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完全汇率传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5):132-135
汇率传递是国际经济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把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文章在多恩布什超调理论的框架内,从货币主义的角度分析汇率传递的系数,并具体探讨了汇率变动和货币政策对汇率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VAR模型考察2000~2015年期间中美货币政策对双边贸易的非对称传导事实,从理论上分析中美贸易失衡调整的汇率传递因素,并根据贸易价格汇率传递模型,估计了中美两国出口和进口价格方程,实证检验了中美两国进出口汇率传递的异质性: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对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高,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高,对美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低,贸易定价模式不同以及汇率制度、通胀率、企业经营效率及商品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是中美汇率传递异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余额调整的作用非常有限,中美贸易差额不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高低,而在于中美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结构差异。同时,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争取对外贸易定价权。  相似文献   

3.
汇率传递及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大平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4(9):37-40,47
本文首先介绍了汇率的进出口价格传递理论和汇率的国内消费价格传递理论,然后分析了这两类汇率传递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得出,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汇率传递的速度和程度,以及两类汇率传递之间的关系。单从汇率传递来看,汇率变动对竞争性商品进出口的短期影响较大,长期影响较小;对垄断性商品进出口的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冯佳音 《中国经贸》2009,(10):156-156
本文介绍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建立的背景、内容,并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汇率的不完全传递问题在研究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时潜在的政策意义,有助于全面考虑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5.
杨碧云 《世界经济研究》2012,(10):35-39,47,88
本文从不同的贸易方式角度对人民币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文章首先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目标对进出口厂商的定价行为进行模型设定,其次对两种不同贸易方式中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进行估计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分析结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一般贸易价格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而对我国加工贸易价格的影响较大且显著。  相似文献   

6.
汇率变动导致的进出口价格变动影响贸易收支,汇率变动导致的国内消费者价格变动影响贸易收支,汇率的进出口汇率传递与国内消费者价格汇率传递速度与程度不同也会影响贸易收支。本文分析了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传递的机制与路径,对消费者价格汇率传递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汇率传递与企业生产控制模式、出口商品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企业的生产控制模式入手,建立不同生产控制模式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出口商品定价模式与策略.这些不同的模式与策略决定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汇率理论假定汇率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价格的变动是完全的,因而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通过对中美贸易商品价格的实证研究,本文证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口价格传递程度很低,人民币升值不能减少对美贸易顺差。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Eviews6.0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的人民币汇率传递具有不完全性,这种不完全性对国内货币政策实施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估计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传递率较低、且汇率传递率的大小沿着商品流通链不断下降,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最快,生产者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的反应依次减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贸易的月度数据,分析了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下澳元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出口厂商定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厂商的价格歧视及歧视程度随产品的不同各异。由于中国某些产品和澳洲当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出口价格粘性"现象在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定价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由于澳大利亚的资源禀赋优势,某些产品拥有国际定价权,"出口价格粘性"现象在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没有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贸易模式下中国贸易收支对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较之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模式下更低。由于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正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所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之道。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内资企业冲击较之外资企业更大。据此本文认为,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攀升产品内分工高端价值链、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构建了适合中国汇率传递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汇率传递效应的经验检验。本文通过一位数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研究表明,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是不完全的,而且不同分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我们还构建了一个依市场定价指数来衡量不同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强弱。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品总体出口价格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胡冬梅  袁君宇 《南方经济》2019,38(11):94-112
文章扩展了Yang(2007)的厂商定价模型,对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特点和成立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对称传递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而现实中更常见的是非对称汇率传递。在一定条件下,商品需求弹性越大,越可能呈现出口国货币贬值传递率高而升值传递率低的特点。利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出口日本的966种商品价格数据,发现汇率波动向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1)人民币升值时,日元价格上涨较少;而贬值时,价格下降较多。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日本市场上面对的是一个强竞争结构。(2)若月度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测算约为2.43%),传递率又会有所上升,说明尽管日元价格易跌难涨,但在升值导致成本上涨较多、明显挤压利润时,厂商不得不适当提高日元售价。采用2000年至2018年9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单位价值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类似结论。现阶段稳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我国出口企业是更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SVAR(Structure Vector Auto Regression)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并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三类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一定的时滞,在长期内,1个百分点的正...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考虑全球价值链(GVC)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评估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GVC因素会导致出口贸易整体的汇率传递率低估7. 9%,汇率弹性高估15. 1%,电子信息和机械设备两个行业的汇率弹性高估30%以上。尽管GVC后向联系主导出口贸易的汇率传导机制,但前向联系在个别行业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并且随着制造业的价值链提升而趋于增强。GVC联系的行业差异和国别差异导致出口贸易弹性表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和国别特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行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和出口市场结构的多元化调整。主要货币汇率的非对称变动虽然有利于中国出口总量的规模扩张,却不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