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竞红 《浙江金融》2003,(5):29-30,36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其中股权融资方式包括留存收益(即所谓的内部股权融资方式)和配股、增发新股(即所谓的外部股权融资方式).债务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发行公司债券和借款.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问题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章卫东  王乔 《会计研究》2003,(11):44-46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是股权再融资的成本偏低。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造成的,过度的股权融资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必须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股权融资的监管、规范市场运作等方面来治理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在筹措资金方面具有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发达国家上市公司“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有着明显不同。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及内在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及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熟融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机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丽英 《福建金融》2004,(10):39-41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够成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使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本文通过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效率,并提出解决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主导了再融资市场。监管政策的变迁带来了股权再融资偏好的何种变化?不同的再融资方式对再融资效率及公司绩效等有何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监管政策的变迁历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当前的再融资状况及各种再融资方式的影响,并给出了规范再融资市场、提高再融资效率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偏好的融资顺序与西方上市公司完全不同,即与著名的“啄食顺序理论”所提出的从内源到外源的融资顺序相悖,中国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出发,旨在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主要形成于股权融资资金成本对公司融资行为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股权再融资行为与绩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却是股权再融资的绩效低下。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和再融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再融资方式有配股、增发、可转债。自1998年以来,增发再融资方式发展势头赶超配股,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重要的再融资方式。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针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结构一度呈现出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自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股市低迷,股权融资遇到障碍,而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的出台为债权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这些因素促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结构的转变。然而造成股权融资偏好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内部融资严重不足,债券市场有待完善,融资结构并未得到实质性的优化。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市监管、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稳健发展债券市场,以促使再融资结构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原因,然后就此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但是改制之后的我亘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国企却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上没有上市公司在达到配股资格和增发股票条件下而放弃其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机会.因此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危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通常有利用股权方式融资和利用债务融资两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频频遭到投资者抵制 ,举步维艰的现象 ,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权再融资行为是当前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本文深入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定义与特征,探讨当前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现状和风险,并相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国内外仍有不少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我国还呈现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说明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存在一定理论依据。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结论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找到充分的理由。我国不合理的制度背景,产生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的偏好,一方面是制度使然,另一方面与上市公司控制制度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财政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再融资经营业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融资监管体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具有更复杂的制度背景,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具有不同的意义。国内上市公司的融资政策和融资行为,理论界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公司融资行为的研究更多围绕着再融资的盈余管理问题,对再融资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也很少关注。因此,本文将对配股、增发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丹  黄国良 《海南金融》2005,(6):19-20,4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本文探讨了股权再融资偏好在我国的表现,试运用行为金融的“抛锚效应”和“市场时机理论”分析该问题,指出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受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治理缺陷条件下的经理人不道德心理与行为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建立在市场非有效假设上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是否存在着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时机选择行为,这种融资时机选择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存在"圈钱"的动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再融资仍是主导.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邓茹 《会计师》2014,(4X):31-33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