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20062012年江苏省6家板材龙头企业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模型,考察了机械水平、技术进步、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机械水平和技术进步都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科技研发的投入对产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板材加工业产业升级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连作为连接中国、韩国、日本的最佳区位,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IT产业更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产业化将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构建起数字大连的基本框架;以大连市IT产业与城市化的关系入手,建立曲线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大连市IT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乡村旅游进入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升级阶段,其所创造的横向价值和纵向价值对产业升级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乡村旅游价值体系及对产业升级的关键点与关键问题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路径,实现传统乡村旅游产业向现代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当前,安徽正在大规模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这给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当然,安徽产业承接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承接的层次不高,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产业升级没能实现有效结合,从而制约和影响了安徽产业升级的步伐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对此,文章在讨论了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安徽产业升级的相关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升级的三层次内涵以及产业升级影响就业的机理,然后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新疆1990-2013年的产业升级现状,接着确定了衡量产业升级的指标,建立了新疆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回归模型,并使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模型系数进行了修正。分析得出:产业产出增长对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上对就业产生正向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的正向效应较大,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负向促进作用较小;产业价值链升级对就业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就业都有正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产业升级中促进就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大连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具有天然的地理和气候优势,花卉苗木栽培历史也较为悠久。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大连市将花卉产业作为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应,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大连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0.3万亩,其中设施花卉面积3.2万亩,花卉生产加工企业总数达到180家,年产花卉8亿株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产业升级的新起点,指明了产业升级的方向是向新领域拓展和向高技术跟进,提出了推进产业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连市越来越表现出“蓝领”的缺乏,尤其是“高级蓝领”更是少之又少,“蓝领”的缺乏成了制约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瓶颈之一。所以,本文拟从以下几部分来进行分析:内涵、大连市蓝领供需现状、蓝领缺乏的原因、对策。一、内涵所谓“蓝领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下旬,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主办的“首届中国鱼粉鱼油产业大会”在大连市举办。  相似文献   

10.
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产业转型和市场需求的关系日益密切。通过对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产业升级的政策促进作用及对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索知识产权战略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归纳了知识产权政策对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产业发展、产业转型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建设和建立产业专利创新联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连城市化与三大产业发展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指标13个因子数据选取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模型,对大连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进行了阐述:城市化的推进能够提升第二产业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将对城市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据其互动关系并结合大连城市发展现状,提出大连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97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中期,南关岭北市地区是大连市海水入侵严重地段之一。1984年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地下水开采量显著减少,地下水环境逐渐恢复,1990年代以来,海水入侵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多样,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主要方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产业结构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决定性因子之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大连市为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最大,其原因为:①第三产业本身的服务业性质即直接提高了人居环境;②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间接改善人居环境;③第三产业本身污染小,对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小;据此提出了大连市今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人居环境的发展,形成第三产业与人居环境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来有效支持未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壮大,可以有秩序、低成本地实现衰退产业的撤退和调整,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舟山市产业结构调整为例,说明产业政策对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市场化配置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是否对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剖析工业用地市场化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利用2008—2015年间20余万条工业用地交易数据及工业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进行滞后性影响分析以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结果: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与工业结构优化度总体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分项指标结果有所差异;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引入区域虚拟变量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交叉项,验证了区域性差异的存在。研究结论:土地市场发展越完善,产业结构越高,且该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土地市场发展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度提升最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强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探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特征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受技术进步的双重门槛效应制约,且当技术进步高于第二阈值时,工业经济比重的上升不再依托于更大增幅的工业废水排放;技术进步作为门槛变量,其在我国不同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技术进步呈阶梯下降的态势;在其他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产出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均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构建跨区域生态技术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降低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水平,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德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各国老工业基地,都在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资源枯竭、结构老化和竞争压力等多种因素,老工业基地开始衰落,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背景,从工业旅游的角度对德国鲁尔老工业基地和辽宁老工业基地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发展工业旅游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义以及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的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规模、结构、强度、布局和效益5个方面构建包括1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评价广州市不同行业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揭示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行业用地集约度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形态,并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的生产要素高级化序列递增;行业用地集约度呈"三圈层+两类特定区"的空间分异规律,三圈层行业用地集约度先增后减,两类特定区的集约度最高;各种集约类型行业用地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为:规模集约型行业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结构集约型行业逐渐增加,强度集约型行业先增后减,布局集约型行业相对稳定,效益集约型行业先减后增。最后针对广州市行业用地集约度空间分异的存在高集约度的行业不多、集约度水平与产业地位不匹配、行业用地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调整行业结构、分区制定工业用地策略、分类引导行业用地布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文在分析2000~2011年间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经济产业构成和该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分析,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刚性部门创汇能力仍占主导地位,购物、游览和娱乐等需求弹性大的部门后续发展形势可观.通过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演进变动对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环渤海地区各地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海旅游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林业产业关联和结构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北京市林业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业关联指标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ore结构变化值法,分析北京市林业产业结构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北京市三大产业与林业产业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北京市林业产业停留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2007—2016年,北京市林业三大产业发生较大的结构性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并逐渐趋于稳定。针对北京市林业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应当继续推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林下经济;其次要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更有必要加大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促使北京市林业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向"三、一、二"转变;最后要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增强林业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