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我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 ,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以保护森林资源为重要手段 ,涉及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其最终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上游地区“天保工程”的实施 ,从长远来看 ,无疑将有利于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实现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 ,近期对该地区的冲击也是较大的。“天保工程”的实施 ,使贫困山区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 ,森工企业及林场富余人员急剧增加 ,当地农民收入水平下降 ,就业机会减少 ,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一、主要问题1 温饱问题。长…  相似文献   

2.
郑飞跃 《农村经济》2003,(11):61-62
目前 ,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 ,经济的发展需要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 ,更离不开国家政策性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 ,帮助这些地区尽快实现经济振兴和加快发展。为此 ,笔者仅以甘孜藏族自治州 (以下简称甘孜州 )为例 ,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甘孜州的基本情况甘孜州位于四川的西部 ,面积 15 3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一个山东省的面积 ,平均海拔 35 0 0米 ,年平均温度 7 8℃ ,总人口 90万 ,其中藏族占 76 %。“幅员辽阔、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生活艰苦、经济落后” ,是其主要特点。目前 ,甘孜州经…  相似文献   

3.
丁一  吴铀生 《农村经济》2000,(11):31-32
天然林禁伐与保护工程 (以下称“天保工程”)的建设在四川占 70 %以上 ,而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又承担着 70 %以上的在建工程。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原本属于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展地区 ,建国以来这些地区主要以木材砍伐为经济和财政源头。“天保工程”的实施断绝了原有的经济和财政的来源 ,退耕还林也使部分农民转变了生活来源。如何在实施“天保工程”的同时又能发展当地经济 ,我们认为只有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才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一、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四川民族地区目前面临产业结构大调整 ,即从过去对原始森…  相似文献   

4.
《农金纵横》2003,(5):17-19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后,四川阿坝州农行系统切实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方针,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实施“一体两翼”和“绿色立州、科技兴州、旅游富州、水电强州、依法制州、稳定安州”的经营发展战略,努力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支持全州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阿坝“新跨越”、“跨三步”、“翻三番”、建设模范自治州和全国藏区第一州的奋斗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截止2003年6月末,各项贷款总额为27亿元,比1999年翻一番,存贷增量比由50%提升为140%、存量比由60%上升为80%…  相似文献   

5.
四川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典型地区的调查,总结了两类主要的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并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学习借鉴其他发展模式,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确保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龙感湖农场自 1996年开始 ,经营连年发生亏损 ,1998年决算亏损高达 2 392万元 ,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从 1999年起 ,农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扭亏增盈为重点 ,经过两年的负重拼搏 ,1999年减亏 1180万元 ,2 0 0 0年实现利润 2 2 8万元 ,使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重大转机 ,被评为 2 0 0 0年度全国农垦系统扭亏增盈先进单位。推行“三田制” ,促进农业调整(一 )实行“三田制” ,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由于受洪涝灾害和粮棉价格下跌的影响 ,我场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土地抛荒严重 ;二是农业…  相似文献   

7.
1998年9月,国家率先在四川甘孜等“三州两市一地”试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数年来,按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停、造、转、保”的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奋斗目标,扎实工作,精心组织,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基本实现了初见成效的目标。截止2005年底,国家累计拨付天保工程资金15亿多元,全州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05.77万亩,飞播造林155.91万亩,封山育林567.41万亩,同时对548.868万hm2的森林实施了有效的管护,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按照国家林业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总体要求,甘孜州林业局努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三州”)是集“老、少、边、穷、高”于一体的落后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及诸多特殊因素的影响,三州地区部分农信社已陷入“撤不掉,养不活”的困境。为使其尽快摆脱困境,实现三州地区农信社深化改革的目标,笔者从目前三州农信社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县自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几年来已完成工程任务8.7万亩。其中,坡耕地还林4.5万亩。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本县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扩大农村劳务输出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退耕还林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是被广大农民群众赞誉为“德政”和“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0.
有效实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的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退耕还林(草)[以下简称退耕还林]工程与天然林保护工程一道构成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对西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四川属于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省市,1999—2000年率先启动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00万亩,分布在120个县区市,涉及农户123万。在四川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退耕还林试点工程相关机构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省试点实施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退耕还林农户和社区的欢迎和拥护。但是,该工程涉及面比较广,准备不太充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8个县市实际情况的调查,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方面选用37个具体指 标,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综合评 价。评价结果显示, 1999~2012年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得分从1999年的 -15.348 0提高到2012年的28.732 9。特别是2005年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批准建设之后,地区 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得分增长幅度较大,说明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有显 著支持作用。通过分析指出影响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个主因子,分别是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因 子、产业结构因子、人口素质范畴、社会基础设施发展因子。并通过主因子的变动情况,指出影响该地区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柴达木盆地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禀赋不均, 限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人力资源实力较弱,科教投入不足,影响其工业转型;产业结构不合理。最后, 提出促进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 西藏、青海和四川的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以及云南省北部都是藏彝民族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商品经济,尤其是农村的商品经济,明显地落后于汉族地区,比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如广西、新疆、宁夏、内蒙等)的商品经济还要落后。尤其是该地区的边远偏僻地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农村还没有定期赶集、交易的习惯,市场经济中只有单一的国营民族贸易公司,且网点分散,中转环节多,商品流通不畅,严重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民族地区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缓慢,水平低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六五”期间,这一地区市场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四川省甘孜州集市贸易成交额由1981年的375万元增长至1985年的2,245万元,增长了5倍,  相似文献   

