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敏 《魅力中国》2010,(35):262-262
历史上越南曾先后将汉字和字喃作为国家正式文字。汉字作为越南民族的官方文字使用长达一千多年,字喃也自汉字传八之日起,就在汉字基础上开始孕育产生并与之并行使用,却始终无法撼动汉字在越南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如何起源的,这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本文从使用文字及其所应具备的功用条件的角度,试对之进行了探索,从而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愿在此就正于方家读者。 一、汉字不是适应扩大交际的需要产生 最初汉字是用来扩大语言传递的,即认为汉字也同其它文字一样,是适应扩大交际的需要产生,这是很普遍的说法。笔者认为,文字用于交际,至少须具备记录完整语言和共同使用的条件。而这两个条件事实上都不是发生时期的汉字所能具备的。 文字记录完整语言,这是表达完整意见的需要,不能记录完整语言就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因此它也就无法在交际活动中使用。我们知道,语言只有说得完整对方才能够听懂,那么文字形式的表达显然也只有是记录了完  相似文献   

3.
何玫 《魅力中国》2014,(19):98-98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利用行政干预的强制手段对汉字的形式进行规范,规定在秦朝统一使用小篆.并且允许秦隶可以在民间使用。秦代“书同文”对历史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虽然秦始皇当时对文字进行规范只是一种自发行为,但是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使得民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本文对秦代“书同文”厦其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促进现代汉字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更替,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留存了下来。在很久以前的社会,我们的祖先根本就不会用文字进行交流,而是通过结绳来记事,后面逐渐演变成在石头或者是在动物的骨头上了进行刻画记录。直到仓颉出现创造了文字,使得人类能够通过文字来进行事情的简单记录,从汉字慢慢演变成了汉语。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广泛运用的语言之一,其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本文通过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当前所存在的困境和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曾朝阳 《魅力中国》2010,(2):230-230
文字创意在甲骨文的远古到推广简体汉字今天的文明,它本身就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具有它的设计原则,那就是从抽象到具象;从造型到造意;从笔画到图形。1、从抽象到具象:即通过对字面的理解,将抽象文字的部分改变为具象的图形,使之派生出新的视觉概念,增加符号的抽象所不能传达的具象信息。2、从造型到造意:即扩大  相似文献   

6.
张树根  吴丹 《中国经贸》2011,(10):157-157
“和”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曾经是日本主要的文化输入国,在这个过程中“和”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同时在那里得到了吸收和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和”的起源开始,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和”来透视其发展过程。之后以中日两国“和”文化的异同为出发点来探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1996,(2):32-32
我国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获得重大突破汉王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第六版近日问世,这一成果使我国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技术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它做为“863”计划支持项目,是由刘迎建领导的中科院自动化所文字识别实验室完成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是用计算机把人们现场手写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感叹汉字的伟大、神奇、优美;解析了汉字传承五千年的历程:第一,由于汉字的“表形、表音、表意”历久不衰,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文字;第二,由于汉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历经坎坷,保持大一统的民族繁衍,国家的独立;第三,列举汉字发展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革解决。  相似文献   

9.
朱耀儒 《西部大开发》2010,(1):136-137,151
在西安产生的汉字,是至今通行世界的最古老的文字,也是经久不衰的一种文字。不仅日本、新加坡等国仍在使用汉字,联合国也规定汉语为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而汉字承载我国文化艺术的功能其意义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仓颌造字”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比较而言,“结绳记事”似乎更可信赖。有数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文化瑰宝——汉字,她的创造者应该属于劳动人民。从已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和马王堆仅简看,古文字中没有超过10个笔划的,本来就是“简化字”。隋唐以后,随着社会分化渐趋激烈,文字成为少数统治者的“专利”,更有帮闲文人将汉字搞得越来越复杂,难学难写,为思想交流平添许多麻烦,因此汉字简化,成为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又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和语言一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冈此,写的字必须让人看得懂,否则就会影响书面信息…  相似文献   

11.
说"木"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字形也在不断变化。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很多汉字已经看不出它本来的样子了。该文用追本溯源的方法分析一下“木”,发现汉字与汉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胡园慧 《魅力中国》2013,(20):37-37
早在我田詹柬以前。时雳史研究中使用图像证史或是文字证史已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古时用“鸟迎与龙文”指示现代的“图像与文字”。论厦起源,田像先于文字.但在嘶媒体时代的当下“莫不贵斯鸟递,而贱彼龙文”。本文试从图像与文字在历史解释中的价值方面。初探艺术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洪江 《魅力中国》2011,(18):265-265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体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由最初的具有鲜明象形特质的古文字经过了隶变、楷化、简化的发展变化。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小学识字教学在目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因而造成了小学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改变这种状况,广大教师和研究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尝试。本文从小学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出发,围绕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提出的广义文化所包含的四个层面: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对如何进行小学识字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万叶集》被誉为他们的《诗经》,是研究日本古代社会的重要典籍,不单是文学史的文献。这部古诗歌集产生在“假名”文字出现之前,是使用汉字的“音”和“训”记录的。到后来,这些记录就产生辨识解读的问题。读法不同,意义的理解就有分歧。有的,一首“和歌”竟有30多种解释;有的,到如今也不能说是已经解通,在学者中间成为“众说纷纭”的悬案。这种情况应该说并不奇怪,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古典籍研究中是常有的现象。但是,今年一月,新潮社出版了由中野矢  相似文献   

15.
学书心悟     
汪志刚 《发展》2021,(5):86-88,封3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文字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适合于右手书写的生理习惯,由于特殊的书写工具在使用时形成了规律性的变化特征.书法已经不是简单的书写汉字,而是通过线条的变化,书者情感、思想的输入,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西部(上)》2003,(1):79-79
“医者父母心”这五个简单的汉字,是一位子承父业的“医者”从父亲那里一并继承下来,并一生铭记在心的人生信条。  相似文献   

17.
文字是社会上通用的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文字的各种变化受记录语言这个本质特征制约。汉字字形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规律的支配下,汉字的数量和学习难度随之增加。为了充分发挥文字的交际作用,必须实现规范化。文字规范化首先是字形的规范化。汉字规范要符合汉字的发展规律。因此,从影响汉字字形变化的因素里,可分析出汉字字形的几点演变规律,找出改进、规范汉字字形的科学的、辩证的方法,保证当今汉字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8.
千秋仓颉庙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是仓颉造的。《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据史料记载,早在五千年前的上古黄帝时代我们就有了文字,在陕西省白水县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仓颉造字的神奇传说……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由之选,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在这样特定的历史阶段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必然要面临“历史行程两步并一步”的挑战,即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分两步走完的历史行程,我们要“两步并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新之艰难,我们以生理学为基础作了必要的阐述,然后又从心理学的角度予以验证。而事实上,人的生物性本能最终还影响到人的社会属性,这可以从人类化学所归纳出来的基本概念得到进一步的佐证。作为化核心的“价值体系”,正是由“历史演绎并经过筛选而形成的价值观”,它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从“产物”到“障碍”,充分证明,人的“死本能情结”已经转化为某种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