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以致教学效果欠佳.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法治教育应以建立学生的法律信仰为目标,并根据法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从传播法治文化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和中国的法制传统,弘扬法治精神;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本质定位、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共同法理念、经济法和社会法的不同法理念,以及经济法与社会法共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出发,研究了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犯罪预防:预是事先,防是防备,预防即事先防备。综合运用社会多种力量,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条件,以防止、控制和减少社会犯罪及重新犯罪的举措体系。犯罪预防的具体措施如下:1.法治教育:采用新闻媒体、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尽享法治教育,使大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知法守法。促使人们全面了解法律的功能和作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树立守法观念,营造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相似文献   

4.
何萌 《民营科技》2014,(11):294-294
经济法与社会法作为我国法律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经济良性发展与社会的和谐氛围的营造都有着积极影响,两者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是相互渗透,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主要介绍了社会法的演变和界定,最终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经济法与社会法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主要标志是"知识和信息",这一新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信息对于现代社会的群体和个体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由于网络信息数量大、包罗万象,使得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平静 《活力》2011,(12):179-179
一I、网络在信任危机中的负面作用信任危机的产生。既有政府垄断政治信息、执政观念落后和法制建设滞后的自身原因,也有公民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治信息的渴求欲望与日俱增的社会原因,除此之外.网络舆论传播固有的特性也是引起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网络舆论传播的固有特点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其特性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7.
在法治社会环境中,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实现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法制史上的积极因素 (一)法治观念,中国法制形成期的灵光闪现.春秋时期,中国法制的萌芽开始沐浴春光的时候,法治观念便开始孕育生长.在中国历史上,法家推行"以法治国"的"法治",要求代之以"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法家的"法治"理论对于社会发展进步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微博是网络新媒体的新兴代表作,如今微博开始迅速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新媒体时代中,微博客是发展最迅速的传播平台之一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消息来源和咨询传播途径,它的出现或许会将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人际社会关系.微博客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为用户转发,这种传播过程弱化了传统媒体传播中的束缚,由公众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解读     
高飞燕 《价值工程》2010,29(22):228-228
法治是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果实,与西方的人文传统、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乃至宗教文明等一系列文化基因息息相关。法治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机制。文章论述了法治之渊源和西方主要法治思想以及现代法治的构成.在当今中国,法治的观念深入人心,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也是一种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正文 《价值工程》2010,29(5):190-19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典,更需要唤起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激发起公众内心对法律信赖、信任和尊重,培养他们对法律的忠诚和信仰。只有公众从内心对法律虔诚信仰,才能促成现代法治精神的形成,才能将法律内化为一种民族的精神,才能加速完成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转型,这是一次社会转型,即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这一转型有以前两次转型作为铺垫,即经济转型和治理方式的转型。正在进行的转型还得到经济和法治的保障。在当前的转型中,法治遇到了三大困难,分别是:法治文化的匮乏、引进的西方法制与中国国情不完全吻合、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解决这些困难要从多方面下手。转型时期法治建设的任务很艰巨,包括要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推进依法治国等。  相似文献   

13.
张洪丽 《价值工程》2010,29(12):129-129
依法治国是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在此前提下对执政党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依法执政是新时期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实现依法执政的路径包含培养法治意识、完善法律制度、强化监督机制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政府采购法是国家调整政府采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政府采购法在行政管理、产业导向和保护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被归结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同时也是其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胡凤莲 《价值工程》2011,30(1):306-306
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主体,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分析了学生应具备的法律意识,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上来看,政府审计由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和责任审计扩张正成为一种潮流。我国政府《审计法》修订源于政府的转型和加强对公权运行监督的需要。《审计法》修订的路径选择揭示公法修订要有充分的理论储备、广泛的社会互动和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义上应是民主法治的社会。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民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阐述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具有全局性、实践性、开放性、平等性、改革性五大特点,探索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徐晓曦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107-108,110
商标权对社会的贡献一直被认为无法与专利权、版权相提并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标在国际范围内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立足于国际私法角度,对商标国际保护的法律制度分国际商标冲突法、国际商标统一实体法、国际商标程序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本文立意,即为中国商标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