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早春二月,一个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在江苏省昆山城乡蓬勃展开。此举将给这座以发展外向型经济而闻名海内外的江南古城注入新的活力,掀起农村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4,(12):23-25
从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为主转变为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这是“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一个明显区别。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城镇居民住房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有相应的居民住房指标来衡量。根据国外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规律和阶段划分,我国目前正处在住房需求数量快速增长阶段,突出表现为人均住房面积的迅速扩大。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6平方米,比1998年增加了7.51平方米。到2020年,人均GDP将买现5000美元左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将进入到数量和质量并重阶段,人均住房面积扩大趋势将有所减缓,对居住质量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10,(11):36-37
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期四天的会议审议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即"十二五"规划,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而缩小贫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等事关民生的议题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6.
7.
《发展》2002,(12):24-29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尽管“全面小康”标志着生活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8.
对构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体系的一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突出存在贫富差距悬殊、农村发展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环境污染严重等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因此,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有一套衡量全面小康的指标作为指导,并建立相对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评价指标的基本依据 1.小康社会与全面小康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到“小康”时,是指“小康”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中等  相似文献   

9.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日趋突出,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进入新世纪,我国已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收入差距问题仍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不仪影响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而且也是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收入差距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采取积极措施将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范围,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小康”是“共同富裕”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中等收入者阶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社会基础,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工作》2004,(6):45-4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广大读者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为此.我们摘编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等同志的研完成果,供大家参考。该指标体系包括16项指标.其中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这些指标确定依据及其量值范围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全面小康:“富民强国”的宏大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浙江经济》2002,(23):10-14
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富民强国”之梦富民强国是上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伟大目标。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一直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天,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零零一年,也就是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貌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全面小康”的基本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宇 《开放潮》2002,(12):47-48
对中国人来说,“小康”,是一个充满期望和梦想的字眼。从古至今,它凝聚了多少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企盼。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确定了到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奔小康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杯,为刚跨过小康门槛的中国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陈界  李德强 《辽宁经济》2013,(11):39-41
必须把缩小人均GDP与可支配收入差距,摆在辽宁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汉森“人民之家”思想国策化的深入推行,使得瑞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社会福利制度,瑞典通过建成“人民之家”,有效地缩小人均GDP与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人均GDP与可支配收入差距,当务之急就是加快适应辽宁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构建,加快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秋九月,我有机会第一次到浙江宁波,参加全国党委办公系统的一个工作会议。宁波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改革开放以来,543万宁波人民在9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辉煌的业迹。从1978年到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20亿元增长到1310亿元,人均GDP近3000美元;财政收入从5亿元增长到194亿元,人均财政收入近3600元。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911元和5362元。  相似文献   

19.
20.
站在新年的门槛前,回首即将过去的2005年,媒体披露的这样一组数据令人欣喜:预计今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超过6500元……稳步前行的浙江经济为“十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一五”发展谋得了一个最佳的起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