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外科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病例,对不合理用药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病例740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病例218份,占29.5%(218/740)。其中Ⅰ类手术切口病例222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病例43份,占19.4%(43/222);Ⅱ类手术切口346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病例127份,占36.7%(127/346);Ⅲ类手术切口172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病例48份,占27.9%(48/172),Ⅰ类手术切口不合理应用率明显低于Ⅱ类、Ⅲ类手术(P<0.05)。结论我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较好,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低于其他类别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规范本院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6月出院的757例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7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使用298例,使用率39.4%;无指征用药39例(13.1%);用药频次前三位: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克林霉素;单一用药262例(87.9%),二联36例(12.1%);术前0.5~2.0h给药270例(90.6%)。结论我院围术期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使用药物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当,疗程过长。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力度,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每月随机抽查出院病历150份进行医嘱点评,2015年1~8月抽取出院病历120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取的12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638份(53.17%),不合理用药的份数有147份,占23.04%(147/638)。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给药频次不当、联用不合理、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无指征用药、随意换药等。结论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需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法规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患者91例,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给药和术后24 h后用药的概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6.1%、52.7%;其中7例出现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占7.7%,无1例术后感染症状出现。结论严格遵循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再应用抗菌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病历医嘱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200份出院病历,对病历医嘱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200份病历中合格病历84份,占4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100%;微生物学检查百分率为0.67%。结论我院临床用药仍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实施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以干预前、后骨科手术出院患者病例为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抽取骨一科Ⅰ类切口住院病历,整治前536份,整治后695份,设计手术预防用药调查统计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整治前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为64.9DDD,整治后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为14.3DDD,下降率为78.0%。预防用药时机正确率为整治前59.2%,整治后为98.9%,用药时机正确率上升67.1%;平均预防用药时间整治前为7.39天,整治后为1.25天,下降率为83.1%;人均抗生素的费用从866.33元降至167.23元,药品费用下降率为80.7%。结论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骨一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显有改善,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秭归县中医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素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统计秭归县中医医院2012年1月~12月出院患者的I类切口手术病历168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7.6%,共应用7类12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噻肟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为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临床药师适时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处方、病历药物应用状况,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12月的门诊处方4233张,病历366份,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分析药物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39.95%、住院73.44%;用药合格率处方89.91%、病历21.88%;标本送检率为21.88%;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率99.16%。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合格率低,存在用药过度、过量使用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围术期的合理使用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6.6%,其中I类手术使用率为96.9%,II类手术使用率为99.2%,III类手术使用率为100.0%。结论我院围术期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时机不佳,用药过度,且标本送检率低,应加强监管,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分析抗生素在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321例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情况。结果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抗生素的总使用率为64.8%(208/321),其中,妇科手术268例,抗生素使用率为89.9%(187/208);产科手术53例,抗生素使用率为10.1%(21/208)。抗生素的应用中,使用单一抗生素的患者占20.2%(65/321),两种抗生素联用的患者占51.4%(165/321),三种或三种抗生素联用的患者占28.3%(91/321)。抗生素中使用率最高的种类是β-内酰胺类,总使用次数为271次,使用次数前三位的抗生素种类还包括硝酸咪唑类(223次)和大环内酯类(150次)。此外,根据抗生素在围手术期使用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两类,预防性用药占65.9%(137/208),术后抗感染用药占34.1%(71/208)。根据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分类,每天使用1次抗生素的占53.6%(172/321),每天使用2次抗生素的情况占25.9%(83/321),每天使用3次抗生素的情况占20.6%(66/321)。结论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所处环境、手术方式、手术过程的操作与致病菌监测、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整个围手术期加强护理措施,促进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提升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质量。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起采取措施干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10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法用量合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升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7年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监管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HIS系统调取2017年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的应用数据,对使用科室、用量、使用率、占药比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375份住院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2017年我院共3732例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全年用量共55 974支,用量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点评的375份病历中,不合理病历数128份,合理病历247份,合格率为65.87%;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禁忌证用药、给药途径不适宜等。结论我院2017年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的用量大、合格率低,临床应用不合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应加强监管,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6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90%是预防用药,63.33%是术后用药,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及用药合理性等指标。结果经过不同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且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患者给予药学干预,能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控水平。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的住院病历共20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对所用抗菌药物按用药人次多少进行排序,对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9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使用抗菌药物的19%。结论建议医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一些可行性措施,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静脉途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2021年度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经静脉途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有效病历458份,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 经静脉途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排名前三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32.10%)、呼吸科(24.89%)及肝胆外科(19.65%);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肺部感染(39.08%)、腹腔感染(29.69%)、重症胰腺炎(18.56%)、脓毒症(9.39%)等;本院使用最多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为注射用美罗培南0.5 g(38.21%)、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26.86%)、注射用美罗培南0.25 g(20.31%);421例送检,送检率为91.92%,病原学检查结果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0.40%)、肺炎克雷伯菌(24.23%)、鲍曼不动杆菌(19.71%)、铜绿假单胞菌(14.49%);458份病历中411份病历使用基本合理(89.74%),47份病历存在不同程度用药不合理(10.26%),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无科室相关专家会诊(44.68%)、药物选择不合理(23.40%)、用法用量不合理(19.15%)、联合用药不合理(12.77%)。结论 该院注射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仍存在不合理情况,还需加强对此类药物的管理,进一步加大药学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考察临床药师干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2016—2018年总计7086例Ⅰ类切口手术,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给药时机、疗程以及品种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18年,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12.73%降至8.44%;术前0.5~1 h给药率从89.90%升至97.11%;用药疗程>48 h比例从28.20%降至4.96%;一、二代头孢使用比例从66.54%升至83.06%。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集中在骨科、疼痛科等科室。结论通过临床药师有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有不足,需继续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特点、原因,找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的措施,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病历200份,回顾分析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原因。结果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中,抗生素占38%(76/200),其次为抗感冒药物与干扰素,分别占21%(42/200)、24%(48/200);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发生了肝、肾衰竭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分析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可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86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给药法(930例)及改革给药法(93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P>0.05),而改革给药组在用药疗程、用药剂量、用药经费方面均少于传统给药组(P<0.05)。结论采用改革后的抗生素使用方法,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同时能缩短用药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及患者经费的支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患者临床资料2800份,统计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审核2800份病历,其中使用抗生素患者的医嘱1218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嘱124份,主要为给药途径及次数、重复用药、无指征的预防用药、药理拮抗、毒性相加、疗程不合理、溶媒不当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还需进一步合理化以提高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