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从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的角度出发,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以1998-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对区域间整体性收入不平衡及区域内结构性收入不平衡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潜能的空间分布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了东中西之间的收入差距,因循环累积造成的路径依赖,市场潜能拉大了区域间收入差距;而市场潜能和区域内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的U形关系,超过拐点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市场潜能聚集效应的固化累积,其市场潜能的提升阻滞了城乡差距的缩小,其余省份仍可通过增强市场潜能、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来缩小其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收入政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但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社会影响。收入分配不平  相似文献   

3.
4.
《东北之窗》2010,(1):28-28
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收入政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但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社会影响。收入分配不平衡现象.已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6.
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电信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尽管2007年下半年该国财政趋紧,通胀扩大,但电信市场的增长并没有停止,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饱和程度低和经济增长速度快。虽然不能说哈萨克斯坦电信市场(最起码是其某些部门)一点也没有受到危机的影响,至少这种影响并不象建筑市场和不动产市场那么大。也许,电信行业在2008年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本国经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异质性、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供给可变的内生增长模型,在不同消费者之问引入资本拥有量和劳动技能的双重异质性,并导出将这两种异质性与收入不平等联系起来的公式。分析表明,它们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只有在以资本与技能异质性的相对量为条件时,才能得到确定的增长.不平等关系。男外,拓展的模型则考虑了劳动市场不完全性对增长和收入不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金融发展指标可分解为城市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效率指标。本文基于VAR模型,利用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当前的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建立相应的VEC模型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反应分析。得出结论:在我国当前金融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城市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孙亚菲 《特区经济》2008,(7):268-269
自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制度以来,中国国际收支一直面临着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结构,产生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特征和由于对外资优惠而吸收的大规模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他们对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亚东  张应良  侍述强 《改革》2023,(3):133-147
基于CFPS 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农户消费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尼系数每下降0.1,农户消费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31%;基尼系数下降至0.350,则会增加32.155%的农户消费。第二,借钱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其消费水平小于借钱没有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第三,收入不平等会强化流动性约束的挤出效应,间接降低农户家庭人均消费。以上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四,收入不平等会显著抑制农户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福利型消费、房贷型消费和其他类消费,而流动性约束只对前三者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间接效应只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世杰 《山东经济》2010,26(5):100-104,110
"公共财政"的提法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标志着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与支出理念的发展。但我国目前财政能否与"公共财政"提法相吻合?通过何种指标来反映"公共财政"?如果我国财政具备了公共财政的特征,财政二次分配职能应该能缩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差距,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财政还无法有效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意味着"公共财政"在我国还仅仅是一种理念与愿望,实现"公共财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逐渐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对中国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展开理论分析并提出理论假说,然后运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的规模不平衡和效率不平衡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彭纯 《开发研究》1989,(3):11-13
<正> 在我国各个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对发展水平不一的区域,其要素配置功能是否公正?市场机制能否取代非经济性的行政力量成力维持乃至推动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这是体制改革理论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一、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要素配置的特殊性区域要素配置,不同于全国的宏观要素配置。区域经济既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有着与全国宏观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OTT分析框架下,本文采用同时具有新经济地理学的DCI与OTT分析框架特征的效用函数,发展了多地区的空间工资结构方程,研究结果显示地区工资的变动,跟本地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偏好多样化、工业品支出份额、消费品价格指数、市场潜力有关,也跟企业的资本收益、地区间的市场开放度有关.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地区工资的整体空间相关性变动不大,而在局部相关性上,我国地区工资则表现为“高高”与“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趋势,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虽然地区工资差距有不断缩小的趋势.劳动生产率、工业品支出份额、市场潜力的变动与我国地区工资的变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地区工资的影响也很显著,而其它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工贸易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本文利用1997~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证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加工贸易上的巨大差距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工贸易活动主要通过增加GDP和就业影响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产业,并建立若干集零部件生产和加工装配于一体的专业的出口加工区,实现零部件的本地化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从99年10月“国庆节”假期起,国务院决定扩大内需,刺激市场消费,将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节”三次常假由三天调整为七天,于是“假日经济”便成了各种媒体最多的词汇,假日经济更使我国旅游业、金融业等行业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地方更加重视“假日经济”的开发与运用。“假日经济”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名词,特别是“假日经济”为旅游,金融等行业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平等(inequality)如何产生,如何演进,以及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一直是研究者努力想解答的问题。在经典教科书中,不平等产生个人奋斗的动力,有利于增长,即便这些动力和增长以牺牲公平和社会保障目标为代价。Kuznets(1955)分析了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