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品种和交易主体及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评级业基础薄弱、准入门槛低,评级机构众多,信用评级的结果缺乏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本文将对我国信用债券的评级质量进行探讨,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信用评级伴随债券市场应运而生,科学准确的信用评级结果对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我国信用评级业的探索实践历程入手,深入分析信用评级在制度、监管、发行主体、评级机构自身管理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进一步加快推进评级业发展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债券市场的中介机构,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创立并逐步发展。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信用评级行业也从统一监管要求、统一业务资质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以积极推进两市互联互通,使信用评级行业更好服务于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与监管情况进行梳理,对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成熟的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是有效的风险揭示工具,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对我国债券信用评级究竟能否有效揭示债券风险争议较大。本课题运用Order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信息可以被公开信息解释的程度,检验我国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对债券风险揭示的有效性,并从法律制度、监管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评级机构自身四个角度对债券信用评级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关亭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1,488(2):94-113
本文揭示了多重信用评级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信用认证机制,排除了“信用评级购买”假说对于多重评级动机的解释,研究发现:多重信用评级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于不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在多重信用评级中,相对于评级机构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兼有“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此外,当多重信用评级的评级意见不一致时,平均评级的信息含量最高,即综合不同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比任何单一信用评级更加具有信息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有助于完善多元化信用评级制度和债券市场监管制度,并提示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多重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更多和更具效度的评级信息,以弥补单一信用评级的信息不足和评级结果失准,减少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6.
史福厚 《征信》2016,(9):11-16
信用评级在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监管中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在政府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也得到了应用,但存在应用范围较窄、评级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全面、缺乏法律制度规范等不足.应根据信用评级的需要科学设计评级指标体系,健全信用评级应用中的法规制度,鼓励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加强信用评级监管,以促进信用评级在市场分类监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东坡 《征信》2023,(8):60-65
基于中国债券市场2014-2022年间的违约数据,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构建的基于违约数据的主流评价指标,从评级一致性和及时性双视角实证考察了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不仅导致评级结果的一致性下降,而且导致评级调整的及时性变差。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探索构建跨周期评级体系,提升信用评级质量。  相似文献   

8.
罗航  罗蔚 《征信》2011,(2):36-39
推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对其内部环境、外部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具体来说,优化内部环境,应不断完善信用评级技术,规范行业竞争,提高评级机构独立性;优化外部市场环境,应推动债券市场良性发展,加快评级行业国际化进程;优化监管环境,应做好评级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认证制度和评价机制;加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18,(9):12-12
为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推进债券互联互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2018年第14号公告。《公告》围绕着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0.
比较日韩评级行业在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行业监管、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需求以及双评级模式实施等特点,提出我国评级行业适当开放国内评级市场、降低评级结果在监管法规中的依赖作用、拓展评级结果应用领域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力图寻求发展我国评级行业的新途径,推动评级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征信业标准是现代征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利保障:征信业作为一种信用信息服务行业,涉及对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众多信息主体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使用等活动。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征信业更加体现出信息化和高科技等特征,其发展必然需要制定相关标准,而征信业标准的制定也会进一步推动征信业的高效发展与规范运作。为此,结合我国征信业发展现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11月21日正式发布了我国首批征信业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1部分:信用评级主体规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2部分: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3部分:信用评级业务管理规范》共5项,为我国征信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创造了有利的规范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是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运行中起着风险揭示、市场定价、防范信用风险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际信用评级领域形成了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为主体的寡头垄断格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凸显出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本文分析了现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国际社会及我国政府为进一步完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所采取的措施、信用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及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不断推进,投资者越来越依赖市场信誉好、公信力高的评级结果来开展金融业务,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主动开放需求与被动开放压力不断增大。从国内实践情况看,当前不论是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熊猫债,还是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都很少使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结果,这反映出我国评级行业话语权和公信力不足,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和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形势、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做好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市场成熟度、公信力和对金融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很难直接被我国简单复制。正确理解信用评级本质属性,对于深入认识信用评级理论体系、树立符合评级发展规律的监管理念、合理借鉴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监管框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评级是揭示和降低资本市场信息风险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与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近年来,评级行业出现评级虚高、规范性不强,诚信度和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为促进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了包括评级机构、债券发行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在内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级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行为策略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值的博弈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评级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博弈不存在稳定均衡点,评级机构的行为策略根据评级收益变化而变化;监管者的介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评级市场评级虚高和规范性等问题,进而促进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军  李新 《中国金融》2006,(7):56-57
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是伴随着企业债券的发行而产生的。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企业债券及评级进行统一管理。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债券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今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整个债券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债券信用评级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是企业债券的主要风险之一,降低信用风险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信用评级制度来揭示每一只债券发行时及发行后的风险程度.因此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有利于充分揭示企业债券信用风险,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积极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现有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创新性改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基本处于垄断竞争的局面,信用评级结果呈现出"趋同""偏高"趋势。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需要寻求新的评级付费模式,充分发挥信用评级行业声誉约束的作用,通过违约事件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进一步精细化评级结果。  相似文献   

19.
屈筱茜  朱合洪  颜凌 《征信》2011,(2):45-47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内生于发行人付费模式的利益冲突导致信用评级机构背离其债券市场“看门人”的职能。本文在梳理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的内涵、表现及根源,总结分析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治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结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具体情况,剖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现实障碍,最后提出提升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