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要有腐败就应该一查到底 这一年以来的反腐,表明了中央有特别坚定的决心。我觉得不管是在任的官员,还是卸任的官员,只要有腐败,就应该一查到底。现在官员权力滥用,都已造成令人震惊的影响了,让大家觉得特别可怕肯定是不行的官员,就是划败存量都不查的建设。对这如果因为退休就不查了,。有位朋友主张大赦腐败一条界限,在这之前的腐了,以此来推动反腐制度个主张,我表示不同意。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是对传统制度反腐的有效补充,目前,我国的网络反腐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要从根本上预防、遏制和惩处腐败,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反腐制度建设进行完善,及时改善在反腐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的不足之处,从腐败产生的根源来预防腐败行为的产生,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腐败.  相似文献   

3.
惩腐靠制度     
产生腐败的社会根源权力产生腐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行使权力的同时要防止产生腐败,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话题。随着中国加入《联合国反腐公约》,中国的反腐已纳入国际社会共同打击腐败的范畴,应该说,反腐的打击力度提到了前所未  相似文献   

4.
又一场反腐风暴将要席卷全国. 2007年5月29日,中纪委印发了《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规定》前八条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八项严格的禁止性规定,并要求有"以交易形式收受财物"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在6月29日前主动说清问题的,可考虑从宽处理.6月7日,参与筹备国家预防腐败局的人士透漏,以从源头上制止腐败为职能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挂牌进入倒记时.6月13日,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在接受中国收视率最高的央视节目《焦点访谈》的采访时,再次表达了中央对于此事的坚定决心.这被评论人士认为是一次针对隐性腐败官员的"最后通牒".  相似文献   

5.
任何人自杀都叫人触目惊心,更不用说威震一方的官员了。官员自杀的新闻多起来,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新鲜事。而过去,出逃国外是一些背负案底官员的首选。据分析,涉嫌腐败的官员以自杀方式“一走了之”,不但不表明他们愧对党和人民的培养,反而是他们对抗反腐斗争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现金分红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进行连续现金分红也一直是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引导利润分配的方向,文章关注政府官员腐败这一外部治理环境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通过搜集2003—2014年我国各地区政府官员腐败数据发现,地方官员腐败抑制了所在地区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腐败越严重,上市公司分红意愿越弱,分红比例也越低。同时,地方官员腐败制约了所在地区的上市公司连续分红,腐败越严重,上市公司连续分红的比率越低。文章为上市公司权衡外部治理环境与公司经营政策利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同时,我国政府应继续坚定不移地进行政府官员反腐,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宏观经济发展,还对企业微观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反腐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产生腐败的根源,人们往往认为归因于是社会改革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忽略了我国所独有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可以说,腐败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不仅取决于现实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且同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是当前腐败滋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影响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地区腐败作为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重要特征,对企业高管腐败行为会产生何种影响?通过手工搜集2007-2013年我国各省市地方官员腐败和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数据后发现:地区腐败越严重,所在地区的企业高管发生腐败的可能性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腐败对民营企业高管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而2012年开始的反腐行动尚未对地区腐败影响高管腐败产生实质的约束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企业高管腐败环境诱因的理论认知,同时,将政府官员腐败的经济后果拓展至企业管理层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反腐败治理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此,以高频率发生的国有企业腐败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国有企业腐败的产生根源、特点和类型,重点从反腐教育、防控机制、选人用人、高压预警、监督保障、反腐平台、查处力度等七个方面提出治理国有企业腐败的方法和对策,以期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统计的一组数据表明:“政府的腐败”每年都要使全世界损失大约六千亿美元的资金。也就是说,每天当我们送走夕阳的时候,世界上的腐败官员就又卷走了16.4亿美元。 腐败的成本和风险是如此之低,以至让后来者趋之若鹜。联合国的官员说,腐败低廉的“生产成本”足以让殖民时代洗劫加勒比与太平洋地区的强盗们感到妒嫉。因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腐败犯罪也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多发态势。当前,腐败的社会化与官员腐败的互动问题;因价值观错位而出现的反腐观念上的困境问题;非法制、非原则的人伦关系造成腐败链问题;官员的腐败心理与腐败行为问题;因市民意识欠发达而未形成普遍的市民意识与反腐败的艰巨性问题,均与社会文化因素相关联,与行政文化的错位相关联。因此,解决腐败问题,除了需要加强政治制度层面的管理之外,还需要加强文化层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为角度,进一步分析一种文化对公职人员腐败心理的影响,以期对今天中国反腐的工作提供文化层面及心理层面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腐败的官员,却没有不腐败的衙门。如果说有官方机构而不腐败的话,那大概只有一个晚清的中国海关。  相似文献   

14.
政绩工程和腐败给社会造成的浪费和伤害是最大的,其根源在于公共财政约束机制和对官员约束体制的不健全。专家呼吁,“必须刻不容缓地建立有效机制,让掌握财政大权的人无法挥霍!”  相似文献   

15.
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全世界都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产生腐败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本文主要解析我国腐败问题的封建文化根源,并指出治理腐败应该从思想教育、反腐体制和先进文化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出台一系列反腐政策,其强度前所未见、其实力盛况空前;然而,在如此强劲的反腐风暴之下,因腐败落马高官仍然不断,腐败的情形更是渗透到各种公共领域。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反腐困境的表现,一方面反腐力度加大,一方面腐败仍在蔓延。本文在梳理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政策和措施之后,分析了反腐的总体特征、本质路径和反腐困境,认为反腐应当走法治化反腐之路。  相似文献   

17.
腐败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各国都出台了反腐败的政策和措施,但并未杜绝腐败的发生。那么,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是有效的呢?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腐败官员和反腐部门之间的博弈。通过这样的分析,得到结论:严法、高薪、监督从不同的角度预防和治理腐败。这在新加坡的经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个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的法律文件,《公约》对预防腐败、界定腐败犯罪、反腐败国际合作、非法资产追缴等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上签字。同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以全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的亮点之一,就是审计在防止官员腐败,监督其经济责任中的作用得到了体现,公约中有两处直接提到了审计。我国审计在反腐败中的作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得以规范,如《政府采购法》、《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经济责任审计被正式写入《审计法》中。  相似文献   

19.
用制度性反腐对抗制度性腐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如火如茶地展开的反腐大战着重突出了这一特点。继去年5月俄罗斯反腐委员会成立和9月第一次会议后,3月10日,由梅氏亲自负责的该委员会再次聚首克里姆林宫。  相似文献   

20.
政策     
《厂长经理之友》2013,(1):11-11
中央将打两大老虎:金融腐败和省部级贪宫 1月22日,中纪委二次全会再次就反腐工作做出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阐述了反腐的系列表述。,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反腐斗争,中央最可能重拳打击两大“老虎”,即金融领域腐败和省部级高官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