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在需求层次方面呈现跃升趋势;个人孤独感值、人均公共支出、家庭财产和个人收入是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均GDP作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的基本因素,可能存在门限效应。总体来说,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变量是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观幸福感不可或缺的因素;区域经济差异的幸福效应弱于受试个体特征差异的幸福效应,但是区域经济差异对受试个体特征差异存在宏观上的综合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居民主观幸福感为民生指标,运用CGSS (2013)数据定量检验了医疗卫生服务、基本住房保障服务以及劳动就业服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增加居民主观幸福感.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劳动就业服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它们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促增效应依次递增.分样本回归表明,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能显著增加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而提升基本住房保障服务水平以及劳动就业服务水平能显著增加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和增加居民主观幸福感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  &#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4):82-89
本文根据原国家计生委2012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我国女性流动人口的幸福感状况,并采用有序因变量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女性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较高;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女性流动人口的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影响,相对收入弱化了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非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婚姻状况、工作因素、住房状况、闲暇生活、政治权利等因素有正影响,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则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可以考察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不同年龄和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中的社会保障服务对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他公共服务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2)社会保障服务显著影响农村老年居民的幸福感,对农村非老年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3)社会保障服务显著影响东部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对中、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不显著;(4)人均收入和相对收入是农村非老年居民和中、西部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居民幸福感影响大小呈现“西>中>东”的趋势。鉴于此,构建提升国民幸福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民生领域的政策支持都是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比较理论的视角研究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把中国社会综合调查项目(CGSS)2005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应用序列逻辑回归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论证与分析,得出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的有婚姻状况、年龄等个体因素和与朋友亲密度、生活纠纷等社会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是影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阆中市典型乡村旅游地五龙村为个案,基于社会学理论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机理概念模型并设计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幸福感测度指数、幸福感计量模型等数理方法分析居民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表明:(1)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显性驱动因素为生活富裕感、民生安居感、自我价值感及未来期待感,隐性联结因素为属性特征变量;(2)显性驱动因素中未来期待感最为重要,居民在精神层面的感知较物质层面更能与主观幸福感产生共鸣;(3)显性驱动因素中各测度指标的权重与测度指数大小次序一致,差异化系数分值波动较大;(4)居民个体主观幸福感指数差异显著,平均水平为“幸福等级”,受访居民在第4至第5级梯度幸福感等级的频数及占比较高,全村整体幸福感水平为“非常幸福等级”;(5)隐性联结因素中的年龄、月均收入、从事职业、居住时间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其影响大小关系为年龄>月均收入>居住时间>从事职业,文化程度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CGSS2010和CGSS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公共文化支出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首先,公共文化支出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村居民幸福感概率提高287%;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文化支出对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再分配水平、互联网使用和社会信任感是公共文化支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社会阶层认同、道德素养和文化活动参与五种不同文化元素符号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及特点,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客观因素包括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生活事件及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如何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积极心理学里,主观幸福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目前,国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日益增多。也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从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尝试了解教师目前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代际关系的视角下,子女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赡养行为以及父母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父母的主观幸福感。本文基于CFPS2018年的数据,探讨中国子女受教育程度对父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父母主观幸福感水平有积极作用,解释了在家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偏向于舍弃孩子的数量而成就其质量。(2)子女受教育程度对父母主观幸福感影响程度在父亲和母亲、城乡及不同年龄段父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3)父母主观幸福感水平还会受其个人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态、收入、子女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从降低生育成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区域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物流业从业人数作为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变量,以区域物流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构建安徽省(2003—2010)17个城市物流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安徽省区域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区域差异和变化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6%的较高水平;皖江城市带TFP增长率较高,且其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普遍高于其他区域;与我国其他省市及中国整体物流业发展状况相似,安徽省各市物流业普遍存在规模无效率。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区域物流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遵循重要性和代表性原则,遴选出影响安徽省入境旅游流的9个主要因素,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安徽入境旅游流的主要公因子,并运用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9个影响因素可归纳为3个公因子,分别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基础设施与条件因子和外部风险因子。②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在2002年之前影响较小,此后影响越来越强,表明安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吸引力日益提升,受到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的喜爱;基础设施与条件因子影响一直处于缓慢增强的趋势,但2007年后影响渐趋下降,说明安徽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已不再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外部风险因子影响大小一直处于优劣交替之中。③影响最为显著的4个变量,依次是安徽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次、安徽交通发展水平和主要影响事件;安徽外贸进出口总额、安徽旅游资源质量水平两个变量与安徽入境旅游流呈负相关。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安徽入境旅游是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格兰杰原因,即入境旅游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选取安徽省2009年度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在构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综合评价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各方面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应用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安徽省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2004年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地方政府需要在经济水平、公共服务、资产管理、人力资源、行政状况方面改进工作,以提高政府绩效。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安徽农村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85~2004年,安徽农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达到35.38%,已成为促进安徽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安徽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求取指标权重,进而构建安徽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2000—2011年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失衡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安徽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因子分析定权法测算安徽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发现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其技术创新效率较低,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其技术创新效率反而较高。这说明安徽高技术产业走技术创新之路仅处于起步阶段,而市场环境是影响安徽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到安徽的国内旅游客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至2007年的安徽省旅游局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以及2007年、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国内游客在安徽省内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省国内游客主要来自本省。(2)通过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安徽的客源分布趋于分散,游客来源地已经遍及全国各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3)安徽的吸引半径在变大,这与交通的发展有着很密切的联系。(4)安徽的旅游客源在省内总体分布情况是相对平均的。(5)国内游客到安徽的首选城市是黄山,这与黄山风景区的知名度与吸引力有关。同时,合肥的游客所占比例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安徽将合肥定位为安徽的旅游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指标在等级划分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文章以安徽省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7家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和两步聚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不仅再次验证不能采用单一指标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而且得出了不同类企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最后对如何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快速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而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以瑞奇和克里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