13.
太湖为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拥有320多万亩水面,渔业资源丰富,素有“日出斗金”和“大然活鱼库”之美称,是镶嵌在长江三角州经济发达地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 ,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工作的中心。甘孜州农牧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长缓慢 ,在全省以及民族地区排位也处于末位 ,这不仅影响到甘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关系到甘孜州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就此 ,本文提出了甘孜州农牧民增收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华北、东北(三北)防护林工程内的林业,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为使这个地区的林业得到更大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产品、技术和劳动力,与世界各国进行林业贸易往来及合作。这是重要的战略问题,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一、“三北”林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性“三北”防护林建设于1985年结束了为期8年的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已从1986年开始,将在10年左右完成。此项工程建设范围包括13个省(区、市)的152个县(旗),治理面积为4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不言而喻,进行如此广大范围内的造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 ,对再生林依赖程度较深的一些西部山区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也因此带来了相关的生态、经济 ,乃至社会矛盾。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 ,再生树种青冈树的综合利用是当地百姓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并且是基层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2 0 0 1年 ,“天保工程”在当地全面开展 ,包括青冈树在内的一切森林资源全部禁伐 ,由此引致了一系列尖锐矛盾 ,给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 ,实施“以粮换林”的德政工程——以粮代赈。前年四川省率先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去年 9月 ,朱总理视察四川“天保工程”提出了“退耕还林(草 )、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方针。四川省政府决定把全省2 5度以上的坡耕地 2 60 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 ,第一期先搞 3 0 0万亩 ,每亩补助粮食 1 0 0公斤 ,一定五年 ,五年后再递减。凉山州在这 3 0 0万亩的先行试点中实施退耕还林 5 0万亩。对此 ,州领导十分重视 ,要求各地认真落实。州粮食局局长焦新康作了具体部署 ,他要求 …  相似文献   

18.
四川退耕还林在全国启动早、规模大。1999年实施20万公顷退耕还林试点以来,截止2002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4.2万公顷,配套荒山造林42万公顷。几年来,不断总结、完善,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1996年10月,朱基同志视察四川攀西地区时指出要“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1998年6月20月,朱基同志批示四川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早启动,早提供经验。1999年9月,朱基在视察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时又指出开展20万公顷退耕还林试点。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指示给四川干部、群众极大鼓舞。省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  相似文献   

19.
《致富之友》2003,(6):41-41
近年来,达茂旗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扩大。把马铃薯作为立旗产业之一,从源头抓起,在近1万个贫困农户中实施脱毒马铃薯微型薯“1分地工程”,加快了脱毒种薯更新换代步伐.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在贫困户中全面实施脱毒马铃薯“1分地工程”后,使马铃薯这一优势作物得以发展壮大。2002年,在全旗退耕54万亩的情况下,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  相似文献   

20.
禄丰县地处滇中腹地,为昆明近郊,是楚雄州的东大门、滇中经济区和楚雄经济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距今1.8亿年的“禄丰恐龙”和距今800万年的“腊玛古猿”著称于世,素有“恐龙之乡”、“化石之仓”的美誉。全县国土面积3536平方公里,共辖4乡10镇164个村委会(社区),总人12143.6万人。禄丰县按照省州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有关部署,把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山区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