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以来,我国开始了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制度转轨。但养老金制度从开始实施以来,部分地区养老保险费一直“收不抵支”,个人账户的钱被挪用以发放养老金,个人账户从创建起就是空的?如何弥补社会保险资金缺口,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炯 《时代经贸》2008,6(8):34-35
本文通过对养老金缺口状况的考察与分析,认为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补贴,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和做实个人账户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关键,同时就我国严重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启示,即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应体现相对的独立性、政府应厘清各级责任、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政府应具有超前理念和某种强制措施、个人账户资金应加强投资人的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苏志炯 《时代经贸》2008,6(12):34-35
本文通过对养老金缺口状况的考察与分析,认为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补贴,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和做实个人账户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关键,同时就我国严重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启示.即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应体现相对的独立性、政府应厘清各级责任、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政府应具有超前理念和某种强制措施、个人账户资金应加强投资人的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财政改革解决中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欢 《经济师》2005,(3):48-49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 ,老龄化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加之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给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冲击 ,我国人口老龄化诸多问题更显突出。现今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与下岗失业问题相互交织 ,成为中国养老保险问题的特殊症结。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邱浩杰 《发展研究》2001,(12):18-21
现阶段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制度,在过去的历史阶段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初对这一制度设计不尽合理而产生的隐性债务以及当前出现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严重不足、养老保障支柱单一、立法滞后等问题的长期存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该制度已成为亟待进行进一步改革的制度。 一、建立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从机制上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1995年开始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进一步深化了该项制度。这些根本性的改革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进行过渡。而正如任何能够带来预期收益的制度变迁都需要支付成本那样,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转制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生 《经济师》2004,(6):39-40
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现存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这一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其短缺部分主要由中央财政给予财政补贴,且补贴数额越来越大,基本实现省级养老保险统筹目标,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与缴费成本,克服低层次统筹的弊端,减少对中央财政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压力,最终实现由省级统筹向中央统筹的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敏 《经济论坛》2005,(16):88-89
自从我国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在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在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目前看,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政策正在由现收现付制逐步向部分积累制过渡。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之间存在着巨大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构建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保障水平的差异、管理体制的差异、失地保险覆盖度三点来分析我国城乡养老现状,就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来辅助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困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为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一,制度不统一,导致很多新的用工方式很难规范地被纳人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其二,持续推进遇到困难。其三,征缴体制不协调。其四,制度运行缺乏包容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统筹养老金过度碎片化与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导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陷入成本困境和激励困境。真正解决这问题需要建立一种新统账结合模式。新统账结合模式与现有法律体系兼容,各方易接受并且能承受,中央财政也能够承担国民基础养老金的全部财政责任。我国正处于利用新统账结合模式解决转移接续困境的重要窗口期,机不可失。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的合理消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现收现付模式过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部分积累模式,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在旧的制度下,职工的退休金并没有被积累起来,而是作为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财政,并被用于投资积累,因此这一权益表现为政府对职工的负债.当统账结合制度要求在职一代建立个人账户、部分积累自己的退休金时.已退休职工和有部分工龄职工在原制度下退休金的权益就要求兑现,即产生了转制成本的支付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消化转制成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障碍性因素分析入手,对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具体对策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综述,以期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制度的可转移性,降低制度的管理成本,是提高养老保险运营效率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比较中外养老保险的运营效率出发,探讨了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简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制度运营效率的构想,并对构想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提醒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简化制度设计,提高养老保险的运营效率,切实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6.
刘金山 《经济师》2013,(11):36-37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石嘴山市为例,对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依然停留在市县级,这种低层次的统筹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一是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二是影响了统筹基金的社会互济功能;三是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四是由于基金分散管理,导致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功能,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各地区发展差距又很大,因此当前推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尚不具可行性,先实现省级统筹再逐步过渡到全国统筹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其养老保险问题也日渐突出。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这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是以牺牲其养老保障的权益作为代价的,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都没有养老保险。他们长期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缺乏社会保护,市场风险不能得到化解,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城镇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尽快研究制定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和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刘向红 《经济师》2005,(6):76-76,78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同其他社会养老保险一样,核心的问题是资金筹集问题。文章从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衔接的角度出发,借鉴近几年来东部发达地区先行推进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对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的对象、标准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结合国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路径的比较分析,探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及适宜的运行机制,文章结论认为,我国农村正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同传统的家庭保障、社区服务、互助组织等有机结合,重视使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工具,以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城乡有别的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