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研讨会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路元  吴华安 《经济学动态》2006,(1):17-118,120
2005年10月21~23日,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共同主办。来自国内研究机构、高校的学者、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以及英国驻重庆领事馆总领事夏添恩先生等80多人参加了大会。现将会议主要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英国国内对私有化的强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化”在英国几乎成了一个肮脏的词。去年夏天,伦敦的地铁工人和英国广播公司的技师联合会曾打算举行罢工,反对服务业中正在蔓延的私有化。这一行为很快遭到一部分人的反驳,理由是:私有化已经成为英国许多行业的救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英国的现政府不打算延续...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我们面临的机遇和任务□王彦坤1997年7月1日,将是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时刻。在这一天,“东方明珠”———香港在历经15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后,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和平统一进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而且也为我们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21-22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英国文化协会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来自英国、美国、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博传 《开放时代》2009,(5):150-158
奥朗奇的书,明明用大号字写着“中国通商图”,主要画面却是在中国江河上到处横冲直撞、销烟弥漫,炮火连天的西方三桅战船。英国人对居然“拒绝贸易带来好处”的中国人感到莫明其妙:以“天朝不宝远物”自乐的中国人却对自以为先进的西方东西没有“丝毫羡慕的表示”。冲突便无可避免地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公元1793年9月的一天.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参见了乾隆皇帝.英国政府急切地想同中国签订商业条约,从而以法律性的文件来规范两国问的贸易行为。然而,乾隆皇帝给他的答复却是那句著名的:“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仅仅40多年之后.英国人的炮舰.让“外夷货物”真的充斥了“天朝”。  相似文献   

7.
资源考验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们以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倍感自豪,然而进入21世纪,当人们把目光投向现在,投向未来的时候,我们的这种自豪感是否还有?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蒋承菘的危言震动过很多人。他说,一直以为中国地大物博,其实物是稀薄的“薄”,而不是广博的“博”。2003年12月,一份被送往国务院的名为《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更是以触目惊心的数据,颠覆了“中国地大物博”的传统印象。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一个名为Joshua CooperRamo的美国人在中国迅速蹿红。Joshua CooperRamo现任基辛格咨询公司常务董事,曾担任约翰·桑顿办公室主管合伙人、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访问教授。真正令他出名的事情是2004年他在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工作时提出了“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  相似文献   

9.
周阳 《经济》2006,(1):36-43
中国人喜欢作展望,是这个乐观民族的传统;经济学家同样也喜欢作预测,这是他们“经世济民”的一条通道。于是,展望2006年的中国经济应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德化,是闻名中外的中国瓷都。其白质瓷,华夏独有,世界无双。德化人,在当地党政坚如磐石的带领下,以发展瓷产业为龙头,以小县大城关为基地,以发展山区资源型、传统技术、特色经济为中心,以科技兴县、兴工强农、一业兴、百业旺为方向,推进农村农业、特色经济创先、创举、创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创立闻名世界的“中国瓷都”、荣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福建十佳县”、“福建省文明县城”、“福建省卫生县城”等殊荣。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5%,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5.52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年均增长17.6%,综合实力位居全省13位,县域经济竞争力跻身福建十强。陶瓷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60.4%,纳税比重占51.64%。农业形成以德化梨、马铃薯、食用菌、反季节蔬菜、林竹、中药材、养殖等特色农业基地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快生态保护建设,石牛山公园晋升为国家级公园。这五年,是德化人史无前例、不平凡之五年,是德化党政领导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之五年。是改天换地、刻苦攻坚之五年。  相似文献   

11.
英国人胡润从1999年推出第一个中国大陆“富豪榜”,6年来,每年都推出一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0月12日,胡润在上海向记者公布了他第六次推出的“中国大陆百富榜”。  相似文献   

12.
血煤     
《财经文摘》2010,(5):12-17
中国原煤产量是世界产量的35%,却占了世界煤矿工人死亡人数的80%。现在发展中的煤炭大国,比如印度、南非、波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在0.5左右,先进国家,像美国、澳大利亚,大概是0.01-0.05,而我们是2.04。2002年至2009年这8年中,中国矿难死亡人数高达41064人,而美国矿难死亡人数仅为277人,英国矿工自2002年至今一直保持零死亡率。全世界每年重大矿难(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的90%都发生在中国,而更可怕的是,每次血的教训后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救援、检讨、查封,而后却矿难依旧。有的国家将中国的煤炭视为“血煤”,锅炉里燃烧的不仅是煤炭,还有矿工的尸骨。入世了,无论油价、房价、还是其他,我们都嚷着要与世界接轨,那么“矿难”接轨了吗?  相似文献   

13.
任若恩 《经济学》2002,2(1):37-52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3月份发表章“统计数字是如何造出来的?”其中引用了美国学罗斯基(Rawski)教授的观点,对中国GDP统计数据高估问题进行分析,造成广泛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罗斯基教授的研究是采用了不合适的方法,因而他关于中国GDP增长率“置信度”的推算缺乏置信度,在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同一问题的其他一些章在方法论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经济全球化与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首届论坛”,于2006年4月2~3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奥地利、比利时、韩国、越南、印度、爱尔兰和卢森堡等15个国家的九十余名中外学者,《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报》、《中国改革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此次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1日,欣逢党的生日,“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在百年老校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召开成立大会暨纪念建党83周年和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953年的化工设计公司,是新中国组建的第一个全国性化工设计单位。公司本部现有职工859人,包括子公司在内为131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3%,其中教授级高工98人,高工440人,工程师384人,初级技术人员29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3%,双学位、硕士、博士生100多人,在国外工作和培训过两年以上的专业技术及管理骨干128人,是一个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从事工程项目建设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和科技型国有企业,现属中央企业工委管理。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寰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知识评价指导体系”,按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中国及北京,上海,广州1991至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算术平均,因子分析系统工具,对6国及3城市的知识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而研究中国及3大中心城市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差距以及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记者: 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即将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不仅是中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也是中国第一个面临更加复杂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计划。制定这个计划的难度可想而知。您认为中国在“十五”期间主要面对的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关键环节是什么? 潘岳:“十五”计划是进人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意义重大,面临的问题很多。《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4,(19):i010-i010
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全称“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振东。到2003年6月,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现有资产总额35.7亿元,现有在职员工497人,其中本专科学历357人,高中和中专学历140人,中高级职称83人,初级职称119人,是经营业绩良好、资产质量优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0.
艾华 《时代经贸》2004,(6):60-63
正如多数人事先所料,经过7小时辩论,美国商务部6月5日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的听证会,最终以美方企业、行业协会、工会代表普遍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告结束。美国10位代表亮出的10张否决票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美国的“入市”征途不会一帆风顺。在2004年我国经济外交热点话题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无疑成为了焦点之一。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纷纷要求外国政府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由于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戏称,“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外交中的“台湾问题”。在充分肯定“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对此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合理应对还需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