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舯兢 《新经济》2004,(5):24-31
有人“绘制”了一份温州炒房团的“路线图”,该“路线图”显示,温州炒房团向北跨越长江,转战青岛、济南、北京、哈尔滨、大连、沈阳;向西,则溯长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向南,则是奔赴海滨城市厦门、海口、三亚……  相似文献   

2.
顾列铭 《新经济》2006,(3):28-29
今年2月25日,40多名温州商人组团来到北京参加“投资北京——温州企业投资洽谈会”,在“炒房”、“炒煤”之后,国企,成了温州民间资本下个涉足领域。一般地说,温州资金进京,三类企业将是资本“瓜分”热点:一是和轻工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二是高科技企业,三是改制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余丽 《经贸实践》2011,(5):56-57
眼下在温州,玩PE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和当年“一窝蜂”的办企业、“炒房”、“炒能源”如出一辙,转向股权投资的温州资本总额在千亿元以上。据了解,目前在温州注册的创投公司有300家左右。仅温州就有1500亿元资本进入创投领域。自2009年开始,以往冲劲十足的巨量温州民间资本遭遇了空前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温州商人向来以“精明强干”的形象“红遍大江南北”,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常常成为话题的中心。就在“温州炒房团”的新闻还为人津津乐道之时,“温州炒煤团”的出现,再次把温州人推向舆论的浪尖。  相似文献   

5.
温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焦点区域,“温州模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范。早期大部分温州人干的都是别人很少干、不愿干、嫌脏、嫌累的零活儿,卖的都是一些别人嫌挣钱少而不愿卖的小商品,不怕利小,踏踏实实地去做。大部分温州人就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当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温州人卖一双袜子、一双鞋、一个打火机的过程中逐渐完成时,由于利益的趋动,温州人开始向外进行资本扩张。于是上海人惊呼“温州炒房团已瓜分了上海”;而重庆又一个“温州鞋都”在形成;在北京,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最大的灯具市场、奥运场馆项目等等项目背后,都闪现着温州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陈菲琼  丁静 《经济论坛》2005,(11):25-27
现在所说的“温州模式”有传统“温州模式”和“新温州模式”之分。传统“温州模式”是相对于“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两种农村经济模式而言,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其形容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赵伟称其为一种“新古典区域工业化范式”;杜润生认为温州经济是一种自发、  相似文献   

7.
“温州模式”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国内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学界对其十分关注,曾出现几次颇具声势的“温州模式”研究热潮,从各个角度和各个层面对“温州模式”给予了深入研究。综观所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观点,“温州模式”作为一种社会综合发展模式是无庸质疑的。也就是说,“温州模式”是温州人民率先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过程的模式。即“温州模式”是随着温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模式,而是与时俱进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华兵 《生产力研究》2005,(11):255-257
温州模式是被我国公认的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然而近年来,随着温州遍布全国的“炒房团”、“炒媒团”、“炒车团”等所导致的民资大量外流的现实、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以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关于“温州模式将要在25年~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得温州模式的相关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媒体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怯步”乃至“温州模式正日暮途穷”等各种评论不一而足。学术界也对温州模式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在综述当前温州经济发展中相关问题的同时,对温州经济为何如此引入关注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借此能够澄清大家对温州模式认识上的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9.
地王重现投资客再出山 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结束了9个月的下跌,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新一轮楼市上升期开始的信号。“以前炒房时的经纪人打电话过来,说有大差价可以拿。被他一说,我就想还是去看看吧。”2010年“逃出”上海楼市的温州投资客林宏(化名),在2012年重新出山了。  相似文献   

10.
柴今 《资本市场》2004,(5):54-57
为什么在我国各地或许都有炒房行为,但是,为何一旦到了炒房的主体变成温州人,事件就变成了非同小可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的"中国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涌现出许多地方发展模式,但最有特色的应该是“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两只手的作赖于市场企业家创新,苏州模式依赖于政府企业家创新,从本质上看两者是相辅大可不必厚此而薄彼。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都不可偏废,温州模式依系而非矛盾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12.
温州模式作为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企业区位选择问题,一般只有在描述温州模式特征时提及,而专门作一“课题”来研究却很少。本文回顾温州民企发展历程,结合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概括其企业区位选择特征,并展望其企业区位选择趋势。  相似文献   

13.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不同于苏南等地的另一种经济格局,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经过20多年的演变,温州经济格局不断创新,民营经济、温州人经  相似文献   

14.
温州模式演化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温州经济增长速度在浙江相对地位的下降、温州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各地纷纷兴起的温州商城及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温州模式将要在25—30年后消失”的大胆预言,使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发展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报刊上有关“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的研究热点”,“温州经济却步”,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温州人是办市场的高手,与高科技似乎沾边不多。然而,在山西省城太原市,一群温州人摒弃了传统的盈利模式,依托当地的煤炭产业,“玩”坦高科技。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今年第六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温州农村调查组所撰写的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考察报告,引起广大读者强烈兴趣。本期继续发表一组短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温州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的观点。我们希望这样的争鸣将有助于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支持部分学者持有的禁海是为了打击私人贸易以保护朝贡贸易,而朝贡贸易的本质是政府垄断的观点。笔者认为,明朝自创的政治制度导致财政困难,产生了垄断海上贸易的动机,然而垄断下的走私贸易导致朝贡体系名存实亡,民间和官方的互动最终导致了隆庆开海。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这个问题上升到政府与市场争夺利益的高度,从而将明朝禁海纳入一个“政府有多大”的历史比较视野中。(2)以财政状况作为出发点来剖析这个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8.
温州的成功,温州人的奇迹,都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温州人敢于和善于开拓市场的结果。“千山万水”地寻找市场机遇,千辛万苦地开拓市场空间,千方百计地增加市场份额,是温州曲折前进、持续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些能源大省的企业主资金开始回流楼市。 近日,来自山西煤矿、内蒙古煤矿和河北铁矿等能源企业主的将近50亿元资金集中投资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商用物业三里屯SOHO;温州炒房团则包揽了上海尚海湾楼盘两栋物业,共183套房源,总价超过9.2亿元。  相似文献   

20.
张苗 《经贸实践》2011,(3):61-62
“炒房团”、“炒煤团”、“炒蒜团”……一个炒字,充分反映出浙江大量民资游离在实业之外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