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商研究应侧重于当代儒商。当代儒商在本质特征上是现代商人、义利并重与文化素养的和谐统一,其构成要素应包括“贾服儒行”的职业观、奋发精进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宏扬传统的企业文化、正宗的企业家与相当的企业规模。另外,传统上将儒商界定为所谓的商人,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其实,儒商是“行商”与“行儒”的有机统一,归极结底它是一种特质的商事活动。  相似文献   

2.
儒商精神体现了儒商的基本特色和本质规定,科学地界定儒商精神是准确把握儒商这一概念的前提。本文从归纳学术界关于儒商精神的界定入手,在综合考察儒商精神演变的基础上,对儒商精神进行了重新界定,以期进一步深化儒商精神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晚期人口不断增加,科举制吸纳人才却是有限的,与此同时明代中晚期的商业经济正在获得巨大的发展,从而对文人具有了相当的吸引力,这都成为了儒商合流形成的社会原因.在儒商合流的过程中,既有文人向商人的转交,也有商人学习儒士风范的种种表现,在明代中晚期儒商合流的过程中看到明代儒商精神对当今的启迪:其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与儒家温文尔雅的风度成为明代儒商精神相反相成的2个方面,传统义利不容的思维误区也过渡到了义利双行的合作思维.  相似文献   

4.
论儒商     
近些年来,“儒商”一词频频出现于报刊电视等传媒中,人们常常把那些既有经商之才,又有良好的文化道德素养的商人称为儒商。不少企业家或商人也以儒商自励,立志做现代儒商。可以说,“儒商”已成为当代中国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现实呼唤着理论的解答,什么是儒商?儒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什么是儒  相似文献   

5.
传统儒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重要结合点之一,即是从传统商业文化的现代转型出发,将儒商文化作为现代商人理想人格型塑的必要思想资源,从商人精神的觉醒与儒商身份意识的自觉,以地方商帮为依托进行商业文化生态的现代性重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阐述了儒商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弘杨儒商精神的现实意义.指出儒与商的结合源于古代士的生存压力和宋以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并结合当今商界道德沦丧的实际,着重强调弘杨儒商精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元代江浙行省商业发达,改变了以往的文学生态:商业与文学结合,商人与文人交往频繁。商人依靠文人提高社会地位,文人依赖商人提高物质生活,扩大自身影响。同时,文人思想情感与文学风尚也发生了变化,商业、商人成为诗文的重要审美对象。部分商人弃儒从商或儒商兼济,丰富了文人创作队伍,其创作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客观的反映了经济基础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儒商的内质及其现代归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商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核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商人。作为一个群体,儒商具有注重仁爱、讲求诚信、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严于律己、克勤克俭,以及主张以义制利、贵和、重亲情等内在本质。在当代社会,儒商只有全面分析自身内质,发扬其中的进步因素并赋予其时代内容,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9.
论儒商的内质及其坝代归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商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核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商人。作为一个群体,儒商具有注重仁爱、讲求诚信、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严于律己、克勤克俭,以及主张以义制利、贵和、重亲情等内在本质。在当代社会,儒商只有全面分析自身内质,发扬其中的进步因素并赋予其时代内容,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0.
关于商的问题,有的人说商人是由于他们商朝的祖先是经商的,具体地说,王亥是买卖牛的商人。根据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结合考察,可以认为商最初是地名,并非经商活动。经商是周朝以后的事。商家是经商活动的理论家,成功的经商者。以儒家观念经商,则称儒商。孔子的弟子子贡是最早的儒商。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我国儒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在这个时期 ,中国商人经过长期压抑后进而奋起 ,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 ,涌现出了“徽商”、“晋商”等儒商“良贾” ,形成了足以警示后人的儒商伦理规范。他们以儒家思想和文化为行为标准 ,在经营上讲求“仁、义、礼、智、信” ,取财有道。  相似文献   

12.
所谓"儒商",不是"儒"与"商"的简单叠加,不是用儒家思想"指导"经商,也不是商人机械地按照儒家思想规范职业行为,而是有其特定的指代。经过长期的积淀,其精神内涵已约定俗成,形成了大致稳定的群体特征。"儒商"是"儒"和"商"在儒家的事功思想和德行思想的双重影响下,以及中国传统社会商人的主体意识和社会担当的共同作用下的有机结合,有其特定的内在逻辑和确定性。对"儒商"一词的运用,应在准确把握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有着更为明确和稳定的指向。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要"以德治国","以德治商"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德治商",弘扬我国商业伦理传统和道德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商业伦理传统源远流长,其主脉是儒商传统.儒商就是有文化、有道德的商人、企业家,而儒商精神就是贯穿在我国商业传统中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14.
儒商,是在实际商业活动中践行儒家价值观的企业家和商人,他们秉承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努力实践着"义"与"利"的均衡。工具理性的泛滥造成西方经济组织和个人对于成本与收益之间过于线性化的要求,而金融风暴无疑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理论假设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剧再现。全球经济不能再单独依赖于这种片面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道德的价值观系统,具有东方思想文化底蕴的儒商理念,亟待重视和发扬。文章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将"义以生利"作为研究儒商的切入点,尝试用现代计量方法来验证儒商精神(义)与企业绩效(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否真的能够"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国古代“儒商”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商作为我国传统价值中对商人从经商业绩到品行修养上的至高荣誉,在中国历史上只是一种特殊而偶然现象,产生于春秋晚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发展而成为正统统治思想之后,由于其无视商业对社会的作用,鄙薄商人。使士商长期对立,因此从秦汉一直到宋元时期,儒商销声匿进。明清时期,随着责本主义萌芽和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的日益重要,士大夫开始改变传统看法,出现了士商合流、弃儒就商的新情况,因而儒商又再度出现,并一直延续至近代。  相似文献   

16.
“士魂”与“商才”:儒商文化内涵界定问题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疏解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意义,必须对"儒商"及其品格进行理论辨析。一要从儒学流变角度来分析儒商之可能,做到"儒商"的名至实归、名副其实;二是对"儒商"品格作一内在分梳,疏释"士魂"与"商才"的应该具有的理论内涵,从而纠正有关儒商文化方面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7.
儒商积极倡导以儒家思想作为商业经营的基本指导理念,形成了具有浓厚儒家文化特色的儒商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精神、商业价值观、商业道德、管理理念、人格理想等几个方面。儒商精神凸显了儒商的基本特色和本质规定,保障了商业经营的成功。深入探讨和分析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儒商的认识,并为当代商业经营者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商人的善德观与慈善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商人在小农经济生产力条件下,一直遭遇着不公正的歧视,但随着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显其重要性,商人及其经营理念也逐渐为主流社会所接纳,尤其商人的善德观,实与士大夫的正统道德信条不谋而合,从而加速了儒商结合与认同,而商人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更加证明了他们在主流社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起着超乎其职业特点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商及儒商精神在医治当今社会商业道德沉沦弊病、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热议.研究儒商及儒商精神应当认真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批判借鉴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客观规律性原则,合理地选择和采用跨学科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文献分析研究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研究法、定性分析研究法,尽可能地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有效且全面深入的探讨,从而实现儒商精神的古为今用,塑造具有高尚伦理道德素质的儒商型企业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沅汶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3):115-117,121
文学即人学,伴随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商人无疑成为当代作家观察、描述并加以艺术表现的对象。《商道》中的丁力柱即为这一现象中的代表,这一艺术形象诠释了当代儒商提升知识文化素养,推行文化型经营管理;回报社会关爱,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营造和谐环境,注重企业关系协调;恪守道德伦理,展现自身人格魅力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