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本身也是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发展的结果,影子银行的出现对我国金融发展与深化有重要作用。不同地区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差异,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与深化的影响也存在不同,就甘肃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而言,影子银行具有促进甘肃金融深化、丰富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提高金融配置效率等都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地区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为此,文章指出应对区域内的影子银行体系采取引导和审慎监管的策略,加强对金融稳定的检测,正确引导影子银行在甘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而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影响。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作用,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心如 《中国经贸》2014,(20):164-165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发展,金融中介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影子银行”成为重要的机构。影子银行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却受到不相匹配的监管约束,成为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风险隐患。我国的影子银行系统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因此也呈现出特有的特征。预防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有针对性加强监管,是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成为了金融行业的热门话题。尽管如此,综合国外以及国内的相关文献来看,影子行业体系的发展对当前社会所拥有的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与货币政策上极少有文献提及。为了影子银行体系能够有更好的运用,本文将针对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对货币政策的挑战进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体系已逐渐在国内蔓延,在黑河市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业务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方面,通过透析二种"影子银行"的金融衍生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地方经济金融产生的影响,提出对"影子银行"体系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数字金融的视角出发,以2011—2020年我国非金融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数字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且在分析师关注度、研报跟踪数量及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监督治理下,数字金融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下,数字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降低作用仍然显著;作用机制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两条路径来改善企业对影子银行融资渠道的依赖性,进而降低企业影子银行化。研究结论可为抑制非金融企业在金融领域的扩张和防止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朱琳 《特区经济》2014,(12):82-85
随着金融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化,中国金融脱媒和大量表外资产的出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成为当前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积极地关注。关于影子银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众多且角度多样。本文主要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特征、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风险控制与监管等角度加以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发展规模快,影响力大,但其实质都是通过不同的信贷关系进行无限的信用扩张,潜在的风险不断积聚。从监管的角度看,当前其游离于正常的金融监管之外,存在监管缺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和完善"影子银行"金融风险体系的全面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基层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1.
童晓力  段江娇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41-145
基于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金融科技指数与影子银行规模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与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创新运用抑制了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未来仍需持续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以合理引导影子银行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把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通过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比较,有利于学习借鉴美国经验,推进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在监管之外,起到"类商业银行"作用的信用中介.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在信贷需求、银行盈利需求、金融创新和监管控制几股力量共同作用下发展.影子银行会计信息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使得监管难的问题雪上加霜.本文梳理了常见的影子银行运作机制,认为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是对影子银行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和抓手,会计信息监管的...  相似文献   

14.
刘玲 《中国经贸》2012,(12):130-130
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冲击欧美经济,随着银根紧缩,金融创新,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特点,探讨了中国的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据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国办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定义了影子银行的概念、纳入监管的范畴以及监管责任分工等。业界认为,这份文件可被视作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法"。针对影子银行实行全面、有效监管,已经成为事关中国金融稳定与发展最为急切的核心课题之一:首先,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自2010年以来骤然呈现井喷式增长,仅就存量来看,  相似文献   

16.
黄晓雯 《南方经济》2017,36(7):85-99
文章选取我国16个传统银行和12个影子银行,共计28家上市公司股票日收盘价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GARCH模型计算28家机构的VaR值及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溢出效应(CoVaR)值,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通常高于传统商业银行,有的达到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的3倍;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高度关联,风险具有易传染的特征,会对其他金融主体发生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萍 《中国经贸》2015,(18):121-12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影子银行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业务和风险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影子银行的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和民间融资,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和风险,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企业的信贷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世界的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导致了影子银行的萌芽和壮大,与此同时,与之相对立的国内外传统银行体制在社会全球化市场上的影响力受到了冲击。尽管新事物的产生从某些方面上看是符合现阶段金融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在整个影子银行背景下的借贷模式快速发展并游离于现有金融管制体系,因此本文详细分析影子银行如何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找寻新的谋生之路,适应整个经济格局的变化,以此保证中国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施俊 《新财经》2014,(2):22-2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即107号文)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列入影子银行的范畴。有分析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越来越清晰,很可能在央行牵头摸底之后实现归口监管。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构建SVAR模型证实影子银行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得出影子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具有“挤出”效应,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短期会刺激影子银行的膨胀,但长期不具有持续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能够补充企业融资缺陷,但同时会提高企业融资成本、风险和融资难度。最后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并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并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