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3月,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评价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治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波  刘继红  杜芳 《黑龙江金融》2009,(11):109-1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评价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治理,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将企业的经营风险纳入整个审计体系,扩大了审计范围,使审计人员从被动承受审计风险转变为主动地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为内部审计开拓了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路径为确保有效履职,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采用"纵向授权、横向管理"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遵循"知风险、明重点、晓应对"风险管理原则。因此,风险导向审计评价应围绕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原则,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识别风险为基础,以量化风险为重点,以提高评价质量为目标。风险导向审计评价路径如图1所示。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是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活动方式,并作为实施控制的基础环节,不仅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以内部审计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既能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又能增强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关乎内部控制的成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适当性,潜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为基础,以实施抽样审计为特征的.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决定着审计人员实施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兴 《浙江金融》2002,(10):35-36
现代审计称之为"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指出:"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都是以风险为导向,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帮助实现学校事业目标的重要方式。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了解、测试和评价的方式来实现工作目标。内部控制是依托内部审计对高校各业务活动的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评价和监督,修正缺陷,优化内部控制各要素,达成学校事业目标。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评价、改善高校内部控制,降低运行风险,促进高校治理结构的完善,实现学校事业目标。  相似文献   

8.
电视行业内部审计可以采用经营环境分析(公司内部支持)——经营目标分析——经营事项评价——风险评估测试——流程控制分析(内部控制)——可接受风险分析——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范围)——审计结论、建议这一审计流程完成风险导向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要建立以电子数据测试为中心的、以评估重大错误风险评估为重点的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以更好了解审计风险的构成和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新变化,指出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评价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以内部控制评价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风险为导向,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努力提升内部控制评价的应用水平,通过建立内部控制评级制度、加强非现场手段和科技支持力度、促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日常化等具体措施,实现内部审计为银行"增加价值"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审计过程中都以企业风险识别、评估为导向,判断和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和风险评估标准,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列审计项目的先后次序,依据风险的大小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制定适当的内部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将审计资源重点配置在企业高风险领域,把内部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商业银行实施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一)传统内部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区别传统内部审计通常考虑内部控制是否充分有效,而风险的大小仅用于表明控制的薄弱或健全环节,从而实现防弊或兴利的目标。这种模式使内部审计被埋葬于反映过去的细节之中,结果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内部控制审计在油田企业中应用实践情况,提出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从而就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从风险导向、环境评价、ERP环境下审计方法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审查、分析和测试,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建立健全充分、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项职责遵循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改善业务运行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以2010年南京分行内部控制专项审计为例,探讨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审计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人民银行始建内部控制体系,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内审部门相应实施了新型的内部控制审计,对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及其沟通、对内部控制监控五个方面进行审计评价。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审计在控制风险、保证组织实现履职目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许多国家已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作为强制性规定。为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执行,需要将其与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整合,使用"自上而下"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加强监管保证内控审计在我国的可持续性贯彻。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许多国家已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作为强制性规定。为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执行,需要将其与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整合,使用"自上而下"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加强监管保证内控审计在我国的可持续性贯彻。  相似文献   

18.
薛燕 《财会学习》2016,(17):127-128
随着世界经济浪潮的发展,内部审计逐渐成为完善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现代内部审计模式以风险导向为中心,从整体上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进行反馈和控制,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增加价值,更加重视公司治理效果,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另外,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可能会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内部审计工作的起点是制订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计划制订质量影响着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目前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背景下,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制订审计计划已得到内部审计业界的普遍认同。但在审计实践中,审计计划的制订大多随意性较高,程式化现象较普遍,而审计实践中应用简单的风险评估方法把影响企业经营的内外部风险、系统及非系统风险割裂开来,人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入,再加上国内经济市场尚未成熟,以致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压力,此形势下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大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已变得至关重要。为此,国内诸多电力企业纷纷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活动中,即以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为终极目标,以"目标→风险→控制"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活动,寻找电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