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曾说过,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就是其中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的危急关头,卢作孚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率领民生公司船队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不仅如此,卢作孚的管理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主席在回顾我国民族工商业发展时曾说过,我国实业界有4个人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骞。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2012,(2)
30岁之前,他完全是一个文化人.他从事的职业是教师、记者和编辑.很难想象这个人以后会变成一个商业巨子. 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北门外杨柳街的一户贫苦人家.他的父亲卢茂林为了养家糊口,长年累月在外贩卖麻布,当地人叫他"卢麻布".卢茂林有六个子女,家境十分贫寒.卢作孚从小好学,但据说他在10岁前曾经生病,因为治疗不当,失语两年,以致辍学,后来又奇迹般地复原.1907年卢作孚高小毕业后就未能继续升学.15岁时,卢作孚不甘于命运,在亲友的帮助下,步行十多天来到成都,到一所补习学校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其中一位就是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卢作孚的一生跨越了“教育救国”、“革命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生涯中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  相似文献   

5.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卢作孚以个体的卑微和一个时代不断抗争、妥协、融合。他有入世进取的济世情怀,是个行动者,同时又是个心怀慈悲的思想者在卢国纶的相册里,没有任何一张跟父亲卢作孚的合影。“因为父亲实在太忙了。”卢作孚曾经在民生公司的会议上讲过一句话:“我从早上七点半迈进公司的大门,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 才能够回家。”这和卢国纶的回忆是一致的,每天父亲回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睡了,早上他出门的时候,家人还没有起床。”就算七点半迈进公司大门,从我们家坐汽车到公司大概要半个多小时, 就是说,七点钟左右他就出发了,那么六点钟就得起床。”  相似文献   

6.
魏纪侯 《英才》2009,(9):134-134
蒋介石的终身幕僚张群对卢作孚的评价是:“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追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相似文献   

7.
林涛  谷力 《中国企业家》2009,(18):99-100
草根发家的卢作孚以中国商人独有的智慧从容游走于各派政治势力之中,1936年他政商合体,展示了其作为社会企业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卢作孚,民生公司的创始人。民生公司创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期,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惨淡经营,从小船一条,短途航运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拥有百余艘江轮、海轮,不仅在国内开辟了多条长途航线,还涉及日本、东南亚地区的大企业。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在我国现代商业史、航运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地位显赫。香港船王包玉刚曾经说,“假如  相似文献   

9.
傅国涌 《中国企业家》2007,(20):112-114
眼前嘉陵江水依依流动,目睹了多少兴亡成败,在卢作孚的故居、他工作过的地方和他梦想建设的"现代化中国",我感到了一种历史的苍茫感  相似文献   

10.
朱雷尘  赵亮 《英才》2003,(2):54-55
卢铿的祖父卢作孚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民生实业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是毛泽东所说“近代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之一。而卢铿也冈为家族渊源,在地产界素有儒商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由此,中国大地上开始了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大内迁。在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上也篆刻下一个名字——卢作孚。  相似文献   

12.
王石 《中国企业家》2008,325(19):130-130
一部中国近代的商业史。书中用6个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卢作孚)的事迹,来追寻近代中国本土企业家的商业传统及兴衰命运。  相似文献   

13.
卢作孚生于1893年4月14日,四川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市)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后积极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革命活动。1916年,任四川进步报刊《群报》记者。1919年6月,参加由周恩来等人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23年,任四川省通俗教育馆馆长。1925年筹建民生公司。1926年3月民生公司正式成立,卢作孚任总经理。1938年初,被国民政府委任为交通部常务次长,主管水陆运输任务。1944年10月,代表中国工商界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1949年10月,组织民生公司在外航行的船只全部回归祖国。1950年,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实业为救国 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丧权求和条约的签定,使中国人民在屈辱中惊醒了--贫穷必会挨打,弱小必受欺凌.无数有识之士由此走上了"兴办实业,拯救中华"的道路,并产生了诸如张謇、卢作孚、荣德生等一大批爱国的民族工商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5.
<正>在重庆北碚这个美丽的川东小镇,曾走出了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也留下了文化大家老舍、郭沫若、梁实秋等人的鸿迹。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创业者传承着艰苦奋斗的热情,物业管理行业的老兵,也是多年的老党员,老高,就是新时代从这里发端的一名实干家。老党员的创业路闪耀着党旗光辉  相似文献   

16.
"五三五"党建工作理念是"五个拥有"、"三个营造"和"五个心"的概括,是图书馆根据工作实践推出的全新党建理念,是一个有前提、有保证、有目的的完整理念体系。本文从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五三五"的具体内容并揭示了三者的关系。"五个拥有"是前提,"三个营造"是保证,"五个心"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实现新型"城镇化",光靠这些有形的、物化的载体要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先行或同步培育、营造与着力构建"城镇化"的"软环境"、"软要素"、"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城镇化"是未来中国扩大内需的主要方式,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纲领。  相似文献   

18.
栾江 《上海房地》2012,(10):60-60
近十多年里,房地产是人们日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有一阵是"买呢"还是"不买"的热议,有一阵是"涨了"还是"跌了"的预测,有一阵是"调控"与"空调"的争论,有一阵是"房奴"与"暴利"的纠结。总之,房地产事关民生,房价事关财富,人们对房地产的高度关注,皆与人们的利益有关。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凡被称为经济学家或沾点经济背景的人,无一不对房地产说三道四,  相似文献   

19.
"刺儿头员工"未必都是寄生于组织的"恶性肿瘤"。有"刺儿头员工"的团队未必不是好团队,没有"刺儿头员工"的团队更未必是好团队!有"刺儿头员工"不怕,怕的是管理者无能。有些管理者习惯于清除异己,但如果对"刺儿头员工"实施一刀切式的"斩立决",这样的管理者绝对不是一个好领导。  相似文献   

20.
《西部财会》2010,(4):81-81
陕西省白水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苹果之乡"、"优质苹果产业化示范县"、"中国苹果二十强县"、"中国苹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白水苹果是"陕商绿色产业十大重点推广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