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大的宏观调控,包括1993-1996年旨在治理经济过热的紧缩性调控,1998-2002年旨在治理通货紧缩的扩张性调控,以及始于2003年并持续到现在的旨在治理经济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当前,深入分析每一次宏观调控的国内国际经济背景、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认真总结这三次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将有利于党和政府在“十一五”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在“十一五”时期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现实条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把握财政政策力度与方向的基本前提,也是财政工作与财政改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根本要求。为此,我就“十一五”时期财税宏观调控谈一此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处于本轮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关口。[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2006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较优、质量与效益较好,就业与物价平稳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年度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顺利完成,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参考》2014,(7):29-37
宏观调控是主要面向经济总量与结构关系的政府行为,是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内外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统筹调整。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结合发展战略、发展阶段等实际国情,兼顾国内与国外市场、短期与长期因素所构成的经济运行发展环境,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健全的、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应确定合理的目标区间、目标顺序和具有针对性的目标选择与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保证市场经济平稳有序运行,并充分发挥本国自身优势,为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宏观调控目标的“十一五”分析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旨在对我国"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论证。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回顾"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其次,说明这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再次,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可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仍沿用过去的习惯,把目标值设定得比较低;另一种是,可以设定目标区间,即以潜在经济增长率为基准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再一种是,不是设定单一的五年固定不变的目标值,也不是笼统地设定一个目标区间,而是对未来五年中的各年设定不同的、可以反映经济波动趋势的目标值。最后,本文对这些政策建议进行具体的测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建立在“可控性”的信念基础上。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二重的:第一重目标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后一重目标要服从并服务于前一重目标。“可控性”的信念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相容,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政策工具和相关经济参数的控制能力在不断衰减。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往往造成调控目标冲突、多变、调控滞后和调控结果失衡,从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和经济不稳定。重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理念、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调控架构的重构。当前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增加就业,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对国家宏观调控效率的影响及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既可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提供条件,同时又阶段性地具备某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经济转轨时期,这种“两重性”的负面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使之在合理的规制和框架内有序运作,是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贾伟 《经济师》2005,(4):6-8
2 0 0 3年以来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 ,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 ,特别是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引发了宏观经济局部出现过热现象。针对这一情况 ,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自2 0 0 3年下半年以来实施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措施。到目前为止 ,此次宏观调控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继续向着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发展 ,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把目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下去 ,争取取得此次宏观调控的更好成绩 ,为“十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不懈努力。2 0 0 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我国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而关键的一年。我们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挑战 ,同时 ,我们也具备着多种有利的条件。前不久 ,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汪同三教授 ,他就 2 0 0 5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现整理如下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05,(3):5-6
发展由“快走”变为“快跑”王珉说,2005,年是吉林省改革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既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实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步目标,又要谋划制订好“十一五”规划,推动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经济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将实现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快吉林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1.
“三化同步”大视野下我国的耕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然后重点剖析近年来我国耕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住房保障、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独立工矿地等方面全面分析未来建设用地需求,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农情和地情,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土地论土地”的传统思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创新突破口。"十一五"时期,浙江省不断加大社会建设投入、积极创新社会政策、大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建立起一个项目比较完备、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社会政策体系,但仍存在福利性、公平性和体系性的不足。浙江经验表明,推进我国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创新、民生导向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优化调整政府间职责分工与财政分配关系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基于公民权利的社会政策体系,最终实现社会政策的制度统一并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中国经济要摆脱粗放式的运行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创新.同时,还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以人为本和技术立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十五”及2015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及战略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五”期间和今后15年,我国农业发展既面临有利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又面临农产品销售不畅、国外农产品竞争、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镇化推进滞后等因素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在战略定位上实行六个转变,在对策选择上突出优化政策、培育市场、调整结构、重塑国民疏入分配格局、推进农村城镇化等五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我国"十五"时期区域差异特征的深入分析,认为由于计算口径和生活费成本的影响,各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小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本文认为,"十一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应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缩小区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和社会发展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16.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浙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速建  余菁 《经济管理》2006,(20):33-39
“十五”时期,浙江克服了经济运行环境中的种种不稳定性因素,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浙江正确处理长期发展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经济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将中央各项政策方针落在实处,在实践中走在前列,在确保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同时,初步实现了从以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格局向质量提升型的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的转变。这为“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As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to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e next five years (2022–2027) will be crucial for beginning to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Firstly, the next five years will be a period of historical transition in the central task of the CPC. The central task of the CPC will be to realize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At this crucial stage for getting our efforts off to a good start, China should understand and pursue 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to advanc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all fronts through a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econdly, the next five years will be a period of deep reform in which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risks and challenges are concurrent. Alongside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well underway, the new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ing Chinese society, a historical transition in the central task of the CPC, and a shift in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ower, profound and complex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in Chin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 Uncertainties and unforeseen factors are rising and must be dealt with appropriately. Thirdly, the next five years will be a key period of achieving China’s overall development objectives for 2035. It is a paramount stage of meet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goals, formulating the 15th Five-Year Plan goals, and realiz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by 2035. China should uphold the CPC’s overall leadership, follow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pply a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remain committed to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carry forward our fighting spirit. Fourthly, the next five years will be a crucial period of accelerating the creation of a new pattern of development and pursu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hinese modernization should be advanced through a series of strategic initiatives, such as building a high-standar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odernizing the industrial system, propell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cross the board, promoting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boosting high-standard opening up. Fifthly, the next five years will be an impact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under various factors and risks beating expect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14th Five-Year Plan goal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bjectives by 2035, it is necessary to defuse the threefold pressure composed of increasing demand shrinkage, supply shocks and flagging market expectations, as well as intensifying potential risks. To accomplish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tasks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observe objective laws, apply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continue to pursu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central task, adopt system-based thinking, take steady steps to sustain progress,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ner.  相似文献   

18.
总量均衡区间与宏观调控应确立的若干新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出现对宏观调控将产生诸多重要影响,使之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为有效应对这种新情况,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有必要相应地确立“近似均衡原则”、“适度超前原则”、“临界点原则”、“供给方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宋泽明  张光宇 《技术经济》2023,42(12):14-27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