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村经济是一种具备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特色突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镇)村经济,能够提升乡村发展实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能够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和农  相似文献   

2.
付农 《农家之友》2011,(7):15-15
用好品种选用的红薯品种不仅要高产、品质好,还要早熟,而且最好是中、短蔓型品种,以利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耕作。要选用经过脱毒的种苗。选好地块红薯虽然耐贫瘠,适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泰兴市围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规模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园区带动,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农业招商,高效农业的规模不断提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成熟。"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提升高效农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泰兴明确提出到2016年与泰州市同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泰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海安县围绕做强蚕桑、禽蛋两大支柱产业,做优弱筋小麦、优质稻米、"双低"油菜三大基地,做大海洋、蔬菜、水产、林果四大板块,做亮镇域特色和发展一村一品,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经营,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投入多、特色亮、效益好的高效规模农业项目.200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值47.73亿元,农业增加值23.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29元.2006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930元,其中一产增加的收入达410元,占增收绝对额的30%.  相似文献   

5.
泰兴市新街镇地处黄桥老区,是泰州30个经济薄弱乡镇之一,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289元,列全市末位。近两年来,该镇因地制宜,瞄准“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富民增收”的工作目标,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创优富民机制,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切入点,2007年年底,全镇亩纯收入万元以上以大棚设施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面积达11万亩,高效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76.9%。  相似文献   

6.
劳务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振西 《农村经济》2006,(6):110-112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农业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用非农化的理念来谋划企业,跳出“三农”抓“三农”,减少农民富农民。用非农化来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找到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来说,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和新对策,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农民收  相似文献   

8.
林东升 《农村经济》2005,(11):50-52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几种主要渠道,说明农民增加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将非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补贴给农民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只有逐步减少农民数量、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减轻农民的负担,才可能使农民收入接近或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9.
实现四个转变突破农民增收“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 0 1年开始 ,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只有广大农民富裕起来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农村社会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 ,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低质农产品销售不畅 ,大量积压 ,不仅造成农产品“卖难”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长远…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贵州省雷山县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量态农业向质态农业的转变,对今年农业生产采取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抓点带面,突出特色,产品调优,规模调大等措施,立足“特”字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品种调优。在改良品种,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该县要建成优质米基地5000亩、脱毒马玲薯基地10000亩,脱毒红薯基地2000亩,通过发展优质产品,实现农民增收。二是产业调特。根据该县优势和发展潜力,切实抓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工业和流通运输业。今年要再建优质果品基…  相似文献   

11.
<正>清远是广东农业大市,农产品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清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产业,着力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等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简称“五大产业”),带动清远百万农民持续增收,逐步探索形成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清远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在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 ,如何面向市场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是个必须认真思考和破解的课题。本文结合彭泽实际 ,谈点粗浅认识。一、以区域特色为重点 ,调整农业结构促增收。我县境内山地、丘陵、平原交错 ,滨湖水网纵横 ,区域特色十分鲜明。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布局区域化 ,生产专业化的原则 ,面向市场 ,因地制宜 ,着力调明特色 ,调优品质 ,调大规模 ,适应市场对优质、多样性、反季节、绿色等要求 ,以在结构调整中增收加农民收入。浩山、杨梓、海形、上十岭等山区乡 (镇 )应大力发展食…  相似文献   

13.
粮食产业化经营,既是粮食购销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国有粮食企业既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要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全局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特别是粮食产业化的发展,这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一、调整产业结构,树立主导产业 湖南省永顺县目前仍处于传统的“粮猪型”农业结构阶段,产业建设明显滞后,由于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培植壮大起来,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力。2002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8%,经作业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不足45%,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今后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按照“区域化布  相似文献   

15.
广西融安县长安镇隘面村种植红薯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是闻名的“红薯大队”。这里的土质以沙质土壤为主,种植红薯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过去种植玉米、金桔等,由于土质原因,收成很不理想。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当地农民总结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增收发展的种植之路。经多年的培植选育,该村种植的高产红薯黄皮黄瓤,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沛县近年来抢抓机遇,积极实施“五大战略”,全力推动农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效果显,促使几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分别带动100个以上自然村加入产业链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围绕争创江苏省花木经济第一市、做大做强花木盆景产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花木盆景的传统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强烈的舆论氛围、强势的行政推动、强硬的考核手段为保障,加快花木产业专业镇、特色镇、专业村、专业户建设,扩大了生产规模,形成了区域特色,为农民增收拓宽了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筑了坚实的基础。拓宽花木发展之路,逐步培育区域特色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我们把推动专业市场建设和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工作的主抓手和着力点,始终…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民“小群体”与“大龙头”、“大市场”对接,提高农户分散家庭经营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针对永建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本文将对如何创办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来填饱,90年代当猪草,21世纪是个宝."这是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乡向阳村农民对红薯的评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该县因势利导帮农民念活了"红薯经",农民种红薯积极性高涨,家家鼓起了"钱袋子".  相似文献   

20.
玉林街头巷尾,正当季节时分,常常见到小贩用三轮自行车载个大铁桶,桶盖上面垒满热气腾腾、金黄色、烤熟了的红薯,沿街叫卖。每到之处,薯香飘逸,引来食客许多。闻着那诱人的香味,我总忍不住买上几个。品尝久违了的甘醇味美、焦黄的烤红薯,我仿佛又一次回到曾经上山下乡、插队劳动、生活多年的小山村。我下乡插队的地方盛产红薯,当地农民习惯把红薯称为“番薯”,每到收获季节,各家各户分到的红薯特别多,墙角里,床底下,比比皆是。于是我们这些下乡知青便和当地农民一样,天天以红薯当早餐。记得那时,我最钟情"烤制红薯”。腹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