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推行、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过程中,企业相继出现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给企业内部承包制工作的开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探索、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这些矛盾是什么?解决它的方向何在?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魏章官 《开放潮》2002,(9):41-43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期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没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或者说没有土地使用权结构性的调整,就没有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制”有方,但“活田”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土地流转不适应、缺规模、引导不得力等现象。今后怎样使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权的流转有新突破呢?“瓶颈”必须突破 土地使用权流转,就需要突破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瓶颈”,建立新的土地经营机制,也就是说要进行土地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抛荒现象,在家庭承包制的初期作为一种权利而赋予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反而已经成了一部分农民的负担,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比承包制之初大大下降,这是我国在强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条件下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并且本文认为这是对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2004年农业税逐步减免的政策实施以来,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本文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农民土地耕作选择的角度剖析土地抛荒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并分析当前中央政府与此问题相关的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4.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始于70年代末。这一改革已远远超出经营管理方式的狭义理解,实质上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迁,它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触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完善农村承包制,必须从这一现实出发,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此保证承包制在更长的时期发挥作用。 一、承包制显露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深圳特区农业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实体深圳特区有没有农业?应不应该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如何坚持为城市服务、为出口服务的生产方针?这是必需回答的问题。深圳特区与六十年代先后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出口加工区不同。后者只是在本国或地区划出很少的土地面积作为特区。工人上班进特区,下班回到非特区的住地。而后者却拥有327.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特区,它比香港75平方公里大3.2倍,比我国珠海、汕头、厦门等  相似文献   

6.
家庭承包制确立以后,农村政策总的目标一直是“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先后推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三个政策重点。十七届三中全会仍然把这个作为农村政策基石.强调要加以完善。完善的关键是土地流转还是加强农民合作,是今天需要辨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权稳定性与农业绩效、农户经营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权稳定性、农地长期投资及农业绩效之间逻辑关系的文献综述出发,利用农地投资回收模型主要分析了农地地权期限对农户投资水平、农业技术选择、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流转的影响。基于效率与公平权衡中国农地所有制改革,当前最有效率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推行使用权创新——土地承包权物权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探讨董河清,张守金,黎峰林,柯亨龙一、当前土地承包制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平均分地”为特征的生产责任制,渐渐显露了其内在的“不完善”,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的"承包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给我国农业带来了转折性变化,其历史功绩是划时代的。但它毕竟还是一种不成熟的制度和非定型的组织体系,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土地分散经营为特征、土地关系浑浊不清、产权制度不明晰为症状的联产承包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农业商品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其阻碍效应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土地的分散经营使土地的整体效益发挥受抑。在承包制下,我国近2亿农户,约5亿人口耕种15亿亩土地,平均每人约3亩,平均每户不到8亩,并且划分许多小块。这样庞大的巨额人口  相似文献   

10.
“平分土地”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平分土地”问题,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平分土地会不会侵犯中农利益?它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有无关系?应该如何看待列宁、毛泽东等关于平分土地的一些论述?由于对这些问题看法不同,自然对平分土地问题就有不同的评价。下面,自己也想就这几个问题及其他有关的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在农村,寄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日本政府推行了农地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工业对农业的推动与支持,加之政府对农业的干预与调节,都极大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但农业现代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人口老龄化、土地利用率低、农业各部门发展不均衡等,虽然农业现代化存在一些问题,但它的成绩是主要的,日本由此变成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当前土地承包制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实现了农民和土地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因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平均分地”为特征的生产责任制,渐渐显露了其内在的“不完善”,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远志 《重庆经济》1994,(5):48-49,47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与城市二元结构造成的反差越来越大,驱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力或外出务工经商,或投向二、三产业,从而也带来了土地向来外出有劳力的农户流动。农村剩余劳力的向外转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后,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土地抛荒,粗放经营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和约束农村经济向深层次发展。为此,我们围绕长寿县土地流转情况及土地调整的方向作些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专业户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因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有热烈欢呼和积极支持的;有观望、怀疑的;也有反对、阻挠和刁难的。一些劳动致富户也心有余悸,担心日后政策多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对农村专业户应当如何认识?它是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发展方向?它在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中有何  相似文献   

15.
魏葳 《产权导刊》2012,(12):13-15
中国的农业要成为现代化的大农业,必须打破已实行了30多年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标志的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而要打破这种土地承包制,首先必须改变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要改变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必须先从土地确权开始。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土地流转起来。如果土地不能流转,则中国的农业成为现代化的大农业,永远只是“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6.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几点思考董河清,张守金,黎峰林,柯亨龙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当前土地承包制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自八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民负担沉重和农村经济萎靡不振等不良现象,及所谓的“三农”问题。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严重化,中国国务院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并以此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方向。这一宣告意味着5年以后,缴纳了数千年皇粮国税的中国农民将破天荒地从土地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作土地的真正主人。但农业税作为国家参与农业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面对这样轰轰烈烈的改革,势必会引发一些诸如财政收入剧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晓秋 《东北之窗》2011,(21):70-71
需求,就是最好的市场 村镇银行的出现,填补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金融市场留下的空白。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以来,分散、独立、小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金融需求与城市金融需求的根本不同。农村的贷款需求过度分散,  相似文献   

19.
上海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第一期承包多数将在1992年到期,企业承包制今后发展取向,也是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已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企业所关注,目前对此各方面的看法还不一致,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继续推行和完善企业承包制;二是把现行承包制过渡到股份制;三是实行税利分流。下面对三种意见的可行性作些分柝。1、能不能把现行的承包制过渡到股份制?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可以通过股票发行。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生存根本,农业土地产出效率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从近年来北京农业土地产出率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对比发达国家农业土地产出率,还有一些差距,分析目前农业土地产出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