each other.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Bolivians and post-WWII development policies surfaced as an Andean collective memory, allowing for a possibility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autonomy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n alternative to development, El Buen Vivir.  相似文献   

20.
谈人类发展指数的理论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红 《经济问题》2007,(5):14-15
人类发展指数(HDI)从人本主义出发,取代传统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单纯比较人均GDP的方法,更加全面科学地为各国的发展实践提供了衡量的标准;同时,可以通过对这个指标体系中各项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与别国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良政策,使本国的经济和社会都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尤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指标设计上都可以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服务.就人类发展指标体系的创建进行阐述,然后对其包含的发展思想进行理论评价,最后以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证明研究和重视人类发展指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