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丁琳  毛晖圆 《企业文化》2004,(12):65-67
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一位赛车的狂热爱好者。曾经与欧 莱雅集团董事长兼CEO欧文中打赌:如果欧莱雅中国未来5年 的业绩再增长5倍,欧文中就奖励他一部法拉利跑车。 现在看来,盖保罗很有希望得到这份"大奖"。 今年7月上旬,欧莱雅集团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其在 华销售增长速度仍然高居欧莱雅全球榜首--较去年同期增长  相似文献   

2.
陈宇 《经营者》2002,(10):40-41
<正> 法国欧莱雅创立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财富》500强之一。目前欧莱雅集团在全球拥有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分公司及100多家代理商,近20年来,创造了销售业绩连续以两位数增长的纪录。如今欧莱雅已拥有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兰蔻等500多个品牌,以其卓越品质令全球女性为之倾倒。 2001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相似文献   

3.
法国欧莱雅集团,财富500强之一,创立于1907年,已从一个小型家庭企业跃居为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领头羊"。而欧莱雅在刚刚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时在分销系统方面非常糟糕,2000年初,菲利浦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在中国的运营总监,并在中国开始变革欧莱雅的分销系统。2002年11月,欧莱雅DRP(分配需求计划)全部完成,这是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完成的一项重大的供应链改革。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美国的《商业周刊》评出2002年度全球最佳企业领袖,上榜的有两大化妆品公司的CEO,其中之一就是首席执行官欧文中。入选的依据是:欧莱雅在200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增加了8%,净利润增加了30%。同时,欧文中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大刀阔斧进行扩张,其在俄罗斯和中国每年的销售收入增长60%以上。媒体给予欧文中的最普遍的评价是:“他领导着这个法国味极浓的化妆品牌走向世界,他让欧莱雅升级为世界品牌。”当他1988年成为公司掌舵人时,欧莱雅年销售收入仅为37亿美元,而且只有西欧人知道这个牌子。现在,欧莱雅年收入达到了140亿美元,其麾下拥有…  相似文献   

5.
CE:2013年欧莱雅在华销售总额132.8亿,同比增长10.2%,相比2012年的12.4%增速有所放缓。2014年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  相似文献   

6.
欧莱雅化妆品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化妆品企业,旗下拥有兰蔻、欧莱雅、美宝莲、薇姿等500多个不同品牌。欧莱雅于1997年正式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分公司总部,此后又相继在北京、广州等城市设立办事处。目前,欧莱雅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最知名的跨国企业之一,其物流运作在化妆日化行业堪称典型。为了解国内化妆品物流的运作和发展情况,本刊访问了欧莱雅中国营运部销售物流总监孙炜先生。  相似文献   

7.
欧莱雅与宝洁在中国市场的角力中,采取了不同的品牌战略。前惯于在每一个细分市场用多产品同时切入,而后实施的则是大规模大品牌战略的运作模式。不过,显然,拥有兰蔻、薇姿、巴黎欧莱雅等众多品牌的欧莱雅目前并未在中国市场占到便宜,其销售总额还不敌宝洁旗下的玉兰油—个品牌。但是,在去年底收购  相似文献   

8.
作为欧莱雅(中国)公司的创始入之一,作为公关部门的领导者,兰珍珍为欧莱雅中国策划组织了在文化、艺术、科研、社会、环保等方面数以百计的公关项目,因此也成为欧莱雅集团内部乃至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杰出代表;而伴随着欧莱雅(中国)的十年成长,她以欧莱雅(中国)副总裁的身份,成为欧莱雅集团内部作为本土女性进入公司最高管理层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陈婧 《中国新时代》2010,(12):78-80
贝瀚青档案 于1994年加入位于巴黎的欧莱雅集团国际市场部工作。2010年9月正式出任欧莱雅(中国)分公司的CEO,原来担任总裁、董事总经理的盖保罗将继续担任总裁一职,并在同期被任命为欧莱雅(中国)董事长  相似文献   

