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通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必须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融入流通产业集聚全过程当中.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探究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层面上,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以...  相似文献   

2.
任金玲 《江苏商论》2011,(2):154-156
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部分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倾向,并已初见倪端.本文根据我国产业集聚形成模式和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的区位选择.在此基础上得到启示,提出了我国中西部及东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发展,开始面临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部分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倾向。本文根据我国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方向。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对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使用克鲁格曼的核心-外围区域模型,来分析我国在东部中心产业集群的现状。从模型中可以得到一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东部江苏省工业集中的数据,研究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加快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我国应该通过城市人口增长的快速发展、改善交通条件、产业集聚的转变、加速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并促进均衡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区域模型,分析我国产业集聚中心位于东部的现状,以及从该模型中得到的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聚经济的一些思考。应通过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改善西部交通运输条件,实现产业集聚的转移,加快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7.
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利用长三角地区1999年~2008年制造业行业数据,检验了影响产业集聚形成因素.研究的主要结论是:要素禀赋优势仍然是影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但在现阶段,劳动力要素禀赋对产业集聚影响为负,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布局上趋于发散;产业间关联效应、地方专业化水平、规模经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影响显著;经济政策因素也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郭潇睿 《中国商论》2023,(15):67-72
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的“痼疾”技术锁定、促进创新效率提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首先,本文将产业集聚外部性理论引入异质性企业创新决策模型,利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检验虚拟集聚对技术锁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虚拟集聚显著促进了技术锁定效应的解锁,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虚拟集聚解锁效应更加显著。其次,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虚拟集聚对技术锁定效应产生影响的机制进行检验发现,虚拟集聚通过知识溢出外部性促进技术锁定效应的解锁,提高创新效率。最后,本文为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建设及中国高水平创新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树林  戴兵 《商场现代化》2007,(22):339-340
理论界普遍认为产业集聚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通过对某一地区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的回归分析,测算该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本文利用该函数对黑龙江省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算,发现黑龙江的这三个要素的呈现负值,表明黑龙江省在产业集聚中却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产业集聚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0.
张晓晖  姜安  吕凡 《中国物价》2024,(1):43-46+52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识别数据要素市场壮大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科技创新和投资集聚是数据要素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北部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存在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靓 《北方经贸》2005,(1):20-21
产业集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东部产业集群效应使东部地区强化了“后天优势” ,阻碍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对流行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形成了重要挑战。东部地区利用西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及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 ,使中西部地区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发展经济的难度加大了。  相似文献   

12.
张辽 《财经论丛》2016,(6):3-10
本文以1999-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显著依赖于初始产业布局,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对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也产生重要影响。分地区的回归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对外产业转移的确会降低本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积极吸收来自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的流入最终提高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新发展阶段下,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动态量化空间均衡模型,将地区数据匹配至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维度探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背景下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特征,结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框架,建立实现区域间流通再平衡的思维路径。通过基于2009-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观测期内,区域流通要素集聚度越高,区域营商环境水平越高。同时,区域流通要素集聚显著提升区域要素市场化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区域,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流通要素集聚对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和要素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存在东部、中部、西部阶梯下降的情况。为实现我国区域流通再平衡发展,应坚持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导向,实现资源禀赋的有效集聚,进而推动国内贸易的畅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日本FDI)从一开始便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三大集聚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则长期被排斥在外围地带。未来一段时间内,日本FDI在东部地区仍处于集聚上升的阶段,并有可能出现由核心城市连接的集聚带。东部地区若想维持引资的优势地位,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而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引资突破,则应充分利用日本FDI在东部地区的经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总结FDI影响OFDI的集聚经济传导机制,构建一个含集聚经济和OFDI规模决定方程的联立方程组,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3SLS估计,对中国制造业OFDI的动力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的集聚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OFDI有着显著正向作用;收入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通过FDI的竞争效应技术溢出路径有利于实现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而实现高端制造业"走出去",而收入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通过FDI的集聚竞争加剧效应会对本土企业形成"挤出"效应,反而不利于OFDI规模扩张;金融危机之后,在创新驱动战略导向下,中国通过FDI提升技术效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成效明显,成为了OFDI规模迅速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降低地区交易成本、利于形成地区规模效应,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制造业规模经济明显,易形成集聚。因此发展制造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对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聚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集聚内的企业通过增强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式,然而,人才作为产业集聚必备的竞争要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但差距的扩大并没有导致产业在区域之间大规模的转移.这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外部性的存在,使东部地区在获得先发优势后吸引了更多产业向东部集聚.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产生的同时,产业集聚的外部不经济性也必定会产生,同时又由于产业资本流动的成本太大,造成了目前中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滞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论文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存在差异,东北地区物流产业集聚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一般集聚,东部地区物流产业弱集聚;然后采用灰色关联法对这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以国民生产总值为表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较高。研究的结论对我国经济和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邓永波 《中国商论》2023,(24):148-151
产业集群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状态,表现为众多产业在一个空间范围内集中,并形成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产业集聚对地区分工、收入分配乃至城市群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运输成本、体制机制和区域政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在历史基础、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等条件的差异,提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研究认为,维护统一市场、推进要素流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是加速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