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和处置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能力。传统处置方式在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资产管理公司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将现有处置方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探索运用效果更好的其他处置方式,才有可能达到整体盈利的目标,为公司整体的商业化转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田玉翔 《经济师》2001,(2):139-13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工作已告完成。接下来是资产管理公司面对数以亿万元的不良资产如何进行管理与处置的严峻课题。资产管理公司要想完成好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必须依据党中央国务院所赋予的12项职能对所收购的不良资产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严肃正视资产处置存在的诸多困难。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产管理公司接受的不良资产手续中存在不真实性,增大了资产处置的难度。一是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不良贷款时仅仅是对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借款人基本情况等进行书面的审核,并没有对书面所记载内容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数额庞大的不良资产,是引发金融风险的潜在威胁。目前,我国通过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但是,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资产证券化,因技术难度大、环境要求商。缺乏实践经验,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资产证券化在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资产证券化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思路,并对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的环境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AMC何去何从     
张文英 《经济时刊》2003,(12):52-53
建设银行及工商银行与外方成立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预案的基本明朗,以及近日由中央政府为处置海南“烂尾楼”专门成立第五大资产管理公司——联合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都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大大加快。这无疑刺痛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简称AMC)的神经。AMC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1999年,我国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在借鉴国际不良资产处置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接收了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五年多来,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目标,奋力开拓,不断创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国有企业累积了数量庞大的不良资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在运用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理论分析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综合考虑以物抵债、资产股权化等通常的资产处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处置不良资产的任务紧迫、艰巨,但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成绩及处置速度均不尽如人意。据银监会已公开的数据,截至2003年6月30日,华融、信达、东方、长城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618.41亿元(不含政策性债转股)。近四年的时间里只处置了所接收不良资产的26%,离国务院当初确定的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不良资产处置任务所要求的时序进度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资产管理公司不应拘泥于原有处置方法,要加大处置创新力度,尽快创新处置手段。不良资产证券化则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累积了数量庞大的不良资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在运用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理论分析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综合考虑以物抵债、资产股权化等通常的资产处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业辉 《经济师》2003,(10):241-241
文章着重从外部环境对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影响和制约分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资产处置定价依据、重组企业后续资金、债转股政策、资产质量、地方利益成本六个方面分析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困难 ,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旨在从政策面上解决制约资产处置的一些瓶颈问题 ,使资产处置工作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牵动不良资产处置神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资产管理公司等 处置不良资产机构只是第 一步,而不良资产交易市 场的发展才是提高不良资 产处置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