10.
63岁的欧莱雅中国"创始之父"盖保罗,4月13日在意大利因病去世。盖保罗1996年赴任欧莱雅中国区总裁。17年来,他引入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兰蔻、薇姿等众多品牌,收购小护士、羽西完成本土化整合,拓展男士护肤全线产品……一路过关斩将,在激烈的化妆品市场实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11日,欧莱雅宣布收购中国品牌“小护士”,紧接着又在2004年1月28日收购了“羽西”,产品线一下子延伸到50元人民币以下。与欧莱雅迂回曲折降低产品线的做法相比,宝洁的降价措施显得直截了当。比如在2003年11月,宝洁推出零售价只有9.9元的200ml瓶装飘柔洗发水,而在此之前的价格是13.5元。欧莱雅降低姿态“在中国,更大的市场是属于‘大众化’的,要想取得成功,大众市场是必争之地。”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表示。但是在购买“小护士”、“羽西”之前,欧莱雅投放在中国的护肤品并不特别“大众化”:价格最高的是兰蔻,单品价从230元到99…  相似文献   

12.
在刚过去的7月份,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负面新闻就接连不断。先是被温州工商局查出欧莱雅旗下兰蔻品牌标识不合格。继而又被媒体曝光了“兰蔻5年3检不合格”的新闻,随后,香港消委会又指出欧莱雅水感保湿面膜含有可能导致过敏的防腐剂.  相似文献   

13.
朱月宁  四海 《英才》2008,(11):104-105
“我当时觉得我快要不行了,内脏快要爆炸了”。2008年9月24日黄昏,在一架由乌鲁木齐飞往上海的航班上,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兰珍珍难受至极。  相似文献   

14.
邓波 《中外管理》2004,(4):83-86
2003年底至2004年初.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靠在中国市场上的两次“闪电”收购,而引起了社会瞩目。其实.早在这场化妆品业的并购大战在国内打响之前,欧莱雅的人才大战已在全球打响。  相似文献   

15.
朱月宁 《英才》2009,(6):107-109
这是三位欧莱雅员工亲述的她们在欧莱雅的故事。 这三个故事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是关于她们各自的人生选择与理想,也关于同一个欧莱雅。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2003年12月11日,法国欧莱雅集团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盖保罗宣布,欧莱雅完成了对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收购.欧莱雅集团对小护士品牌的收购,还包括其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生产基地,以及"小护士"的分销渠道.  相似文献   

17.
尽管欧莱雅稳坐世界化妆品行业的头把交椅,但在中国,它却始终无法超越宝洁。为了实现战胜宝洁的宏伟目标,欧莱雅正在很多方面向宝洁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8.
“欧莱雅”和“宝洁”都是多品牌家族,在中国市场上,它们旗下的品牌都可谓“星光灿烂”。目前,“欧莱雅”旗下的高端化妆品品牌有“兰蔻”“赫莲娜”“碧欧泉”;中端化妆品品牌有“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低端化妆品品牌有“巴黎欧莱雅”“羽西”“美宝莲”“卡尼尔”“小护士”等。  相似文献   

19.
历史就是这样喜欢嘲弄浮躁者,当初被认定是旧经济时代呆滞企业象征的欧莱雅(Loreal),今天可以轻松地舒口气了,而曾经喧嚣一时的法国高科技骄子法国电讯,阿尔卡特现在则偃旗息鼓。法国欧莱雅创立于1908年,是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在2001年世界经济遭受诸多困难时,它仍旧在全球创造财富最多的公司中名列第五。欧莱雅集团在全球拥有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分公司及100多家代理商。近20年来,创造了销售业绩连续以两位数增长的纪录。在许多投资人来看,欧莱雅的股票最让人放心,从来没有出过大错,是投资的安全岛。从过去三年的数字来看,法国蓝筹股指数下降了24%,而欧莱雅的股票则比指数高出了65%。这使得公司最大持股人莉里安尼·贝腾科特(LilianeBettencourt)身价倍增,成为全欧最富有的女人。欧莱雅帝国的成功是多方合力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市场细分定位、营销战略、研究开发等多个方面,不仅是一种经营的成功,更是一种理念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全球最大的家用日化品企业宝洁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阵痛与挣扎.受持续三年尤其是前一年净利萎缩的影响,宝洁降低了2014年的盈利预测,将全年收入增长由原先的1%~2%调降至0~2%,每股盈利由原来的5%~7%调低到3%~5%.特别在中国市场上,宿敌联合利华、欧莱雅等跨国日化巨头以及蓝月亮、纳爱斯、自然堂和相宜本草等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进攻圈地的阵势,更让宝洁寝食难安.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宝洁在中国牙膏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19.7%;在洗衣粉和肥皂的品类中,中国本土的广州立白和纳爱斯集团的产品市场份额已达到27.6%,宝洁仅为7.6%;在护肤领域,欧莱雅的市场份额为15%,宝洁只有不到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