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M2/GDP比率的持续快速上涨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中国M2/GDP比率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其不断上升的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将对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做一个梳理,并对该指标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是中国金融运行的显著特征.本文认为,中国居民储蓄货币化积累效应、货币市场发展阻滞效应和不良贷款效应是导致中国M2/GDP水平持续上升的基本因素.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包含有正常和非正常性,在决定M2/GDP水平的基本因素未根本改变的条件下,M2/GDP水平仍会保持上升态势.结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建立良好且监管有效的金融结构是消解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M2/GDP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本文分析了M2/GDP的发展历程,提出我国M2的影响因素,并基于M2走势,结合GDP走势,对我国M2/GDP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4.
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2/GDP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谢平  张怀清 《经济研究》2007,42(2):27-37
对中国M2/GDP表现异常的解释至少需要说明两个现象,一是M0/GDP在1980年至1993年保持上升趋势,但1993年以后则相对比较稳定,而M2/GDP在1985年以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M2/GDP比其他国家高。从货币基础理论出发,本文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导致中国M2/GDP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旻  赵果庆 《经贸实践》2016,(3):307-309
中国高M2/GDP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协整理论,以误差修正模型把我国GDP与M2关系分解为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关系,并根据"十三五"期间GDP不低于6.5%目标,测算出我国M2长期均衡供应量与短期供给量,进而估算出均衡与短期M2/GDP.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M2/GDP值还继续攀升,严重偏离均衡值,将给我国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为此,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应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控制M2规模,更主要的是盘活M2存量,提高M2对GDP的增长效率,化解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M2/GDP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出现的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认为,一国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金融资产以快于非金融财富积累的速度而积累。金融深化的最初涵义就是要通过金融产品的快速增长来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关系。在有关金融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7年之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典型现象,表现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变量即产出和物价变化的脱节———M2/GDP偏高现象。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货币总量与名义GDP之比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尺度,反映了货币供求状态与实体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当流动性过剩成为持续现象时,说明相对于实体经济形成的总供给,货币市场持续出现超额供给,即货币市场提供的一部分货币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或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没有形成真实的商品供给。由于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量与金融体系提供的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流向紧密联系。因此考察流动性过剩现象应该更多关注金融结构,进而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效率的变化。本文结合金融结构发展情况分析中国M2/GDP偏高现象,揭示金融结构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所需要的货币量也不同,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M2/GDP比值的变化。本文采用1978-2013年我国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一产业占比对M2/GDP比值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均对M2/GDP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而得出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是M2/GDP比值偏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简单地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M2/GDP过高的原因:基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我国的M2/GDP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借鉴以往分析的基础上,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角度出发,对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逐年下降提供了一个解释。指出,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影响,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对拉动GDP作用甚微,进而造成M2/GDP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的M2/GDP指标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来说,M2与GDP应该是互相影响,互为内生、互为因果。但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年度M2与GDP、季度M2与GDP、季度M2与累计GDP之间都不存在因果关系,中国的M2/GDP实际是并不能代表中国的金融增长。M2/GDP作为金融增长指标用途非常狭窄,仅适用于金融抑制向金融自由化转变的短暂时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计算了1993年至2005年我国M2/GDP,发现该数据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另外,本文运用带有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的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出我国2006年的M2/GDP是1.6386左右,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过去,百姓总是抱怨:看病难,每看一次病,总要排上半天队,现在似乎这个问题解决了。在医院看来,病人可谓“多多益善”,但药价却令人难以承受。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看得起病,吃不起药。记者在一些医院采访,好几个病人一再叫苦:“太贵了,有个感冒就得100多。”“现在医疗改革了,单位根本无法报销。”“想开国产药,可大夫不给开,什  相似文献   

13.
CPI与GDP、M2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07年以来,CPI上涨已经成为消费者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关注的焦点,2008年CPI上涨幅度再创新高。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对CPI、GDP和货币供应量关系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GDP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加速CPI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环境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垃圾围城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严重污染土壤及水资源。我国从2000年开始正式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在过去的17年时间内各个城市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但垃圾分类制度却始终无法大范围实行,民众在投放垃圾的时候依然故我,其背后的症结何在?如何才能够切实实施垃圾分类制度?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M2/GDP:理论、问题、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M2/GDP实质上是从一个角度展示整个经济发展的问题,它蕴涵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其水平与变动由一国的融资体制所决定。从国别比较看,以银行主导型融资体制为主的国家,相对具有较高的M2/GDP。中国M2/GDP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源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的信用融资机制,因此,较高的M2/GDP所隐含的风险,实质是融资体制的风险。消除较高的M2/GDP所隐含的风险,不能靠简单地压缩贷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办法,关键在于融资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近2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初步城镇化的过程。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被打上了投资拉动型的标签。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经济结构也逐渐形成了高投资、低消费的模式。基于这一背景,中国投资过热论,甚至是中国投资崩溃论的观点开始较为频繁地出现。中国的投资过热是一种假象,中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投资高估。如果剔除掉中国投资中的高估部分,那么中国的经济结构将更加合理,中国的投资效率也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同时,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以及制造业的去工业化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带动,所以在投资高估的背景下,投资依然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18.
白木 《经济世界》2000,(5):79-79
美国航天局在98年12月发射了火星气候探测船在99年9月23日这个探测船进入了预定的火星轨道之后就突然和地面的控制中心夫去了联络,美航天局官员表示火星气候探测船在进入轨道之后相信由于导航系统出错而过分深入火星的大气层因此很可能已经坠毁。美国航天局探索火星的努力受到重大挫折。从1965年至今,人类已向火星发射过十几次探测飞船耗资十分巨大。日本和西欧等国家都积极参与。他们为何如此执著地探索火星的奥秘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家王思潮认为,地球人对火星执著的探索,是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火星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货币中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出发,与宏观中最熟悉的经济指标GDP结合,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InM:与InGDP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且InM2是InGDP变化的因,InGDP是InM2变化的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从货币中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出发,与宏观中最熟悉的经济指标GDP结合,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InM2与InGDP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且InM2是InGDP变化的因,InGDP是lnM2变化的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