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观点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将减速世界银行4月27日公布的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经济景气循环的前景不透明,但正在朝着软着陆的方向发展。该报告指  相似文献   

2.
《财经界(学术)》2014,(31):92-92
2014年10月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预计,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今年经济增速将会略有放慢,但随着高收入经济体逐步复苏刺激对该地区的出口需求,明年该地区(除中国外)增速将会逐渐回升。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说,东亚太平洋地区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报告说,东亚发展中国家预计今年增长6.9%,低于2013年的7.2%。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7日,世界银行发表以“奋战全球经济衰退”为题的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报告指出,正当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各国为预期中全球经济下滑引发失业率飙升做好准备之际,中国经济有望于2009年年中触底的迹象,为我们带来了一线希望。报告指出,很大程度上在巨额经济刺激方案的推动下,中国有望今年开始复苏,2010年全面复苏,这有助于实现地区稳定和走向复苏。但由于中国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外出口,而国际市场还在继续萎缩,因此,该半年报同时警告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要实现真正可持续的复苏,最终还取决于发达经济体的事态发展。  相似文献   

4.
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最新的报告预测,明年东亚经济增长速度有望上升至7.2%。而推动东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对IT类产品的需求重新高涨、日本国内需求复苏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将在2006年继续高速增长,但预期增长率将从2005年的9.3%调整至8.9%。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在最新发布的年度经济报告中指出,中国仍然是东亚以及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但中国在刺激经济以鼓励国内消费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维持增长需要新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2001,(11):57-58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称,中国近期宏观经济前景仍然看好.报告指出,中国除实行适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外,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以及消费者和投资者继续对改革充满信心都是使中国的表现不同于多数东亚邻国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颖 《中国物价》2015,(4):26-28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和东盟分别对中国、欧美出口最终产品份额作为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东盟向中国出口最终产品份额的增加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东亚贸易模式从"外部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型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5月23日发布的《东亚经济报告》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2%,比上一年实际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而随着未来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减少,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为此,世界银行判断,中国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宏观经济     
《国际商务财会》2008,(8):17-18
<正>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至9.9%日前,亚洲开发银行在半年度《亚洲经济观测》报告中称,受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从紧以及出口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9.9%和9.7%,低于去年的11.9%。报告指出,由于通货膨胀水平上升,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仍面临下行风险,该地区许多央行需要更加果断地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崔丽丽 《消费导刊》2009,(23):92-92
金融危机的冲击让世界各国意识到加强金融合作、增强区域防范从而应对金融风险的重要性。近年来,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初步进展,中国作为东亚的经济大国,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在对内对外两方面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发挥中国在区域货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吴丹 《国际贸易问题》2008,305(5):32-36
本文利用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国家经济规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口国制度、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的经济水平差距和地理距离是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香港、泰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大,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小。加强东亚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和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推进东亚各经济体的制度改革和调整、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加强物流建设与合作,应成为东亚各经济体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WWZ(2014)构建了中国吸收的东亚出口国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出口国增加值指标,以此分别反映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作用。结果表明:1995-2011年期间,中国吸收的东亚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增加值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中国主要以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形式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但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地位尽管较低,但整体有所加强。中国吸收的日韩台(地区)增加值上升速度低于中国吸收的印尼增加值上升速度,且印尼对中国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依赖性较高。但无论作为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还是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中国在纺织业及纺织制品业等少数低技术行业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中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出口国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在挤出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的新兴经济体,东亚各国和地区都依靠出口导向型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出口的潜在竞争,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挤出主要发生在低技术产品;在某些产品上,国际生产有向中国集中的趋势;东亚生产一体化程度大大加深,新的东亚贸易模式正在形成,中国虽然在某些低技术产品上挤出了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但是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来自这些地区的零部件等中间品,从而把东亚其他地区向产业链高端推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需求特征和区域经济特征,中国与东亚经贸的密切联系,文章论述了中国不仅是东亚国家经济的竞争者,更是东亚经济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的投资和贸易伙伴。合作竞争是中国和东亚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贸易增长分解方法,将东亚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增长、数量增长与价格增长,从贸易增长途径这一新视角探讨了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相对分工地位。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对中国的出口以价格增长为主,而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主要以数量增长带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这说明中国并非位于分工体系的底端,而且其分工地位将逐步提高,因为在东亚七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数量增长表现出了趋于主导的态势。由此看来,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处在上升阶段,并逐步向分工体系的高端收敛。  相似文献   

16.
<正> 世贸组织发布最新统计报告,认为2004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达到8.5%,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10月25日,WTO 秘书处发布最新国际贸易统计显示,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飙升,2004年国际贸易增长率同比仍达到8.5%,超过2003年增幅。报告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中国对原油、铜、大豆以及很多其他原材料需求激增,提高了这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同时,中国大量进口投资品、半制成品、以及机械零部件,保障了东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亚中间产品双边贸易流量增长迅速,1997—2007年年均增长率为17.69%。通过采用1997—2007年中国与东亚工业部门中间产品贸易额和中国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与东亚工业部门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亚工业部门中间产品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中间产品的进口更大程度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现状,采用反映进口中间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循环效应或产业波及效果的净附加值指标来衡量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后归属于中国的直接的贸易利益。基于1992-2007年期间中国20个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产业循环后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分析表明:从净附加值的绝对量来看,中国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中间产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增长迅猛,且在从世界进口的中间产品所创造的总的净附加值中平均占了42%左右的份额,但该净附加值占中国工业部门总出口的比重总体上不高且年均增长幅度有限。细分行业的考察发现,来自东亚的中间产品创造的净附加值比重较高的部门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但在大多数工业部门中这一比重增长不显著。因此,应在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本土企业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以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东亚经济奇迹就像一场"击鼓传花"游戏,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繁荣一棒一棒地从日本传给"四小龙",再交给"四小虎"……直至今天,东亚奇迹完全演绎成一部"中国传奇"。6月11日,世界银行发表《东亚复兴》报告,语调继续了1993年该行《东亚奇迹》的兴奋和决断,欢呼着新的奇迹再现:"中国成为了推动这一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在这烈火烹油的辉煌时刻,我们必须记起10年前的7月2日,奇迹轰然坍塌的那一时刻。那场周身通电般的金融崩溃,将《东亚奇迹》赞赏的8个亚洲"优等生"齐齐打落凡间。至今,日本仍在努力从"失去的10年"中艰难复苏,地区第三大经济体韩国还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中国台湾和泰国的表现令人沮丧。现在,繁荣的下一棒已经传给了中国。尽管世行再次以《东亚复兴》赋予了无上荣光,但这是不是一个"乌鸦嘴"贝利式的预言?面临经济明显过热,资产价格沸腾、人民币"天下围攻"的中国,在民族复兴梦想实现的历史关键时刻,能否躲过一场暗流涌动的危机?是再次成为"刀俎"下的"鱼肉",还是让崩溃的下一棒落到"做局者"自己手中?中国能否拥有真正的奇迹,或许全在此一战。  相似文献   

20.
刘立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144-145
中国是东亚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战略选择将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对未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作用及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受的影响,指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