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劲松  洪爱善 《活力》2010,(12):166-166
取保候审是强制措施的一种.与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相比,该措施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减少羁押场所压力等方面具有其优越性,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还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为了进一步限制审前逮捕羁押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使用,强化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但目前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具体的操作程序并不完备,尤其是针对职务犯罪侦查自身特殊性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配套的程序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为确保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价值的实现,亟待从理论上对符合职务犯罪案件特点的捕后侦查阶段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展开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是一项新的诉讼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要求检察机关从法律监督的角度,加强对审前羁押的审查力度,对无羁押必要的及时建议相关部门变更刑事强制措施,是对逮捕权加以控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司法实践的检视,这一制度仍需要在反思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在制度设计层和实践操作层面进行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范围内刑事诉讼现代化的经验来看,合理的保释制度已被证实是平衡羁押弊端的有效武器,进而成为公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保释制度目前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纳,我国于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时亦也明确规定了取保候审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不尽完善,司法人员执法观念的滞后,取保候审制度作为一项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它的贯彻执行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取保候审制度作为替代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对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具有重大价值。本文通过考察美国的保释制度,分析了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的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偏差,该项制度存在着取保候审前的适用条件过于"严"而适用率低,同时取保候审后的监管措施又过于"宽"而导致监管不力的问题.这种现象与宽严相济的刑  相似文献   

7.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是侦查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具有强制到案和一定期限的羁押功能,对侦查破案可以起到明显作用,但其适用会暂时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不受限制地重复适用则既会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又会违背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护被取保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法律对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与范围模糊,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不明确,以及取保候审的决策机构众多等规定,都不利于刑事案件的顺利解决,所以,应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及法定期限,取消公安机关对于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彻底落实公安的取保候审执行权。  相似文献   

9.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护被取保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法律对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与范围模糊,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不明确,以及取保候审的决策机构众多等规定,都不利于刑事案件的顺利解决,所以,应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及法定期限,取消公安机关对于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彻底落实公安的取保候审执行权.  相似文献   

10.
拘留所是依法设置的羁押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以及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人的羁押机关。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拘留所条例》本着规范拘留所执法工作,惩罚教育被拘留人和保障被拘留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对相关拘留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突出了对被拘留人的人权保障,其中许多亮点地方都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理念,本文就条例的亮点之处及其体现的法理思想作一分析研究,并就其进一步完善的可能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监管场所监室条件较为简陋;在押人员自身素质及身体免疫力差;监管场所医疗卫生条件差,医务人员发挥的作用不大;对监管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够;监管场所内的伙食供给不足;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监管秩序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司法机关的社会形象;影响了监管场所经费的正常支出。增加经费投入,改善监管场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羁押前讯问工作,准确掌握在押人员的身体状况;提高办案效率,适当采取或变更强制措施,减少羁押风险;增加监管场所的医疗卫生投入,改善卫生保健条件,提高伙食标准和质量;提高监管干部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姚瑶 《活力》2011,(12):131-131
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检法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法定强制方法。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刑事强制措施有五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而实际上适用强制措施的权力主要集中负责侦查职责的公安机关手中.由于强制措施都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为了保障人权.防止强制措施的滥用。有必要对公安机关适用强制措施进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3.
马传文 《民营科技》2010,(10):112-112
从加强行政强制措施可诉性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为完善行政制度和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提供动力这两个方面重点讨论加强行政强制措施可诉性必然性,并提出如何加强我国行政强制可诉性。  相似文献   

14.
封存,是质量技监部门在执法实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证据保全措施和行政强制措施。随着法制的日益健全,执法活动的日益规范,封存也该逐渐被淘汰出执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侦查实践中,羁押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本文试通过对我国羁押制度缺陷的分析,从刑事诉讼理念上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在我国羁押制度的改革中实现对羁押的司法审查及逮捕与羁押的分离等,以期完善我国的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彭姝 《活力》2010,(20):59-59
长期以来.行政法学著作中一直没有独立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在很多情况下.与行政强制执行合在一起,有时则与即时强制相混。国外至今也无行政强制措施一词。1988年我国行政诉讼法在收案范围内单列一条.称为“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从是否可诉的角度来考虑,在行政行为阶段,将行政强制分为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措施,无疑是完全必要的,从理论上说,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行政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取缔兼含行政强制措施的“即时性”和行政处罚的“制裁性、惩戒性、终局性“。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强制范畴中与行政强制执行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或者行为等采取的强制行为。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有强制执行权,强制措施便成为其行政强制的主要内容,它一方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被撤销、被确认违法案件的多发领域。对强制措施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是有意义的。一、工商行政管理强制措施的特点一是边界模糊。据统计,立法实践中出现过的强制措施有260多种,但要…  相似文献   

19.
林国立 《活力》2005,(9):116-116
超期羁押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过法定办案期限,违法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超期羁押、高羁押率是刑事羁押的顽疾,对于羁押必要性的检查监督一直存在很大空白,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增设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强化检查监督的重要举措,但该规定相对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科学构建,以充分体现法律尊重人权与诉讼保障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