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资产在股份制改造中如何界定产权胡元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一般是在推行利润留成,利改税和承包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企业净资产中有下列成份:原国家投资、拨款形成的资产,企业按规定减免税所形成的资产,企业利润留成或税后利润投资...  相似文献   

2.
常敏 《浙江经济》1997,(3):30-31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的企业改革已进入制度创新的攻坚阶段,由产权制度改革切入已成为搞活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选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组建国有控股公司等工作已使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产权重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那么具体到城镇集体企业是否也正面临着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呢?笔者对缙云县仙都啤酒发展有限公司调查后,感到此类企业亟需解决产权界定问题。本文将以仙都啤酒公司为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资产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资产重组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过去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产权界定不清,资产管理不明,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并集中在少数  相似文献   

4.
拨改贷后企业新增资产的产权究竟应归谁所有 明晰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可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在理论上却遇到了难题。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1985年我国投资体制实行拨改贷之后,企业使用银行贷款的新增利润所形成的资产应该归谁所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企业是由国家投资创办的,而银行也为国家所有,那么企业使用银行贷款的利润以及由此形成的资产应仍归国家所有;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拨改贷以后国家已不再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论述的国有企业产权的界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如何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二是如何界定国有企业因投资来源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产权归属  相似文献   

6.
(一)谁投资,谁拥有产权 "谁投资,谁拥有产权"是目前我国产权界定的核心原则,虽然人力资源、智力投资在政策上已得到认可,但目前只在少数高新技术企业试点,如何量化还没有成熟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还局限于从原始投资上来判断究竟谁拥有产权.  相似文献   

7.
1995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和国经贸企(163)号件关于《国有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办法》作出了陆上石油工业要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转变的决定。具体讲.这个转变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总公司将通过实施资产经营,进一步理顺总公司和下属企业的产权纽带关系,使总公司成为国家投资主体代表出资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职能;二是各个企业将转变为拥有包括总公司在内的投资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邓丽 《产权导刊》2014,(11):33-35
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三十余年,关于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改善国有资产经营效率的探索始终未中断。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涉及体制、机制和制度的转换和创新,涉及多方面的利益,涉及企业和社会的稳定,涉及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离任审计、资产评估、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置、进场交易等法律问题。做好此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巾,出现许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其一.企业资产难界定。界定资产,明晰产权关系,是产权制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多年复杂原因,企业资产形成错综复杂状况。其中国家投资、集体筹集、银行贷款、企业积累、其他投入(包括法人、外资、职工个人)混在一起,有的投入时间不详,数额不准,有的投资主体有变或投资主体不清。要把其复杂的资产划分清楚,界定明确,着实不易。其二,人员难安置。无论采用哪种产权制度改革形式,企业人员安置都是令人犯愁之事。一方面是产权制度改革中精简的富余人员不好安置.…  相似文献   

10.
《重庆经济》1994,(5):62-62
一产权界定。企业进行股份台作制改组时应全面清产核资,理顺产权关系。集体企业清理产权时应将国家投资和其他外来投资部分划出,依法处理。国有小企业资产的界定应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协调,作出如下处理:1.凡过去因政策原因由原集体转为全民的国有小企业,  相似文献   

11.
平乡县集体工业联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联社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创造、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自1995年以来.完成了所属企业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联社资产,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耿卫东 《特区经济》2004,(10):75-76
<正> 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向的争论 面对国有企业其存在的问题,一种较为普遍的论点是产权论,它侧重于从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利益激励机制,来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其中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这里的产权明晰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产权法律归属上的明确界定,与产权的有效率配置(或产权结构上的优化配置),由此产权决定论可分为产权归属决定论与产权结构决定论。 按照产权论的观点,产权私有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最本质的不同是企业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此有不同看法:1、认为是解决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遇到的困难,实现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2、认为是解决单纯依靠国家投资难以维持扩大再生产的困难,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从社会筹集资金.3、认为是为了界定产权、理顺产权关系.4、认为是为了运用公司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保树研究员认为仅仅以上述任何一种目的改建国有企业为公司很不够,因为,它们都没有抓住国有企业改制的本质.什么是国有企业改制的本质呢?王保  相似文献   

14.
龚家齐 《特区经济》1994,(10):25-26,29
<正> 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重新塑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通过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使政企真正分开,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组织按市场机制运行。 一、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 现在,我们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自觉的变革,不能不从我国现实的产权制度和经济条件出发来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 1、国有资产产权重组的目的并不是改变资产所有的归属,即改变国有资产的性质,而是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方式和运营方式。通过产权重组,把资产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区别开来,把所有权的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加以分解,按现代企业的财产制度,分别划属国家、国家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从而界定国家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国家作为所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即从资产的收益角度来行使其所有权和责任,从而从负担企业财产的无限责任和具体经营管理中解脱出来。企业法人主要关心的是资产的实物形态,通过行使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为国家的这部分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从而真正地实现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已从“放权让利”为王的政策调整进入体制创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县属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在思路、方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按照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在改革实践中注重探索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比如,重新构架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的新型关系,实现政企职责分开问题;如何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问题;如何盘活存量,重组资产,调整优化企业结构问题;寻求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是近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但产权改革不是“一股就灵”、“一放就行”,必须从如何培育企业家入手,形成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产权改革来进行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国有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单位逐步转变为具有生产经营和投资功能的法人实体,由传统的静态化、实物化生产经营向动态化、货币化资本经营转变的过程中,在国有企业投资功能逐步发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不善形成国有企业帐外产权,以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笔者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中发现,有的国有企业在完成对外投资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并无反映,企业财务帐"长期投资"科目中无记载,形成国有企业的帐外产权。在已查实的经济案件中,这些帐外产权往往是国有企业的"小金库",有的甚至被国有企业经营者占为己有,形成社会腐败的温床。国有企业帐外产权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其手段隐蔽,数额较大,严重威胁国有经济大厦的根基,必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经过分析和归纳,帐外产权弄虚作假的途径大致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使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共识:国有企业搞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所有制改革。与此同时,对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有了一个具体的诊断;产权不明晰。因此,中国需要建立一种“谁的资产谁关心”的经济体制。于是,随着市场经济理论在改革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企业产权改革也开始公开亮相。作为一种新的产权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于1982年开始在中国粉墨登场,并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然而,时至今日,一批股份制公司纷纷“落马”,我们发现,股份制仍然不能“搞活国有企业”。而且象郑州亚细亚市场集团之类的企业,成在股份制,败也在股份制。实际上,中国的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从开始就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误区。 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的理论误区主要有: 1)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搞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产权不明晰”。而实际上,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晰;国家所  相似文献   

19.
鄞晓光 《辽宁经济》1999,(12):15-15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我省近年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未能摆脱困境,这一严峻事实当从多层面引起我们的思考。思考之一:深化产权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一要切实保证国家在资产保值增值,资产收益等方面的利益,二要积极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成。从被调查企业看,反映的普遍问题是:1.国有独资公司比重偏高达35%。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结构单一,资本封闭性强,缺乏相互制衡的产权主体,难以形成有效的产权约束,容易产生“换汤不换药”的弊端。2.产权主…  相似文献   

20.
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向何处去?这是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一个非常现实和迫切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对小型国有企业除了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以外,还可出售给集体和个人。笔者认为,把小型国有企业资产出售或者拍卖,不失为产权改革中一种有效途径,应不失时机地加大这项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