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不久发生的俄乌"斗气"折射出欧洲乃至世界能源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一些新问题.俄罗斯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打"能源牌",通过俄乌"斗气",制造国际能源紧张气氛,希望促使天然气价格提高,国际油价止跌回升,这反映了俄罗斯的战略思考.本次俄乌"斗气"凸显了地缘政治对能源市场的重大影响,对欧洲政治经济生态具有深远影响,并加剧了能源消费国对供应安全的担忧.俄乌"斗气"很可能为我国与俄罗斯发展能源合作提供新的契机.我们要以俄乌"斗气"为借鉴,积极探索油气消费国与资源国合作的新途径,放眼未来,从全球角度,树立综合能源安全观. 相似文献
2.
3.
由于未能就2009年天然气供应价格和过境费用等问题达成一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在2009年新年第一天便完全中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1月7日,俄方又以乌克兰无法足量保障天然气输往欧洲为由,中断了经乌克兰向欧洲的供气。这次“断气”至少使欧洲18个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俄乌两国发生天然气之争并非首次.进入2009年,俄乌之间再次爆发了天然气争端,此次纷争虽然同样始于久而未决的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问题,但究其原因,纷争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经济与政治根源.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俄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使俄乌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由于油气价格下跌,俄罗斯不愿对天然气价格作出让步,乌克兰政府濒临破产,无力支付欠款及高价天然气.更进一步看,这场经济纷争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政治根源,既有两国地缘政治地位演变、大国争夺的因素,也有乌克兰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这场风波启示中国要寻找更多的能源供应渠道,从长远看,必须逐步减少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寻找一条依靠"新能源"的发展道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俄乌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乌克兰并未屈服。这场非对称性的冲突背后存在着美欧对乌克兰的多方支持。欧盟对俄罗斯存在能源上的较强依赖关系,这使欧盟无法成为乌克兰的坚定靠山。美国为了贯彻其重构欧洲能源格局、挤压俄罗斯地缘政治空间的目标,是乌克兰危机背后的真正推手。美俄在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对亚太能源格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对中俄能源合作构成正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欧洲国家近40%的天然气进口量、超过30%的天然气消费量来源于俄罗斯。乌克兰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地区的关键通道。2013年,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对欧盟国家的天然气输送量超过其出口欧盟天然气的50%。历次"俄乌危机"都对欧洲天然气市场造成波动和影响,迫使其不断加速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水平。2013年底以来,本轮“俄乌危机”持续升级,迄今仍未平息。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能源安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家能源安全是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机统一。9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及其制品的大量进口,中国能源安全开始从国内空间层次迅速跨入到国际空间层次,成为国家安全一个日趋敏感的问题。从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看,品种齐全,总量可观,以产定销、结构落后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特征。这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从国内外的实践看,通过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消费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减缓一能源整体消费水平的增长。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在资源保障、供需平衡、生产与石油进出口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家能源安全的定位应该从以往的供需总量平衡转变为供需总量平衡+生态环境改善;能源供应保障模式从传统的以“煤为主+本土为本”转变以为“油气为主的能源多元化+资源国际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能源领域的巨大相互利益推动俄罗斯与欧盟建立伙伴关系并在合作协定框架内建立能源对话机制,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能源运输、生产、投资等重大问题展开对话与合作.几年来,俄欧在能源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双方在管道运输、天然气供应和市场准入等重要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分歧.随着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推行,俄罗斯作为欧盟主要能源供应者的地位会有所下降,但这一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仍是双方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对欧盟尤其如此.在合作与相互依赖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将成为未来对话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能源政策与能源安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年6月新出台的日本“基本能源政策”强调,进一步寻求能源多样化鼓励使用天然气以减缓气候变化,减少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以有效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核电政策依然是日本能源政策的核心。目前日本已经有52个核反应堆,计划到2010年和2050年,分别再建造4个和6个新的核反应堆。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日本环境省拟对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使用,按照碳含量征税。但该计剐目前受到来自各方的反对。2004年2月29日成立的日本石油是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JOGMEC)已从即将解散的石油公团手中接管了国家石油储备的全部管理职责。原有的8家国家石油储备公司现已实行私有化。为改善地区和国家能源安全,日本政府迫切希望建立“10 8”能源安全体系和东盟的联合石油储备。同时,还鼓励中东主要石油出口国投资于日本石油的下游业。2004年8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作为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已首次投资日本炼油厂。 相似文献
13.
