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寻租性腐败及其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寻租行为与政治权利相关时,就会产生寻租性腐败,寻租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行政权力过大,或者说行政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过度干预。本文从寻租性腐败主要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着手,并建立模型分析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重 《当代经济》2007,(17):150-151
当寻租行为与政治权利相关时,就会产生寻租性腐败,寻租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行政权力过大,或者说行政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过度干预.本文从寻租性腐败主要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着手,并建立模型分析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税收寻租的路径分析。税务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组织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寻租行为,从税收实践的过程分析,税收寻租涉及立法、执法和司法三大领域。1.税收立法寻租。它是指某些利益集团,试图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施加影响,以改变税收分配结果(或预期结果)而展开的寻租活动。此类寻租是通过税收立法部门按照一定法律程序予以制定并颁布的,可以获得名正言顺的税收倾斜,行为隐蔽,形式合法,不容易引起察觉和反感。因此,将“寻租”直接等同于“腐败”是不确切的,只有权力部门取得利益回报后,才可以认定存在腐败行为。在我国,税收立法权是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腐败”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经济人行为假设”、“成本—收益”和“寻租理论”等经济理论工具,对腐败行为的产生进行剖析,探讨了中国当前存在大量腐败现象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进而得出不完善制度导致的经济运行的非效率是导致腐败行为产生的最根本源泉,并对腐败治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建议。指出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遏止腐败行为的有力杠杆,但最根本的措施是推进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寻租理论与政府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岩 《生产力研究》2004,(9):100-101
寻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对寻租活动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 ,可以说是对寻租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寻租理论的含义 ;然后具体分析了政府在寻租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 ,即政府的创租行为 ;最后指出了限制寻租活动 ,规范政府行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国之大敌,国企腐败更是腐败的重灾区,其腐败金额之高,涉及面之广让人触目惊心。如何从经济制度建设的角度约束此类腐败行为,以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和保障民众福祉,已经成为当前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以及新经济学理论四个角度来探讨国企腐败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企腐败制度建设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加以治理,内部要建立"精英职业经理人"制度,外部要建立人大常委会主导的收支预算审计制度,以确保在不降低国企运行效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抑制腐败。  相似文献   

7.
论寻租行为与行政权力腐败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莎  聂志毅 《经济师》2004,(4):60-61
文章针对腐败这一世界性问题 ,分析了行政权力腐败的原因———利益相关者的寻租行为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行政权力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并指出 :我国应通过加快“阳光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的建设 ,以使利益相关者不能为、不愿为、不敢为。  相似文献   

8.
仇明  顾伟忠 《经济师》2009,(11):26-27
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文章由委托代理理论推导出国有资产管理中寻租行为的参与人,国家、官员和国企管理人员,并以博弈论为工具,建立三方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纳什均衡,给出各参数变量的具体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寻租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政府规制与腐败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规制具有限制市场竞争的特点,而市场竞争被抑制的领域必然会产生经济租,经济租诱发寻租活动,对规制权力监管的缺陷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有效减少腐败的规制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孙婧 《商周刊》2013,(3):7-7
腐败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它能瓦解一个国家的效率。因为腐败这种非产出性的寻租行为,与产出性活动争夺资源,形成资源的扭曲性分配。造成稀缺资源的低效率与不公正分配。公共资源浪费、流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村镇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古村镇旅游研究紧随古村镇旅游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拓展,主要集中于古村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这一基础问题,而对影响古村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参与、旅游感知和经营管理等具体问题也较多关注。总体来看,现有研究还停留在现象、问题和矛盾关系的梳理上,较少地触及古村镇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演变规律,需要更多的学科支撑以拓展研究的视角,需要引入一些社会调查、计量与实验工具以充实研究的方法,需要更多的样本、实例以补充研究的领域,从而不断完善古村镇旅游研究体系,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古村镇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时空特征是指含有红色内容的历史文化村镇的形成时间分布特征和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红色历史文化村镇大部分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分析有助于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针对性,从实际出发,开出良方.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行农村行政体制改革,加快非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小城镇建设,建立对农村的"反哺"机制,在"三农"之外寻求新的突破,用市场法则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土地流转、物流、信息和资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农民工"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3,(6):98-100
中国特色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民工”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它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把“农民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面对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兰菁  罗震东  何鹤鸣 《经济地理》2022,42(1):98-107
我国乡村电子商务格局的判断多基于村域电商数据形成,对于镇域电商关注较少。文章从镇村相对数量关系出发将淘宝镇分为三类,对应不同的镇域电子商务发育状况;剖析各类淘宝镇的空间格局,呈现乡村电子商务的地域分布梯度和载体层级差异,更加全面地揭示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反映镇村两级都有较强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的"村强—镇强"型淘宝镇高度聚集于东部地区;反映村域电商发展相对滞后、而镇域电商整体发展较好的"无村—镇强"型淘宝镇分布范围最广,分布的梯度差异进一步缩小;"村弱—镇强"型淘宝镇分布广度与集聚强度均处于前两类淘宝镇之间。四大板块间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载体存在明显差异,乡、镇层级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重要价值。基于不同类型淘宝镇的数量和构成特征,将省域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划为五个梯队,以浙江省为中心、"T"字型开发轴与京广线相叠加的乡村新经济发展结构逐渐浮现。  相似文献   

16.
张文丽 《经济问题》2007,(12):95-97
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他们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状况和需求.调查显示,乡村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有信心的,这是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基于这种判断和对新农村建设话语的分析,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五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村镇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载体。对全国350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剖析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得出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历史时期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地理文化因素联系更紧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苏南乡村地区一直是中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域,特殊的纵横交错的水网结构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呈现出其他地区不具有的复杂性和生态特殊性。随着城镇的扩张,乡村的发展建设使其水网空间的平衡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传统单一静态的规划方法逐渐显示出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等发展要求的缺陷。苏南乡村地区以水为核心,从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视角下探究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更加适应当前的乡村现状和需求。以传统水网乡村空间形态转译为基础,建立水生态系统供需服务评估体系,在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供需分异模式及供需矛盾。从构建乡村水域空间生态格局、乡村水域空间功能分区规划,以及乡村水域空间多情景预判3个方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并为水网乡村的生态实践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浙江省乡镇工业和专业市场迅速发展,新的建制镇大量涌现,城镇呈现小、散、多、乱的状态。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城镇化,提高城镇集聚、辐射功能,2000年浙江省在1,000多个建制镇中确定重点建设136个中心镇。本文就浙江中心镇现状,根据党和国家发展小城镇的战略部署及加速发展城市化的趋势,提出发展和建设中心镇的几个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邓运员  杨柳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9):1552-1557,1584
湖南历史悠久,拥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古村镇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重大的科学、经济价值。选取30个已经公布的国家或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研究对象,以景观基因的理念为切入点,立足古村镇的抽象文化符号和物质景观元素,分析湖南省古村镇景观基因的特点;并通过对其上述文化特质的把握,提出湖南省古村镇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