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54年来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转变与突破,不同历史时期资源的空间配置及利用的特征,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发展战略、宏观政策的调整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建勋  张鑫 《经济问题》2005,(10):13-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非均衡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1)调整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效率优先、注重公平”;(2)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回归均衡发展的总体战略,变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和谐发展”;(3)政府的职能需要再造,政府要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4)发展的标准需要重塑;(5)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的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3.
中国房地产业非均衡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浮 《经济地理》1998,18(2):74-78,96
1房地产业现状贝.贝房地产开发投资量呈上升趋势1992年、1993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分别为117%、165.9%、1993年的宏观调控后刹车、1994年增长为31.9%、19954F为ZI.4%、1996年基本保持平稳态势、1997年有所回升。豆.2房地产市场运作基本正常、“‘房地产热”后遗症仍然存在、住宅产业是投资和市场的主体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比1”4、1”5年有所上升:在建面积仍然偏大.19%年新开工的就达7000万111’:1996年新开工面积占在建面积比重为19.3%、而1994年、1995年分别是26%、27%;新开工面积中住宅占78.9396、竣工面积达8…  相似文献   

4.
论发展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总是按照一定规律运行和发展的。各种经济现象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必然趋势,就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本文拟运用发展经济学原理,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和现状,对经济发展规律作点探索。 一、发展利益规律 发展利益规律,表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及其所负责任,与所得利益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的客观必然性。由于生产要素贫富不均,  相似文献   

5.
论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三十年的开端,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年.低碳经济是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后的又一次术语革命.在区域发展格局非均衡状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我们梳理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又需要审视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范型,这样对于我们思考低碳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贾学锋 《经济师》2004,(12):57-57,59
文章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其实质上就是探讨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宏观区域经济战略重点的转变与突破 ,从而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都能使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利用最为有效 ,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我国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化进程与产业化发展密不可分,在小城镇化建设中应因地制宜,依托农业,紧抓民营经济,形成集聚化效应,促进农村小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小城镇的产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的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而是城市本身能否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这一产业将会派生出新的产业,而新的产业又能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及其派生出的新产业。这种累积和循环的产业发展的过程,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发展小城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业发展问题。文章主要从以业兴镇,优化产业配置的角度探讨了小城镇发展的方式,提出了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非均衡条件下中国的信息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将加速工业化进程,带来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制度非均衡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我们不能走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道路,而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别化战略,在国家层面,要制定科学的宏观战略,而对不同的地区则应设计不同的产业重点,以充分发挥稀缺资源的作用,促进中国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区域经济差异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三种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六种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并对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的发展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论小城镇建设与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揭筱纹 《经济学家》2001,(4):101-106
我国城镇化的主体是小城镇建设,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经济的繁荣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结构提升,以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因此,小城镇建设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促进小城镇经济繁荣的动力与内涵,小城镇建设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载体与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四川小城镇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承泰 《经济地理》1996,16(1):78-81
论四川小城镇的现状和发展刁承泰(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重庆630715)在四川,小城镇一般指县辖的建制镇。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信息中心,又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各级城市的桥梁与纽带,可谓"乡村之首,城市之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财政分权激励下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将大量可支配财力用于支持经济建设,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长期不足,直接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同步,GDP高度繁荣的背后却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不足,亟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第一,清晰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第二,实施政府财政层级改革;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博弈状况与不同的社会发展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导机制.其中,强弱势阶层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了社会发展战略的非均衡取向,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协调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现阶段,调整发展战略的传导路径,加快扩大我国中间阶层,建立起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中间阶层与均衡发展战略的良性传导路径,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中金  杨朝辉 《经济地理》2004,24(3):361-363,369
在对全国1,636个中心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框架,讨论了小城镇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地区差异。认为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带差异明显巨大.已经到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非均衡发展大国经济体系中,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制度环境、历史文化的差异都会造成不同经济发展存在路径上的差异。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具有影响,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财税、金融等制度安排的区域差异是造成的区域经济环境差异的原因。换句话讲,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作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虽然对于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问题学者们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测度.基于国家层面城乡金融发展的视角,本文从城乡金融存贷款、城乡金融资产总量、城乡经济金融化水平、城乡金融中介及城乡金融市场发展等四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状况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ARMA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发展趋势作预测.研究认为,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不仅仅是个现实问题,还是个历史问题,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就破解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