美欧俄乌地下储气库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约有630座地下储气库,工作气容量合计3588亿立方米.其中,美国、欧盟、俄罗斯、乌克兰四方拥有584座,占总数的93%;工作气容量合计3269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工作气容量的91%.美国境内地下储气库数量及工作气容量均占全球首位,其地下储气库具有布局合理、发展稳定且速度快、配套软硬件完善的特点.欧盟拥有世界第二大工作气容量的地下储气库,并存在“西欧多东欧少、北欧多南欧少”,盐穴型储气库占比相对较高,人均占有量较低的特点.俄罗斯地下储气库则分布过于集中,且单座库容量大、出口导向性强、较美欧发展相对迟缓.乌克兰地下储气库与国土面积比例之高以及人均占有量之高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其地下储气库类型规模与俄罗斯类似,呈现东西两地库容差异大、战略位置突出的特点.未来除乌克兰外,其他三方的总体发展趋势将是不同程度地朝着逐步扩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视能源优势为其带动经济发展、谋求地缘战略利益、复兴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开展积极主动的能源外交.俄罗斯已经建立比较系统的能源外交理论体系.其能源外交的理论原则可概括为:既着眼于"能源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又立足于国家能源外交的保障能力;既主动融入现有国际能源秩序,又积极推动制定对俄有利的国际能源游戏规划;既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又服务于国家的安全和外交;既争取互利合作,又确保利益最大化;既控制资源产地,又控制运输管网;既积极扩大能源开采,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既充分发挥油气优势,又努力发展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既弃分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又确保国家的主导作用.国际能源活动的不同主包括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能源过境国,以及各国际能源组织和跨国能源公司.俄罗斯能源战略要求广泛发展与不同的国际能源活动主体间的"能源关系",并根据俄罗斯国家利益采取有所区别的能源外交政策.俄罗斯能源外交有着丰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全球能源安全供应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仅有一个石油市场,美国的石油安全有赖于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能源供应多样化是能源安全的主要保障之一,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储备是应对石油中断的第一道防线,主要产油所保持的剩余产能也是防御石油中断的重要依托,石油市场已经比数十年前更具有灵活性,干预和控制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国家公共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对市场进行微观操控。应寻求与其他石油进口国建立多边或双边能源合作关系,并与石油输出国在一致的基础上保持牢固的对话和合作关系,政府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信息和加快信息在业界的传递来减少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恐慌。健康的,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国内能源工业是能源安全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考虑目前和未来的环境因素,致力于在广泛开展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16.
关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树林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1,17(5):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能源的主要矛盾是石油的供不应求。因此,有必要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发挥我国煤炭资源的优势,研究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产醇类燃料等能源优化和替代措施,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还应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确保石油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能源安全形势与多边能源合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将是东北亚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保障区域能源安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参照国际经验,解决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区域多边能源合作机制。目前,建立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机制的有利条件和现实障碍共存。未来推动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的有效路径应包括:东北亚国家积极协调能源政策,寻求共同利益;将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油气开发纳入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的大框架,并以此为突破口,确定和拓展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成立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共同解决东北亚能源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总裁米勒和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伊夫琴科在莫斯科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乌两国当天就天然气价格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俄向乌出口天然气的合同. 相似文献
19.
KatsuhikoSuetsugu 《董事会》2005,(5):43-43
To enhance the energy security in Asia, 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policy goals for the energy security. China‘s continuing economic growth and increasing energy demand, increasing oil consumption in the US marketare the^°°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for the energy security polic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