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丁红梅 《中国外汇》2011,(11):68-69
近年来,从事非法网络炒汇机构和参与者日益增加,网络炒汇案件时有发生。网络炒汇可使参与者蒙受巨额经济损失,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外汇局浙江省分局近年配合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连续破获并审结了两起网络炒汇案,在识别和查处网络炒汇案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从事非法网络炒汇机构和参与者日益增加,网络炒汇案件时有发生。网络炒汇可使参与者蒙受巨额经济损失,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外汇局浙江省分局近年配合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连续破获并审结了两起网络炒汇案,在识别和查处网络炒汇案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公安部、国家外汇管理局曾在2006年联合开展"断网行动",初步遏制了非法网络炒汇的蔓延态势。但2007年又从各地传来有人因进行非法网络炒汇而陪得血本无归的消息,警惕非法网络炒汇的警钟再一次敲响。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炒汇公司刻意夸大投资回报率的宣传里,充满着一夜暴富、点石成金的神话。无数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深陷其中,最终大都以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而告终。此类案件的频繁出现,不仅扰乱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还影响了社会稳定。本期专题聚焦非法网络炒汇,揭开其华丽外衣下的真实面目,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来维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5.
非法网络炒汇的大肆蔓延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不但严重扰乱了金融和外汇市场秩序、危害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甚至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亟需各监管部门统二协调、加强监管,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消除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林福和  孙昉 《中国外汇》2009,(16):44-45
由于国内居民投资渠道仍然相对匮乏,网络炒汇(又称非法外汇保证金业务)在境内再次死灰复燃,广大投资者要提高警惕对网络炒汇的危害有所了解,切莫贪一时之利,落入对方陷阱。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2009年,外汇局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共破获10起地下钱庄案件、6起非法网络炒汇案件、11起非法买卖外汇案件,查获逾61个非法交易窝点,涉案总金额约35.4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地下钱庄是民间对从事地下非法金融业务的一类组织的俗称,是地下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根据地区的不同,地下钱庄从事的非法业务有很多。从东宁边境地区地下钱庄经营方式看多以炒汇的形式存在(也称为民间外汇市场)。民间外汇市场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网络,从事非法金融业务,破坏国家外汇管理秩序、增加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严重干扰正常的金融市场的秩序,也为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应当严厉打击。 东宁地区民间外汇市场总体情况 东宁民间贸易外汇市场是伴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宁边境口岸的设立,  相似文献   

9.
骗局的破灭     
蔡凌 《中国外汇》2013,(19):35-35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群众一夜暴富的心理,诱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网络炒汇,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外汇市场秩序,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外汇局协同公安部门予以了坚决打击。案情:2013年1月,外汇局接到长信投资公司员工举报,称自己投资在公司炒汇的资金血本无归,要求外汇局严厉查处。接到举报后,外汇局立即开展了相关的外围调查,取得相关案件线索后,与该案管辖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进行移交。公安局接到案件线索之后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众投资观念日益深入,理财手段也愈发丰富,在众多投资理财的渠道中,网络炒汇以其以一博百,一夜暴富,白天炒股、晚上炒汇的口号吸引了不少眼球。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真有这样的财富快车吗?揭开网络炒汇的神秘面纱网络炒汇是网络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简称,它看似外汇买卖,但并无实际的外汇交割,属于远期期权交易。相对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不法人员将炒汇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通过控制大量支付账户进行资金代收代付,故意隐匿割裂资金来源和去向,给司法机关对洗钱犯罪行为的认定、上游犯罪涉案金额的认定及追赃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连云港市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网络炒汇集资诈骗案为例,剖析网络支付机构在单位支付账户管理、交易明细保存、重点可疑交易报告报送等方面存在的洗钱风险漏洞,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反洗钱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网络炒汇"其实质是凭信用进行的保证金交易,属虚盘杠杆外汇交易,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近年来大量以"网络炒汇"为南的案件不断发生,其中大部分涉及不法中介公司进行的商业欺诈,上当者众.本文以广东为视角,结合实际案例对当前境内"网络炒汇"市场的交易手法与欺诈之术进行分析,希望藉此揭示真相,防止更多的投资者陷入"网络炒汇"的欺诈陷阱,推动外汇市场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投资与理财》2013,(24):52-53
伴随互联网金融的火热,网络上的各类理财产品成了网民投资的新热点。犯罪分子也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谋取非法收益,以项目投资、产品开发、原始股销售为借口进行的非法集资项目,一直都是犯罪分子大肆吸金的绝佳幌子。现如今,各类金融投资类“钓鱼网站”开始成为欺诈现象的主流,以“天天返利”、“高额回报”为诱饵的投资理财陷阱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发财捷径,往往是倒霉的陷阱。”何某如此总结自己以损失10万元而终结的网络炒汇生涯。 像何某这样在网络炒汇中遭受损失的人并不少见。这些参加“网络炒汇”的投资者最终不仅没有赢利,甚至血本无归。近年来,类似的案件频繁出现,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以1万美元投入就能操纵100万美元的资金,片刻间让你成为富翁。”这就是网络炒汇组织者的承诺,而片刻间沦为乞丐更可能是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网络炒汇”的监管职责不清,导致“黑平台”的泛滥,极易引发社会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16.
"网络炒汇"是指客户向交易商缴存一笔资金作为保证金,并通过交易商提供的交易平台进行的外汇期货交易,它的显著特点是杠杆效应,客户可按保证金"放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金额进行交易,其实质是凭信用进行的保证金交易,属虚盘杠杆交易,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近年来,大量以"网络炒汇"为由的案件不断发生,投资者损失惨重.本文从"网络炒汇"的交易规则、经营方式和危害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揭示真相,防止更多投资者陷入"网络炒汇"陷阱.  相似文献   

17.
网络炒汇又称外汇保证金交易,即通过跨境交易平台买卖外汇的金融衍生产品。与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相比,目前参与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主要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  相似文献   

18.
“炒鞋”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出现,特别是通过APP平台进行“交易”能在短期内产生巨大收益,吸引大量盲目跟风人员的参与。当前,受到网络交易平台准入门槛低、法规不健全、监管缺失等因素影响,通过网络APP平台进行交易背后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洗钱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网络APP交易现象及其风险进行研究,并指出对其开展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众投资观念日益深入,理财手段也愈发丰富,在众多投资理财的渠道中,网络炒汇以其“以一博百,一夜暴富”,“白天炒股、晚上炒汇”的口号吸引了不少眼球。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真有这样的财富快车吗?  相似文献   

20.
P2P网络借贷起源于英国,其典型模式是由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借贷双方通过某种中介形式达成贷款交易,贷款方获取较高的利息收益,借款方到期偿本付息,而P2P网络借贷平台从中收取中介服务费。P2P网络借贷由于其远高于储蓄、理财的资金回报率以及灵活方便的贷款方式,吸引了大批社会闲散资金以及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参与,一方面它是互联网金融概念中爆发力最强的元素;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它很容易演变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