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我曾以“对国营农场领导体制改革的探讨”和“农场系统全面建政势在必行”为题写了两篇文章,对国营农场进行政权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形式谈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前一篇刊登在中国农垦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农垦经济研究》1989年第九期,后一篇刊登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农场经济管理》1989年第五期。两文发表后引起  相似文献   

2.
农垦系统产值翻番问题是关系到农垦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必然涉及到国家对国营农场的基本方针及基本政策。本文拟就这个题目对国营农场与国家的经济关系作进一步探讨,作为前两论的续篇。(前两论已于“经济研究参考资料”83年第70期发表,请参阅。)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会计》1992年第2期刊载了郑刚同志的《国营农场年末未出售鲜活产品核算的帐务处理》(以下简称“郑文”)一文,对现行制度中国营农场年末未出售但又不能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鲜活产品,可视同在产品滞留在生产科目中结转到下一年度的规定,提出改革建议,拜读后深受启发,但对其提出的核算方法有几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国营农场职工劳动报酬形式的演变和现状 建国以来,国营农场实行过多种形式的劳动报酬,也进行过多次改革。1952年以前,农场曾沿用过战争年代的供给制。1952年以后,随着全国工资制度的改革,农场也实行了等级工资制。从1956年起,农垦部门开始探索工资制度的改革,先在部分农场中试行过计件工资制,1957年以后,根据邓子恢同志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国营农场耍实行“三包”(包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垦第七期登截管文彬同志“关于国营农场几种工资形式的商榷”一文,我已读过。国营农场究竟采取那一种工资形式比较合适,这底确是个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老问题。在这里,我想就我个人几年来实际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一些不尽成熟的看法来和大家共同商讨。管文彬同志对国营农场的工资形式提出了四种,从其文章中看来,他是主张实行固定工资制,他认为固定工资制“利多弊少,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47~1957年)1953年12月,东北第二次国营农场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东北局为贯彻1952年9月《关于加强国营农场工作的决定》精神,召开东北第二次国营农场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7.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农垦工作基本情况。我国的国营农场(包括牧场,以下略),是解放后的新兴农业企业,它的发展过程一般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古生荒地上建立起来的。到1957年农垦系统的国营农场已发展到710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所有国营农场耕地面积达到1,687万亩,1957年农垦系统的国营农场耕地面积已达到1,800万亩(包括橡胶园等),超额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开荒建场任务。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垦的1,300万亩。拖拉机达1万标准台;房屋建筑70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改进当前国营农场的工资制度,我曾对推行作业、产量平行计件方法提出了一些初步意见,(原文刊载本刊1957年第4期),兹将最近在场里摸索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一、作业、产量平行计件方法提出的根据按照工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使每个劳动者在社会产品中取得的劳动报酬直接以他参加社会生产的程度为转移,从而把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保证使他们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按劳分配的客观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地国营农场在仔猪繁殖工作上,有的主张采用季节性产仔的方法,有的主张采用全年分散产仔的方法。由于仔猪繁殖方法对提高仔猪育活率和降低猪肉生产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又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本刊自1957年第5期开始,便组织了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截止目前为止,总共发表了有关仔猪繁殖方法的文章9篇,另外还有一些来稿,由于意见重复和篇幅的限制,就不一一发表了。参加这次讨论的同志,大部是各农场和专业养  相似文献   

10.
国营农场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大农业经济。办好国营农场,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国营农场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不少农场亏损相当严重。如何扭亏为盈?这是当前办好农场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1979年5月间,我们在新疆石河子和库尔勒两个垦区的6个农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那种认为“低产难高,亏损难免,农场难办”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1.
遵照高扬同志的指示,现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未定稿》1982年第3期刊登的《农村发展的问题和趋势》一文转载如下,供各农场和管理部门领导同志阅读。 “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是一些致力于农村经济改革的青年业余组成的。1981年7月,该组在国家农委领导下,对安徽滁县地区进行了调查。这篇调查报告是讲社队的,比国营农场的情况要复杂一些,而国营农场的有利条件比社队要多。但调查报告中提出的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 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很值得农场领导同志注意。调查报告中涉及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农场也是有用的。农场管理部门和规模较大的农场应组织几个有经济学知识的人,对农场进行这类调查研究,写出有较高水平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会计》1992年第11期刊载了潘钧钧同志的《谈谈国营农场财务包干结余的帐务处理》(以下简称潘文)一文,对国营农场财务包干结余的帐务处理提出了改革意见,拜读后深受启发,但对其提出的计财科的帐务处理方法有不同意见,愿与潘均均同志商榷。现行农财两部会计制度规定了农场在编制利润表时“财务包干结余”和“超包干亏损”两个项目只能填列其中一个项目,不能两个项目同时填列。但制度上对帐务处理未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汇总基层单位决算报表时出现了既有包干结余,又有超包干亏损这样的局面,场计财科需要经过调整才能达到只有财务包干结余或只有超包干亏损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营农场的大发展是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和大跃进形势鼓舞下,从去年开始的。1958年,我区的农场和其他事业一样,出现了空前未有的跃进局面。农场由1957年的6处增加到20处,职工人数由1957年的1429人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国营农场的主要劳动资料和生产手段,是国营农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1982年和1983年中央两个1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农业机械化的方针,确定“农业机械化必须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应重新研究和拟定在我国不同地区实行机械化的方案。”这就说明实现农业机械化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条件的。本文就国营农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探,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就全民所有制国营农场在改革中出现的“合作现象”探讨合作制理论在国营农场深化改革中的生命力。 一、农场改革的步履——双屡经营与合作制 国营农场的改革从1979年国家对农垦企业实行财务包干起步,初步解决了企业吃国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垦区坚决贳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总路线、总方针,对国营农场进行改革,推动了农垦商品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就广东垦区发展和完善“三自型”家庭农场,进一步深化国营农场改革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场实行集体包伙制的问题,王震部长曾在部务会议上作过指示;同时,在密山农垦局的现场会议上也作过指示,要求各级总、分场和生产队,一定要做出成绩来。“中国农垦”第八期也刊载了“职工伙食决不是件小事”和“应提倡集体包伙制”两篇文章,这对目前国营农场进一步实行集体包伙制,从而降低伙食费用,保证职工吃得好、吃得饱、吃饭方便,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积极意义的。那末,实行集体包伙制的好处在那里呢?现就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各种形式的职工家庭农场,以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出来,它冲破了国营农场传统落后的旧观念,旧模式,打开了国营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缺口,给国营农场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应该根据实践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把职工家庭农场问题的研究重点,从“大力兴办”转到“怎样兴办”上来。为此,本文提出几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4年全国国营农场经济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于11月26日至12月3日在广州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134人。现就会上讨论的三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一)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创出了中国式国营农场的特色。会上一致认为,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是一个历史性的创造。它在彻底破除“官办”农场的旧模式、创出中国式国营农场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90年第2期刊登了朱道华撰写的《中国的粮食问题》一文,对该文我有三点不同意见: (一)“大粮食”论不是“否定”了粮食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