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目前的CPI水平,我国可以说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由于流动性宽松,推动了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是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以及某些行业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也有形成通缩预期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有着较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的CPI水平,我国可以说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由于流动性宽松,推动了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是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以及某些行业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也有形成通缩预期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有着较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不论是CPI涨幅走低,还是PPI负增长,都与经济下行、总需求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密切相关。2014年,我国物价运行主要呈三大特点:一是涨幅较低。1-12月CPI累计平均上涨2.0%,比2013年降低0.6个百分点,涨幅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9月份CPI跌进“1”时代,创下56个月以来的新低。二是全年呈不规则“倒U”型(即中间高、两头低)。三是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  相似文献   

4.
二季度CPI和PPI继续下降,但降幅有趋稳的迹象,CPI降幅在明显趋稳,稳定在-1.5%左右,由于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PPI降幅仍在扩大,但随着基数效应的下降,三季度末到四季度降幅有望明显收窄。社会上最担心的是去年底以来持续的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长会不会变成新的高通胀的诱因。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由于实体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改善、再加上前期投资过快形成的产能过剩压力很大,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不会转为通货膨胀压力。但要重视新的资产泡沫问题,下决心控制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9,(6):29-29
国资委近日透露,今年前四个月,央企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呈下降趋势,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将之归结为产能过剩问题。对此问题,有专家撰文指出,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一种表象,而深层的原因,只能从国企改革本身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6.
田艳芳  郭云  周璐 《中国经贸》2010,(24):20-21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结束了长期的短缺经济态势,而呈现出以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等行业竞争态势,大量生产设备闲置、产品供给过剩、价格大战迭起、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以过剩为特征的现象层出不断。基于此,本文在回顾现有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知识来探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及原因,并最终提出消化、转移过剩产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大多学者将其归因于增量投资的过度,忽视了存量资产的结构失衡问题。文章提出了从存量资产优化角度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困局的观点。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存量资产优化模型描述在产权市场中存量资产的优化过程,并结合钢铁行业特点从存量资产结构、产出可预见性、市场可进入性和交易成本四方面指出现存优化障碍。并在对障碍的属性和来源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近期撰文指出,要正确处理改革与风险的关系。 第一类是不改革的风险。一是增长跳水的风险。经济增长很可能不是平稳地“下台阶”,而是“跳悬崖”。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十年,改革滞后,国进民退。二是产能过剩的风险。产能过剩将导致企业杠杆率过高,僵尸企业增多。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经济脱实向虚趋势相当明显。虚拟经济可以说异常火爆,实体经济则相对衰退,形成“冰火两重天”。经济脱实向虚的原因,一是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流动性过剩,部分资金必然流入资产市场进行炒作。2008年M2还不足50万亿,如今接近110万亿,5年时间翻了一番。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核心原因也是流动性过剩。二是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国际投机热钱利用汇率升值无风险套利,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贸易顺差和出口数据里,也隐藏着部分套利热钱。三是实体经济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金融投机领域,以牟取比实体经济高得多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分析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的关系入手,指出产能过剩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立足于产能过剩.从改革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入手.消除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12,(12):21-21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受产能过剩和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影响,石化产业的效益开始下降。今年前四个月,石化行业的利润下降50%以上,石化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到85%。尽管现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总的来讲石化行业已经度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消耗产能过剩、去库存化需要较长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2.
结构失衡仍是头等难题 2007年以来,CPI逐步走高、经济增速偏快,过去几年存在的三过问题依然存在,经济总量方面的矛盾浮出水面。为了避免经济增长由过快走向过热,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货币政策频繁动用,包括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多次登上舞台,货币政策成为人们眼中最热的词汇。但从目前的经济运行现实看,政策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好,原因有很多,不过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结构失衡没有完全得到矫正。比如,由于改革不到位的问题使得城乡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间接导致投资率不断攀高、消费率不断下降、贸易顺差和外汇积累持续走高、流动性过剩趋势不断加剧且过剩的流动性伴生出资产泡沫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关于银行流动性过剩和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两者具有连接和关联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国有企业亏损额为1026亿元,接近1998年巨亏时的水平,创造了历史上第二个亏损高峰;亏损额同比增长56.7%,增幅也创下近16年来新高,而产能过剩和核心技术缺失是造成国企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这一数据当前也存有争议和有待观察。而进入2006年以来,1月至2月,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化解产能过剩,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政府和钢铁企业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钢产大国,钢铁产能过剩影响更为深远,去产能是中国钢铁行业的首要任务。针对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和原因,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钢铁产能过剩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工业是河北的支柱产业,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行业竞争秩序,也严重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的环境质量.本文分析了河北钢铁工业现状,指出其产能过剩的特点和严重性,从宏观经济形势、产能扩张机制、政绩评价机制和受京津地区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产能过剩的原因.提出化解河北钢铁工业过剩产能问题的关键是生态环保,必须充分考虑河北环境容量与钢铁产能的关系,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不同层次全面推进生态创新.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能过剩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椒军  储俊 《科技和产业》2007,7(2):19-23,35
汽车产能过剩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有效地组合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的力量,才能使汽车业走出产能过剩的阴霓。近期关于产能过剩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政府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现实中不仅政府需要宏观调控,行业协会和企业都是解决产能过剩的主体。因此,全面分析汽车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其对策成为现实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流动性过剩是什么,流动性产生的根源有来自国际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流动性过剩严重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推动CPI指数上扬,造成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产能过剩是近些年来我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升级版"必须应对的重大考验。2013年7-9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公布了3批19个行业淘汰产能企业名单。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开始第一波调控时,列入落后产能名单的只有3个行业。10年来尽管调控政策一波接着一波出台,但过剩行业的产能却突飞猛进,我国淘汰落后产能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基本面向好是根本原因,流动性过剩是重要原因,但还仅是必要条件,制度性、体制性缺陷加剧了我国当前资产价格的上涨。从物价上涨看,目前流动性过剩也不是主要原因,更多的是供给面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浙江工商》2006,(10):43-45
专家认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产能过剩是个相对的概念,是否过剩,不仅仅要看生产能力和可能的总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之比,还要看在什么范围内、在多长的时间区间、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过剩。另外,产能的结构也值得高度重视,同样的产能,质量不同、档次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差迥异。本文以金华市水泥行业为例,通过对水泥行业现状的描述判断是否过剩,分析内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期寻求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