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温州炒房团这个一度创造了中国房地产业传奇的经济体,很可能面临着崩盘的局面。温州炒房团所扮演的,将是另一意义的中国房地产暴利“终结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温州商人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非凡举动,使温州人再度成为牵动人们神经的焦点.一支被媒体称作"温州炒房团"的民间资本异常活跃,在全国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炒房热.先是在杭州、上海,现在这支力量又向中原、东北和西部挺进.据统计,温州的炒房大军人数将近10万,用于炒作房地产的资金已高达1 000亿元人民币.每当这笔游资大量注入某一城市,其房地产市场无不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面对温州人的到来,各地政府、银行和房地产商表现出一致的欢迎态度,而怨恨者则一脸的无奈和忧虑,甚至有人呼吁政府出台政策,对其斩草除根,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3.
温州购房团在横扫中国房地产大战中自发不自发地把一些显著的“狼性”运用到他们火热的购房行动中。他们显现出狼一样的勇往直前的勇猛之气,具有狼一样的敏锐和谨慎。 相似文献
4.
空置房控制不当与消化不力,将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障碍,严重拖累着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制约房地产一、二级市场,开发商需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摆脱困境。也许。想办法把空置房卖给那些炒房团,是个好主意。这个主意可否。有待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今刊发此,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温州购房团也曾派出人马来我省购房,媒体对此作过相关报道。包宗华先生对少数媒体漫无边际地夸大温州人用富余资金到外地购房,并引发房价飚升的“神话”,揭露得十分深刻,剖析得有理有据,值得认真一读。联系到我省部分新闻媒体有关房地产的报道,脱离实际的炒作现象也相当严重,如发布每届房交会成交金额,为追求轰动效应,往往将占相当比例的“意向台同”列人实际成交数,经常误导读者,此种新闻浮夸风也该刹一刹。 相似文献
6.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成都凯撒大酒店,由28人组成的神秘温州炒房团就在昨天住进了我身后的这个酒店,开始了他们的西部炒房之旅。在炒房团中,有不到20岁的年轻炒家,甚至有夫妻双双抱着年仅10个月的孩子参与炒房。”这是 相似文献
7.
8.
9.
好莱坞一线明星狂热追捧、英国国家足球队几乎人手一套、温州商人不惜斥资1亿元买下一个完全人工堆砌的小岛……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标志性建筑的人造海上别墅群,在迪拜世界债务风波全面爆发之前,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还似一个永不破灭的神话。 相似文献
13.
14.
16.
受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等影响,2011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首先介绍事件发生的首末,然后分析了我国的宏观背景及存在问题、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州温州商会会长刘剑:“我相信广州市场是欢迎温州人来投资置业的,因为广州的经济大环境好,广州人包容性强,而温州人则适应能力强,这会形成很好的互补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商品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独辟蹊径?工业地产是一条新路。
工业物业市场对专业性要求很高,进入门槛较高,这无疑给想要投资工业地产市场的外资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新温州模式”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前,因为温州人"求生"的本能,凭借"以血缘筹措资金,以亲缘进行管理"的管理模式,闯出一条"温州模式"的民企发展之路.造就了温州的多数草根农民成了民营企业主,而温州占90%比重的小农经济模式,其企业文化暨老板文化的特点也越发凸显得淋漓尽致.十五年前,源自温州的假货和信誉缺失,产自温州的商品一度沦为全民抵制货品.十年前,一度遭到当时媒体和学者的广泛质疑的温州民企,再发蓬勃经济活力,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神话.五年前,苏州模式的崛起,以温州民企为代表的"温州模式"转型再度成为舆论焦点.2003年,温州经济增长数据的衰退,引发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发出温州民企体制危险预警. 相似文献
20.
温州1998年房地产复苏至今年已经历了7个黄金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从1998年的39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36亿元,年均增长21.6%,房地产投资占全市GDP的1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1%、占全市第三产业的38.1%。房屋施工面积从1998年622万平方米,增加到今年的1900万平方米,增长300%以上,商品房价格在市区7年平均每年增长19.8%,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