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发行新股上市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发行监管体制是直接融资当中的个重要环节。在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发行监管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的每一步,都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整体进程密切相连的。 相似文献
2.
IPO发售机制之利弊分析及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O发售机制有三种基本模式。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IPO发售机制的历史与现状,并对当前IPO发售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证监会近日就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项针对资本市场核心制度的改革能否解决A股市场上市首日爆炒等弊病?新的体制下,发行价格能否真正做到市场化定价?中小投资者能否从中受益?重启IPO对A股影响如何?这些话题迅速引起业界各方的热议.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回顾2011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时,在股市“熊霸全球”的悲凉境地下,一阵阵新股“破发潮”在2011年的股市上显得尤为刺眼.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6日,2011年上市的285只新股中,77只上市首日即破发,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共有224只,占比达78.6%,包括15只公司股价跌幅超过50%.其中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庞大集团,从2011年4月上市发行价45元跌到了2012年1月6日最新收盘价5.64元,跌幅之大,令人昨舌,“破发潮”正在倒逼股市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IPO堰塞湖犹如利剑高悬,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迫在眉睫.而郭树清主席在部署2013年工作任务时,新股发行改革依然是任务重点.
制度创新是改革过程中初始成本最低的触发点,但通常又是成效最大、影响最深、见效最快的变革.对于发行制度改革本身,在2012年4月发布了关于发行体制改革的最新《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涉及了发行询价定价等问题,但仍然没有触及发行制度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如何疏导800多家在审IPO企业形成的堰塞湖困境,重振投资者信心、扭转二级市场的低迷是困扰中国资本市场最紧迫的问题;而从长期来看,继续发行制度改革、鼓励市场创新、完善证券法治建设、落实退市机制等问题同样关系着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全局,均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股票市场以来,一直存在严重的IPO抑价过高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筹资效率.随着近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关于我国IPO抑价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本文从新股发行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当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分析了我国IPO抑价的现状与高抑价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是一场渐进改革,这一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经济学家的认同。但对于中国改革的渐进性,已有的献多集中于以下解释:第一,逐步改革,即中国的改革多为一部分一部分地展开,一步一步地实施;第二,增量改革,即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激励机制总是在率先进行改革的部门的国民收入新增部分和改革后发展起来的部门先行发挥作用;第三,外围战略,即在旧体制的外围培育起新体制的生长点,并使其成长壮大,最终使新旧体制“并轨”。笔 ,这些解释都只触及到了渐进改革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改革动力的问题,并因此造成对改革本质的误解。本试图对中国的渐进改革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指出其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市场一度沦为"仙股"的浙江世宝在A股市场成了"香饽饽",这是谁都不曾想到的.瘦身发行的浙江世宝上市首日涨626%,连创几大新股纪录.开盘涨幅纪录、交易时间最短纪录、今年以来新股换手率新高纪录等.
缩量缩价发行的浙江世宝,被看作是经"行政之手"扭曲的一枚"怪胎".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这一"怪胎"的出现,有如当头棒喝,影射出一年以来资本市场相关改革措施成效甚微.近一年来,证监会推出的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措施虽多,然实际存在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些措施也被评论界称作"鸭子背上泼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流通时期IPO的市场定价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O新股"三高"和首日破发现象是由发行制度内部各个环节脱节造成的。兼顾新股发行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同步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破解目前新股发行出现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引发的资金流入,美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均迭创新高;日本推出"安倍经济"后,股市也是连续上涨。反观国内股票市场却持续低迷,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受伤最重的股票市场。在此背景下,证监会于2013年6月7日发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宣告第四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原有新股发行制度渐渐显现出许多弊端,为了提高新股发行融资的效率与公平,2009年,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桂林三金成为新制度下首只融资的新股,并且体现了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果,本文从制度变迁及交易费用理论角度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行理论分析,并就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监会于去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就新股定价、承销和发售的一系列制度及相关安排做出指导.此次改革的核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兼顾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能够更加合理地为上市公司股票定价.这次推出的新股改革措施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二级市场价差过大、申购资金过多、中小投资者中签率过低等问题.此次IPO的重启,证监会旨在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但权衡之后还是力度不够,广大中小散户还是很难从这次IPO改革中得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中小投资者会承担很大风险(新股改革后,散户中签率会有所提高,但新股又有破发可能);(2)上市公司市盈率定价过高,上市公司股东一夜暴富;(3)上市募集巨资用途不当,未上市的公司无法募资,造成企业发展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3.
史上最严格的IPO大核查,打击了IPO堰塞湖以及财务造假、业绩变脸,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的尴尬难题。通过重拳威慑,吓退一批业绩不真实、滥竽充数的IPO在审企业,整顿新股发行包装粉饰和财务造假之风,缓解高悬于顶的IPO堰塞湖。此次财务核查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核查背后深层次的意义是什么呢?IPO财务核查效力几何?首先,IPO堰塞湖得到缓解。自2012年10月浙江世宝完成发行申购后,新股发行已事实上暂停,但拟上市公司的IPO 相似文献
14.
15.
用注册制取代审核制,明显是在回避新股发行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在避重就轻。据有关人士透露,证监会一直在着手研究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由注册制(或称备案制)取代现行审核制事宜,目前已经获得国务院领导的首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可能在十八大后推出。再次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这是符合投资者意愿的。虽然今年4月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过一次改革,但由于当时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新上任不久,这次改革总体上给人以仓促之感。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新股高价发行问题、询价机构无须对报价负责的问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问题、首发流通股比例偏低问题、造假上市问题等。所以,再次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成了不少投资者的一种期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A股市场IPO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发现,股权分置下新股供给限制、流通股的流动性溢价、二级市场价格控制,使得新股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偏离了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IPO样本的回归分析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反映的公司内在价值信息相对有限,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因而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提高了IPO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研究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新股发行的影响,探讨了发行制度与新股定价等相关问题。本文发现改革后新股发行价上升使得首日折价水平显著下降,同时新股发行价与反映公司质量的财务特征变量相关度增强。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2009年的发行制度改革对于IPO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完善具有贡献,进一步揭示了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一级市场价格发现制度的欠缺是IPO高折价以及IPO价格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引发的资金流入,美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均迭创新高;日本推出安倍经济后,股市也是连续上涨。反观国内股票市场却持续低迷,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受伤最重的股票市场。在此背景下,证监会于2013年6月7日发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宣告第四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 相似文献
19.
当二级市场遭遇寒流之时,一级市场也难逃厄运。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IPO一直处于暂停状态,导致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出现极度萎缩。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中诸多不合理之处再次成为业内探讨的热点,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两会期间,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IPO重启和发行制度改革将同时进行;证监会已经就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不久就会公布相关方案。显然,新股发行制度的变革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市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仍没有解决,如A、B股问题;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流动问题;转配股问题等,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如果只是增加股权融资比重,而股票市场状况还是现在的状况,也就是说,只是在量上扩大,而缺乏质的改进,特别是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