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劳动力产权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权的一般分析,通常是指实物资本产权,这是不全面的,完整的产权应包括实物资本产权和劳动力资本产权,本文探讨劳动力产权的问题,分析了劳动力产权的理论渊源,劳动力产权的基本内涵,确立劳动力产权的原则及劳动力产权的计算问题,最后指出确立劳动力产权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作为一项特殊资产,存在着特定的产权结构.劳动力产权有着五层次的结构.当劳动力主体不能完全拥有这五层次的产权时,即存在着对劳动力产权的强制分割,这种分割的具体差别也就构成了不同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当劳动力主体完整地拥有这五层次的产权时,则意味着劳动力主体是"自由"的,而这正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也谈劳动力产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产权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著述中涉及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附和者众,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中的观点和论据还不具足够的说服力。至少在目前看来,它是否经济和效益是存疑的,而其可行性也值理商榷。如果只是停留在“应该是什么”的假设性的研究层面上,是很难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深入研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在明确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有效益的可操作的制度模式,方可切实解决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产权的界定是法律法规和企业产权博弈的结果。从法学角度而言,劳动力既具有属物性,又具有属人性。劳动力的属物性,要求实行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法定主义,以实现其对世权;劳动力的属人性,要求实行劳动力产权界定的合同自由主义,以实现其对人权。对世权要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对人权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率,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我国劳动力产权存在法律法规界定和维护劳动力产权的力度不够、劳资双方产权博弈力量的失衡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增进劳动力产权的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论收入分配中的劳动力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杨发 《经济问题》1993,(7):14-16
自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理论界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框架。目前讨论焦点逐步集中于如何使国有企业进入市场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国有企业要成为市场主体,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其法人地位的真正确立,界定产权的问题是无法绕开的。这一问题的解决,牵涉国家、企业和职工的根本权益,可以说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一、劳动力商品化是对“两权分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产权理论盛行的同时,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者提出了劳动力产权。劳动力首先应是人权范畴的概念,在奴隶及封建经济制度下,劳动力的权利属性一直没有得到体现,而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把劳动力当作产权讨论,这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扭曲的人权与产权关系在理论上的反映,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应确立劳动力属于人权范畴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11.
残缺劳动力产权与国企经营低效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着劳动力产权残缺的问题 ,这是导致劳动者工作积极性低效的根本原因 ,也是造成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实现国有企业的全面扭亏为盈的局面 ,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营低效的问题 ,有效地激发国有企业经营者和普通生产者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其工作的努力程度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规范劳动力产权 ,实现劳动力产权完整性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2.
浅谈《资本论》的劳动力产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产权是劳动力所有权和劳动力收益权的统一,劳动力产权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低级的完整的产权,到一个不完整的产权,再到一个高级的完整的产权发展过程,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高级的完整的劳动力产权,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产权的演进应该包括四个阶段,即资本雇佣劳动阶段、劳资两利阶段、劳动雇佣资本阶段和自由人联合体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不是单向地孤立地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阶段为主导形态,各个阶段之间呈螺旋的、互相交织式地向前发展。从历史的动态的观点来看,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现阶段劳动关系的常态应该是合作与分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重新理解通常所说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条件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公有制经济中大量非纯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出现,劳动力所有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交换过程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强弱信息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相互地位转换的角度,论述了承认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商品的必然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产权的界定、特点及层次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劳动力产权是当前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由于对劳动力产权缺乏统一和科学的界定以及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因此难以建立科学的劳动力产权理论。本文从对产权和劳动力的内涵分析出发,指出了当前学术界对劳动力产权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产权作了新的界定及分析了劳动力产权的特点,并进一步对劳动力产权进行了层次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新会 《经济师》2007,(6):63-64
除工资收入外,劳动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状况体现了劳动力产权的实现程度。劳动力产权的实现程度会因企业所有权安排而异。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其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目标错位,在于忽略了劳动者对劳动力的所有权,未能使劳动者成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没有真正反映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公有制的创新应当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界定、保护其相应的产权及交易关系,形成经济的高效率和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俞宪忠 《当代财经》2012,(10):20-26
著名的科斯定理不仅是物权定理,更重要的还是作为劳动力自主产权的人权定理,劳动力自主产权是自由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创造能力所完全拥有并可自由掌控的一组权利束,并主要由劳动力自主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交易权、收益权五大要件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力自主产权,其实就是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基本人权,所有发展需求最终都能还原为自由公民自主发展的主体权利诉求。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标尺,就是这种具有革命意义与和谐指向的人的解放程度———主体自由度,对国民大众主体发展权利的制度尊重和法权保护,永远具有首要性和基础性,劳动力自主产权内涵包括非常重大的发展价值和变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析马克思的生产组织与劳动力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自己的分工理论为基础所论证的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向生产组织内部分工转化的趋势和生产组织内部分工状态下劳动者的劳动力产权难得确证而引起劳资关系紧张和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引致资本主义灭亡的论断,并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原因在于,理论分析上对分工的二元发展趋势和劳动力产品独特性质的忽略,构成马克思生产组织和劳动力产权思想中一定的理论缺失,从而产生逻辑推导与现实社会的不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