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玉 《宁波通讯》2012,(19):83-83
《平凡的世界》不能说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作家的追求赋予了这部作品以史诗性的品格。“谨以此书献给我所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作品看起来写的都是一些普通平凡的事情,而实际从总体上构筑了一个有拼搏和抗争,有胜利的喜悦,有悲欢离合的极不平凡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李超 《新西部(上)》2013,(12):71-71,70
文章从文革后中国的思想解放,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复兴,文化艺术复兴繁荣等方面解读了《平凡的世界》,认为小说全方位的用文学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励志作品。作品揭示了个人的命运、家庭命运维系于国家的命运,维系于社会的发展。使当代青年真正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路遥的作品中,田晓霞身上闪烁着母性美的光芒,不仅让作者的梦想在现实的社会中插上翱翔的翅膀,更让我们感受到一颗流溢着真情的心灵的震颤和激动。这种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作者本人的"情节"和"白日梦"的投射。笔者将从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形象,由此说明小说在对这个女性形象的描绘中体现着作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对理想女性、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深秋,静读《平凡的世界》,不觉想到15年前路遥羽化登仙的那一刻所带给中国文坛的剧烈震动。 路遥在42年浓缩的生命中创作出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从《惊心动魄的一幕》到《人生》,再到《平凡的世界》,终结于《早晨从中午开始》。他把生活当作是一部正剧,“只有庄严的心情,才能庄严地工作”。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释了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心》.《心》这部小说是夏目漱石自己人生经历的折射,与此同时,这部作品也包含了夏目漱石的人生追求和他的哲学思想.在夏目漱石刻画的“K”这个形象上,大部分体现的是夏目漱石的人生理念,是夏目漱石关于儒教伦理道德身体力行的再现;随着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不断地出现,在数次理想破灭后最终陷入绝望.《心》中主人公“先生”和“K”的人物性格和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了夏目漱石的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6.
从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在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新中村小学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  相似文献   

7.
吕志贤 《黑河学刊》2007,(6):142-144
郭霁云黑龙江黑河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参加过抗日救亡活动,从事过地下党工作,1939年到延安,曾任中国女子大学秘书长,参加过延安整风。解放战争时期,她参加过解放哈尔滨和民主政权建设,任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解放后,她先后在许多岗位任领导干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也曾多次受到蒙冤受迫害。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春天宛如季候上的春天,新一年刚开始,人们便忘记了惆怅,恢复了开始出征的抖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但是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劳动异化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劳动异化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劳动异化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现实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10.
蔡晓滨 《走向世界》2009,(29):92-93
克朗凯特逝世的消息发布的一瞬间,我似乎觉得这个喧嚣的地球安静了许多。不可想像,没有克朗凯特声音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1.
王亦薇 《浙江经济》2018,(21):64-64
经典是天上的星辰,照亮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前不久,在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笔者深刻感受到,七年知青生涯,总书记博览群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情有独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成为这部小说的忠实粉丝.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  相似文献   

13.
读享人生     
温迪  刘磊 《走向世界》2008,(2):50-55
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而图书馆,是心中的圣地。无数个黄昏与夜晚,驻留在这里,只为饱览那些油墨薰香的字迹。从此,世界不再是别人的世界,生活不再是别人的生活。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关己。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具有先锋特色的女性作家陈染的小说集《离异的人》,将独特的个人精神体验与平淡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无梦的灰色世界,分析了设置隔膜的人物关系、描写人生理想退场及逃离无望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生活现状的忧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郝洪 《当代陕西》2010,(11):44-44
有多少公务员甘于平凡而勤勉的人生?像在网上热议的“最感人日记”主人公一四川郫县唐昌镇城建办干部税成康那样,身为普通小人物,却始终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相似文献   

16.
姜鑫 《魅力中国》2010,(3):265-265
张欣是当代作家,以创作爱情小说著名,其作品力求通俗、贴近生活。本文将从人物平凡性、情节平凡性、话语平凡性等方面进行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张欣的这一作品。通过平凡小人物的成长历程,真实反映其背后的宏大历史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彦 《发展》2013,(3):106-106
马克·吐温说,“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在了解罗阳同志的感人事迹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明白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理性的毁灭》集中论述了德国现代非理性主义从谢林到法西斯主义崩溃的这一生命小循环过程,其间非理性主义的浮沉暗喻着这样一个问题:非理性是有限度的。以非理性为主义在某种情况下适应了某种潮流体现了创造性、超越性,而又在某种情况下体现了不适应性、紊乱性。必须清楚:非理性的限度在哪里,怎样克服非理性的限度。以便有助于我们既把握理性,又把握非理性,成功的进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环球财经》2013,(12):21-21
居安思危,出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自春秋以降,历代励精图治的统治者都必定把这句话挂于嘴边。  相似文献   

20.
路遥创作上的特点,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有深刻的关系.路遥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路遥后来回忆说:“那时候贫困生活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十分强烈的印象,尽管我那时才七八岁,但那种印象是永生难忘的.”路遥后来在其小说创作中对苦难生活的真切描绘,表现炼狱般的苦难生活,对一个真正的人性格的磨砺、精神成长的作用,都与他童年和少年时对苦难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体验有关.路遥17岁以前没有出过县境.青年时期经历了“文革”,他有过革命的狂热,也经历了人生的沉重的挫败.但他没有消沉,也没有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是不断地寻求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之路,最终成为一个有影响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