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彦勃  朱雅玲 《现代商业》2007,(7X):124-125
本文主要对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的原因和单纯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加工贸易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原则和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莹 《现代商业》2007,(18):208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世界和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目前以劳动密集型OEM为主的加工贸易前景堪忧.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阐明了我国目前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世界和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目前以劳动密集型OEM为主的加工贸易前景堪忧。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阐明了我国目前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模式速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工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80-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净出口值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它们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净出口值变化是导致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的原因。因此,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对改善我国就业状况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12008年行业动态面板GMM模型检验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存在滞后性,不论是当期加工贸易进口还是出口对就业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分部门的回归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加工贸易发展的就业效应相对比较显著,但是技术密集型部门加工贸易发展对就业的影响非常弱。  相似文献   

6.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结合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和面临的外部环境,提出通过有效推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合理创新加工贸易生产要素、拓展加工贸易产业链、形成规模经济等构建我国加工贸易比较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的原因和单纯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加工贸易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原则和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的原因和单纯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加工贸易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原则和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东加工贸易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妮佳 《商业时代》2007,(6):106-107
本文从分析就业弹性入手,指出加工贸易的发展能带动区域就业岗位的增加,并以广东省的实践为例,分别从广东从业人员的构成以及工资水平方面证明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吸纳就业人口的贡献。最后从产业结构角度论述了未来就业人口在加工贸易领域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和技术要素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在一国的加工贸易发展中作用明显。就我国而言,劳动力方面,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廉一直是我国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之一,但其地域分布不均衡,劳动者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在技术方面,中国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但技术缺乏创新优势,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market size in the international 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Building on the conventional Helpman and Krugman (1985)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our analysis extends the present literature by incorporating both effects in the same model, while allowing trade costs to vary almost continuously from autarky to free trade. The main result of our exercise is that market size effects offse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f countries have similar factor proportions. A large country with a slight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may thus be a net exporter of manufactures. A small country with the same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would be a net importer of manufactures. When countries are very dissimilar in their relative factor endowments, land-abundant countries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food, irrespective of market size, if manufactures are a labour-intensive sector. Labour-rich countries of any size are manufacture cores. However, land-abundant countries with large markets can sustain a domest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til trade costs are very low, and in some cases only specialize in agriculture at free trade.  相似文献   

12.
再论“国际贸易的全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龙 《财贸经济》2012,5(5):82-90
从内涵看,“国际贸易的全成本”是某种物品的产权在跨国转移中,发生于国际贸易过程,进而涉及生产和消费、经济和生态、今人和后人,使用一切资源要素的代价总和;从外延看,“国际贸易的全成本”是以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其中,使用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的机会成本为生产成本;使用制度要素的机会成本为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的机会成本为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的机会成本为代际成本。贸易理论和现实的发展表明,国际贸易的动因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本质是比较成本优势,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比较优势理论的“硬核”在于“比较之比较”,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的一个“悖论”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净进口粮食这一土地密集型产品。但本文在实证分析后却发现,1997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粮食产品的净出口国。粮食产品较低的“可贸易度”制约了市场机制及比较优势作用的发挥。但从中长期来看,粮食产品的“可贸易度”会呈上升态势,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作用对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两种路径选择,即主要采用比较优势战略或主要采用逆比较优势战略。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当前采用后一种路径更能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模式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以比较优势原则为基础的互动转型关系.由于西部地区在贸易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上具有很多共性,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进出口贸易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有利于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贸易模式,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贸易的劳动就业效应:贸易结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旨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在劳动就业以及城乡劳动力转移中产生的作用。文章认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劳动就业水平的提升;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城乡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比重的降低,不能仅仅依靠农业的发展,而必须以第二、三产业发展为依托,不能单纯依靠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增加,而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联动;对外贸易劳动就业效应的可持续发挥需以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为基础;社会劳动就业的增长,就业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外资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分阶段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趋于下降,而外资企业的就业效应趋于上升,其中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主要作用。文章最后就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就业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光明  邓露 《财贸经济》2012,12(12):94-101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快速升值,而2008年之后我国贸易顺差出现明显下降。本文基于1982—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加工贸易比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货物贸易顺差存在关联性,货物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越大,人民币升值对总体贸易顺差的负向冲击程度就越被削弱,考察期内平均加工贸易占比达到或超过约30%时,汇率对顺差的作用将偏向于不显著甚至出现正相关。鉴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导致的FDI动机阶段性转变,加工贸易比重将持续降低并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对总体贸易顺差的负面冲击更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分析中国水产品的资源禀赋状况和显示比较优势以及中国水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的现状特点,得出中国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显示出的优势远小于其资源禀赋优势的结论,认为实现经营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是中国水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