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依据,从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对邓小平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比较,由此而论证了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承继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发展经济学发展观的理论评析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经过了50多年的演变和深化.20世纪50年代是传统的发展观即经济增长发展观,60年代则改良为经济发展发展观,70年代演化为强调贫困、失业和分配的综合发展观,80年代深化为可持续发展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观是以人为核心,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文通过对青年工作的理性思考,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青年工作应该要做到创新青年工作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创新青年工作体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创新青年工作的内容,体现全面的发展观。创新青年工作的领域,体现协调的发展观。创新青年工作的方式,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全新解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素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推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科学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科学城市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城市建设、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本意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城市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表征了城市科学发展的完满追求。践行科学城市发展观主要有五项战略任务,体现出对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钟敏 《企业家天地》2011,(11):127-1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推动反腐倡廉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探讨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观是全面阐释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思想体系.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行为和结果.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必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并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就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以人为本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核心,开展邓小平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研究,挖掘其深刻内涵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邓小平发展观在实践中运用的自觉性,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在传统发展观的构建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在传统发展观下得到长足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却受到漠视,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桎梏。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发展观的质的飞跃,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科技异化。科学发展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同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而优化教育结构是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优化我国教育结构,就是要走普通高等教育精英化、职业教育大众化、义务教育全民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发展观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形成微妙比照,它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本主义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表征发展观的历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人本人”对“经济人”视阈边界的拓展为发展观矫正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哲学基础;而发展观转型的深层基础则是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对人的全面研究,它为人本主义发展观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确立为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和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具体包括劳动观、社会基本矛盾观、发展观、以人为本观、人的全面发展观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拜琦楠 《全国商情》2009,(1):117-118,89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在中国推行这个发展观是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国策.发展观往往会影响一国的法制建设.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资源立法存在许多不足,且环境资源保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环境立法,是我国环境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邓小平发展观的侧重点,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精髓,更有利于全面深刻掌握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埃利安(Mohamed El-Erian)提出,用以归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可能遭受的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得到学者的普遍认可.然而,国内关于“新常态”的认知和讨论既与国际有共同之处,也具有独特性.“新常态”是中国领导人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新常态”所蕴涵的发展观有着超出经济范围的更全面的深刻意涵,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更能体现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基于此,大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大连哲学研究基地联合举办了“新常态的哲学意蕴”研讨会,从哲学反思的视角对“新常态”的概念及其所蕴涵的发展观进行了解读.从中挑选出4项研究成果,即“新常态”概念的历史溯源、“新常态”的辩证意蕴、“新常态”呼唤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以及“新常态”的全面发展观和人类发展指数,以期推动“新常态”研习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0.
无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无锡的经验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的;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眼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无锡通过以上措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