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发生的俄乌"斗气"折射出欧洲乃至世界能源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一些新问题.俄罗斯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打"能源牌",通过俄乌"斗气",制造国际能源紧张气氛,希望促使天然气价格提高,国际油价止跌回升,这反映了俄罗斯的战略思考.本次俄乌"斗气"凸显了地缘政治对能源市场的重大影响,对欧洲政治经济生态具有深远影响,并加剧了能源消费国对供应安全的担忧.俄乌"斗气"很可能为我国与俄罗斯发展能源合作提供新的契机.我们要以俄乌"斗气"为借鉴,积极探索油气消费国与资源国合作的新途径,放眼未来,从全球角度,树立综合能源安全观.  相似文献   

2.
欧洲国家近40%的天然气进口量、超过30%的天然气消费量来源于俄罗斯。乌克兰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地区的关键通道。2013年,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对欧盟国家的天然气输送量超过其出口欧盟天然气的50%。历次"俄乌危机"都对欧洲天然气市场造成波动和影响,迫使其不断加速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水平。2013年底以来,本轮“俄乌危机”持续升级,迄今仍未平息。  相似文献   

3.
程春华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1):8-12,109
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产,为俄罗斯与欧盟天然气贸易增加了新的通道,将加强俄欧能源与经济合作,推动俄欧关系进步,有利于为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打气”。该管道将使乌克兰失去其作为过境中转国的独特地位,有利于俄罗斯管理与乌克兰等能源过境国之间的关系,保障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安全;有利于俄罗斯开展能源外交,对天然气过境国分而治之,实现将乌克兰等国纳入关税同盟的目的,从而加快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俄乌两国发生天然气之争并非首次.进入2009年,俄乌之间再次爆发了天然气争端,此次纷争虽然同样始于久而未决的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问题,但究其原因,纷争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经济与政治根源.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俄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使俄乌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由于油气价格下跌,俄罗斯不愿对天然气价格作出让步,乌克兰政府濒临破产,无力支付欠款及高价天然气.更进一步看,这场经济纷争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政治根源,既有两国地缘政治地位演变、大国争夺的因素,也有乌克兰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这场风波启示中国要寻找更多的能源供应渠道,从长远看,必须逐步减少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寻找一条依靠"新能源"的发展道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当您翻开本期《国际石油经济》的时候,首先请接受我们迟到的新年祝福! 回首2006,许多朋友与我们一起关注国际石油的风云变幻:"俄乌斗气"揭开"俄气"对独联体国家提价的序幕,欧洲能源安全警钟连连;伊拉克内乱硝烟四起、伊朗核问题危机不断,地缘政治主导油价波澜;石油资源国要求提高石油收益,石油消费国聚首共商能源可持续发展;欧盟首脑、G8首脑相继讨论能源对策,上合峰会、中国-东盟峰会、中非峰会--加强国际合作的呼声胜过往年……  相似文献   

6.
在俄乌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乌克兰并未屈服。这场非对称性的冲突背后存在着美欧对乌克兰的多方支持。欧盟对俄罗斯存在能源上的较强依赖关系,这使欧盟无法成为乌克兰的坚定靠山。美国为了贯彻其重构欧洲能源格局、挤压俄罗斯地缘政治空间的目标,是乌克兰危机背后的真正推手。美俄在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对亚太能源格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对中俄能源合作构成正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总裁米勒和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伊夫琴科在莫斯科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乌两国当天就天然气价格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俄向乌出口天然气的合同.  相似文献   

8.
政策要闻     
乌克兰禁止向俄转让天然气运输系统在2月1日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普京总统提到俄乌两国可能组建国际财团共同发展和管理乌天然气运输系统的问题。乌克兰议会对此迅速做出回应,2月6日表决通  相似文献   

9.
王忠民  张军  黄绪春 《国际石油经济》2012,(12):44-48,103,104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供应了欧洲约30%的天然气消费量。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贸易、资本渗透等方式,垄断了欧洲部分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但近年来,欧洲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围绕俄向欧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和欧洲天然气市场自由化改革,俄欧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此外,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主要出口过境国在过境费、天然气价格、债务和贷款等问题上冲突不断,欧洲国家要求进口多元化以及中亚国家要求出口多元化,也对俄欧之间的天然气合作产生了严重影响。为应对天然气出口面临的被动局面,俄罗斯采取了新建天然气管道绕开过境国直接通向欧洲,直接参与一些国家的下游天然气销售,以及调整天然气发展战略的等应对措施。"俄气"的天然气东移战略为加快中俄天然气合作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为摆脱对过境乌克兰输气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决定建设"南流"天然气管道直接向欧洲输送天然气。欧盟自始即反对该项目,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欧对俄实施制裁,更加坚决地阻止"南流"管道建设。2014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放弃"南流"管道,似乎是为这一命运曲折的管道项目划上了句号,与此同时俄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土耳其商议管道过境该国的实施方案。但"南流"管道项目的最终命运取决于俄罗斯和西方整个战略关系的发展,取决于乌克兰危机以及俄欧乌天然气合作一揽子问题的解决,目前俄欧仍在博弈过程之中,不排除未来俄重返"南流"管道方案或寻求折中方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